“去美国化”并非要取美国而代之

发布时间:2013-12-18 19:06 | 来源:齐鲁晚报 2013年10月19日 | 查看:833次

  17日,美国两党终于就新财年政府预算和提高债务上限两大难题达成妥协,全球一度紧绷的神经可以暂时缓解一下,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地拆除了这颗“定时炸弹”。两党还会在下一个节点继续上演攻防战,全球经济的血压也会随之不断起伏,如何才能避免这种闹剧的不断重演呢?

  13日,新华社的一篇英文评论给出了答案——建设一个“去美国化”的新世界。这篇题为《美国的失败将造就一个“去美国化”的世界》的文章指出,现在可能是好好考虑“去美国化”的好时机,要建立新的世界秩序,需对全球金融体系做出实质性改革,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增加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话语权,需要创造并引进新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以取代美元的主导地位,摆脱美国国内政治对国际金融的影响。

  新华社之所以会选择此时发出如此言辞犀利的声音,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莫过于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截至今年7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达到1.2773万亿美元,一旦美国出现债务违约,中国将遭受巨大损失。

  这篇文章甫一刊发,便成为华盛顿热议的话题。一方面,美国人认为这是中国对美国两党不计代价的政治博弈表达不满。另一方面,美国人给出的解读是中国要借美国此次陷入危机的时机取而代之。

  依据这个结论,美国人也给出了一连串“去美国化不可能”的解释:虽然中国拥有扮演全球经济领导者角色的必要条件,如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以及规模可观的市场,但成为该角色的充分条件还比较欠缺,包括市场的开放程度、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市场与政府之间适当的协调关系以及新的商业思维等。鉴于此,取美国而代之,中国的实力尚存在不小差距。

  实际上,美国人大可不必过度解读新华社这篇文章的用意,

因为在“去美国化”这篇评论的末尾,有这样两句话:要做出改变的目的并非要完全把美国撇开,而且这也是不可能的。相反,这是为了鼓励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具建设性的角色。

  说白了,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给华盛顿那些无休止扯皮、置全球经济于水火而不顾的政客们提个醒:美国既然坐在了全球经济领导者这把椅子上,就必须展示出积极负责任的一面,因国内政治而不顾世界经济的做法极不可取,决不能因驴象党争而坏了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大事。

  中国提出的革新国际金融体系的倡议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但现实是,中美两国利益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虽然目前人民币已经跻身世界十大货币之列,但排位和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仍处于靠后的水平,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仍旧漫长,即便提及寻求一个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元依旧是一个强势且较为可靠的储备货币。因此,“去美国化”并非要取美国而代之,它是旨在建设一个更加平衡、稳定和健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其中美国依然是重要角色,只不过需要经过一系列长期的改革来扭转当前这种过分依赖美国的局面。

(责任编辑:杨晓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