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民间救助站3年救助海上遇险人员30多名

发布时间:2013-12-13 17:02 | 来源:腾讯 2007年08月22日00:57   | 查看:1716次

  本报冀东版记者 李淑丽、刘光昱

  在秦皇岛海港区西浴场沙滩上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平房,一块“西浴场海上救助站”的小铁牌挂在门口———鲜为人知的是,这是全国第一个民间海上救助站,自2004年4月由旅游船艇经营人刘景泉、张友谊、李永新三人自筹资金成立至今,已自费出艇营救80余航次,无偿救助遇险人员30多名。

  ■设站是为了救险更便捷

  记者昨天走进了救助站。这是一间简易的白色铁皮房,房旁边立着写有救助热线13503234584的蓝色提示牌,屋内的陈设只有桌、椅、药箱及简易床等值班用具。晒得黝黑、一脸憨厚笑容的刘景泉正在屋内值班。问及设立救助站的初衷,这位不善言辞的汉子告诉记者,他多年来一直从事旅游船艇经营,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经常遇到会游泳的游客游至深海体力耗劲或忽然身体某个部位抽筋无力游回到岸边、以及不会游泳的游客借助救生圈气垫床漂浮在水面被风吹至深海的情况,面对焦急的遇险者,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但因浴场没有固定的救助机构和设施,因救助不及致游客遭遇不测的情形屡见不鲜,这让他们感到很痛心。

  刘景泉说,萌生设救助站的念头源于秦皇岛海事局的一堂救助课,课上人道主义的内容,让他更深刻地感到每个从事海上活动的机关和个人都有实施救助的义务。于是他想成立一个救助站。

  ■个体船主自掏腰包建救助站

  刘景泉将自己的想法与另外两名船主张友谊、李永新一商议立即达成共识,三人自掏腰包先后出资3万余元,搭建了一座抗得住海风侵蚀的白色塑钢房作为救助站的固定用房,并将一条价值10多万元、年收入约3万元的快艇作为专门的救助艇,不搞营运只救人。2004年4月,在秦皇岛海事局的支持下,“西浴场海上救助站”悄然挂牌成立了。没有盛大的成立仪式,也没有对外大肆宣传,至今除了当地的海事部门和浴场管理部门知道这是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救助站外,就连获救的游客也不知晓,他们所受到的救助纯粹是民间个人救助行为。

  ■救助站24小时为生命护航

  自西浴场救助站挂牌成立以来,刘景泉等人已无偿救助遇险人员30余名,出艇80余航次,仅耗费汽油就价值7600元以上。为了增加浴场的保险系数,救助站成员还24小时轮流在站上值班。

  如今,救助站已成了西浴场的一道温暖风景线,每天前来救助站或拨打救助电话寻求帮助的游客都在三四人左右,有的游客在岸上发生了磕磕碰碰,也前来寻找创可贴等止血药品,或找救助站的人员借用手机,寻找在岸上失去联系的亲属,刘景泉等人也将这些当作自己的分内事,默默无闻地为游客提供服务。

(责任编辑:杨晓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