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10 11:08 | 来源: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14日 | 查看:1413次
某次晚会结束后,夏志国(右一)来到岗位上。资料照片
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当环卫工人,是不是一件很没出息的事?
夏志国用17年的坚持,用城市越来越干净漂亮的业绩,为这场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世界上没有没出息的工作,只有没出息的人。
就是这位环卫工人,如今出息成了辽宁省朝阳市环卫局副局长、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管理大队大队长,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
“是英雄在哪儿都是英雄”
1996年,夏志国从沈阳建工学院毕业,踌躇满志地到朝阳市环卫局报到。分配岗位时,他一下子呆住了:清扫大队?这不就是扫大街嘛!
他突然觉得自己十几年的书白念了。父亲冷冰冰扔过两句话:是英雄在哪儿都是英雄,是狗熊到哪儿都是狗熊!母亲陈桂兰毅然报名,干起了扫大街的活儿,用行动告诉他:扫大街不寒碜。
父母的态度让夏志国明白,他必须干好这份工作。从那以后,夏志国像变了个人,每天早早来到路段,扫马路搞保洁。谁有事请假,他就主动顶替。同学的冷嘲热讽他不在乎,亲朋好友的劝告他一笑了之。2000年他被选为清扫大队副大队长,2002年通过竞聘走上清扫大队大队长岗位,2011年开始担任朝阳市环卫局副局长。
“环卫工作不是屋里的活儿。” 夏志国说,“城市有多大,我的办公室就有多大;马路有多宽,我就管多宽。”
17年的环卫生涯,6000多个日夜,夏志国就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在大队的考勤簿上,几乎看不到他休息的记录。
清扫大队负责203条街路,19条主干道、35条次干道、149条其他道路,每条街路的情况夏志国都一清二楚。哪条路扫得不干净、不彻底,哪个果皮箱摆放不整齐、擦得不干净,哪条街路绿化带有烟头、有杂物,他了然于胸。哪里脏了,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出了问题,他总是第一个赶到。
清扫大队的王玉军回忆:“刚到清扫大队第一天,我正在路段清扫,一抬头看见前面过来一个人,猫腰从地上捡起一张雪糕纸,走几步扔到垃圾箱里。我感到既温暖又奇怪,不随手扔垃圾就已经不错了,还有人主动捡垃圾?后来听工友说,这个人就是咱队长夏志国。”
环卫工有尊严,城市有面子
“环卫工人确实苦、确实难,确实有人看不起,但作为朝阳第一个大学生环卫工,我希望能让大家看到:扫大街也能扫出个样儿来。”夏志国常说,“市容环境是一个城市的固定资产,是外地人认同一座城市的一块招牌。”
这些年来,朝阳美了、干净了,但夏志国没有满足,他说,让每一个环卫工人都生活得有尊严、工作得有成就感,是一个城市最大的“面子”。
环卫工作夜以继日、起早贪黑,经常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经常会出现不能及时救助的情况。2009年,由夏志国个人捐资,经民政局批准,朝阳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道路清扫员援助中心”。截至目前,已筹集到资金124万元,累计为92名清扫员提供了援助,援助资金超过51万多元。
2012年11月,夏志国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清扫员辛国华在路段上被轿车撞伤,右侧股骨头被撞坏。夏志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辛国华流着泪说:“医生说换个股骨头最少也得7万多元,我是一点辙也没有啊。”
夏志国拍着胸脯说:“你只管好好养病,咱们现在有援助中心了,费用的事你不用愁。”
提及这件事,夏志国的眼角泛着泪花:“那是我憋了多少年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工人有保障,城市有面子,我才配得上清扫大队大队长的称号。”
现在,朝阳市一线清扫工的月工资已从最低时的150元提高到900元,职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从无到有,从最初的2万元涨到10万元。夏志国还有个心愿,“让清洁工收入再高一点,更受尊重一点,保障更健全一点”。(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 勇)
(责任编辑:丁军勤)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