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05 15:46 | 来源:公益时报 2006年12月19日 13:46:53 | 查看:6605次
不管是作为享受正部级待遇的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还是作为著名的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和摄影家,年过7旬的高占祥一点都没老,在他的心里,还装着众多贫困孩子的未来。
“为了孩子们,我愿意当孙子!”
记者没有想到,作为著名的文学家,作为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面对记者的录音机,“老北京”高占祥的嘴里居然蹦出了这么一句话。
熟悉北方话的人都知道,在北京方言里,“孙子”是表示对人十分鄙夷的说法,土生土长于北京的高占祥自然也十分清楚,只不过这一回,他是用这样一种极端的说法,来表明自己当前一心扶贫助学的心态。
记者知道,高老所指的“孩子们”,并非自己的亲生孩子,而是全国各地无数因为家庭经济窘迫而面临失学的学生。
为了孩子不怕难堪
其实,高占祥之所以说出这句近乎自虐的话,背后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15年前,高占祥从文化部卸任副部长一职,他想起自己在担任地方和中央政府部门领导期间,发现的许多贫困家庭孩子辍学的现象,就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先后发起了“朝霞工程”、“晚霞工程”和“山花工程”。现在看来,这3项“工程”都是影响巨大的助学公益行动。
发起这些助学行动之后,高占祥经常想方设法为贫困学生募捐学费,其中一个办法就是鼓动企业捐款。
按照有关法规,有的捐款并不能减免税收,高占祥就只好亲自充当说客,为捐过款的企业争取税收和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
一次在某地,为了能够给企业捐赠款项减免税收,高占祥找到了当地税务局,税务局长听说高占祥的要求后,不愿意见他。于是他就联系副局长和主管处长,结果都被拒绝见面。无奈之下,高占祥费尽周折约到了该局的一名副处长。哪知道,刚听完高占祥的请求,这位副处长脸一沉,对高占祥说:“我们没有减税的权力和义务,你部长来了也不管用。”
事后有人对高占祥说:“你一个堂堂的正部级干部,居然在一个副处长面前受这种气,你不觉得委屈吗?你这是图什么呢?”高占祥乐呵呵地对朋友说:“为了孩子,我什么都愿意做;为了孩子,我愿意当孙子。”
6万元“出场费”
熟悉高占祥的人都知道,为了给贫困学生募捐,他不仅受过副处长的气,还经常在外碰钉子。高占祥自己却幽默地把这些遭遇总结为“三皮”,他说:“为了筹款,我是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去化缘。”
不过,在筹款方面,高占祥还是有自己的一套特殊办法。几十年来,高占祥苦练书法,他不仅是文学家,还是卓有成就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曾经多次获得过国家级大奖。高占祥放话在外,只要愿意为助学捐款,他都愿意赠送书法作品。
因为在文学、艺术和摄影等方面都有不俗的成就,高占祥即便退休之后也很忙,很多企业乐意请他去。高占祥规定,只要有企业邀请他参加合法的活动,他都愿意去,前提条件是至少捐助6万元资助10个学生的学习。“我这也算是出场费吧。”高占祥幽默地说。就是为了募捐,年过7旬的他总是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
提起这些慈善行动,高占祥说自己也是为了促进中国的公益理念深入人心,他说,“很多人认为,公益事业需要有钱人可怜没钱的人,是恩赐和同情,其实,公益事业主要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在于慈善理念,在中国,慈善理念还不够深入。每个人都应当明白,个人的财富源于社会,个人富了应该回报社会,这不是怜悯,而是感恩。”
一次偶然的刺激
71岁的高占祥从童工一直做到正部级官员,历任工厂团委书记、北京市团委副书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河北省委副书记,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和第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在多处任职过程中,高占祥经常感受到中国贫困学生的现状,而1995年的一件事情,让他印象尤其深刻。
高占祥告诉《公益时报》记者,那一年,他带领一批艺术家到山西静乐、娄烦两个贫困地区慰问演出。演出结束后,20个好奇的孩子围着看高占祥腰间挎着的相机,高占祥就拿出自己刚出版的《处世歌诀》送给身边的这些孩子。
“这是爷爷给你们的书,在课外时间读一读。”高占祥说。
“爷爷,我不识字。”“爷爷,我没上学。”孩子朴实而天真的诉说让高占祥颇感意外,心头一酸。他把孩子们的名字逐一记了下来,打定主意要包下这20个孩子小学5年的全部学费。
回到北京后,山西孩子们那一张张质朴的小脸,一双双纯真的眼睛,仍然时常浮现在高占祥的脑海里。他把稿费和书法润笔费一笔笔地积攒起来,逢年过节就给这些孩子们寄过去,并亲笔给每个孩子写信,鼓励他们认真学习。他想,如果这20个孩子上完小学,能够继续上初中、高中、大学,他将继续帮助他们。
“我是农村长大的苦孩子,从小在田间劳动,没钱上学。我是靠着自学和苦干,一步步从童工走向领导岗位的。我深知,书籍是生活的阳光,我不能让这些山里孩子感受不到‘阳光’的照耀。”回忆起11年前的这段往事,高占祥仍然心头沉重。
其实除了资助这20个孩子,高占祥还在用自己的钱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上学。
高占祥的善举也引起了一些旁人的猜疑,有人质疑说,高占祥就那么一点工资收入,哪来那么多钱去资助那么多学生?高占祥理直气壮地公开说:“我捐出去的这些钱,都是我自己的劳动所得。别人找我索要书法作品,我要收钱,我收的这些钱,就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
永远年轻的高占祥
高占祥情系贫困学生,和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
1935年,他出生在北京通县(现通州区)的一个贫困家庭,9岁的时候,他就被迫去一家钢铁厂做童工。在日本人的皮鞭下,高占祥每天要砸矿石,抬废铁,那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上净面的窝窝头”。悲惨的生活让高占祥有感而发,9岁那年,他写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篇作品——著名的《童工谣》。
也正是这种生活,让高占祥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善和爱,正是从那时起的坎坷经历,培养了高占祥宽以待人和关爱他人的品格,熟悉他的朋友都说,“高部长是个性情中人。”
在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期间,一位外国朋友听说中国没有国标舞学院,就断定“中国15年之内难以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憋了“一肚子火”的高占祥因此决定办一所国际标准舞学校。为了解决土地、资金、设施和师资等一系列难题,高占祥带头募款,他把自己家的书架和电视机搬到了学校,并用自己的稿费给学校添置一台音响,还把自己家的2000多册图书运到了学校。在开学典礼上,那位曾经很武断的外国友人心悦诚服地竖起大拇指:“了不起,中国人!”
高占祥学摄影,后来拍荷花出了名,十几年来,他拍了几万张荷花,出过6个摄影专集。为了这一切,他也没少吃苦头。
有一次在圆明园拍日落残荷,为抢时间找角度,高占祥在冰面上跑。突然冰面裂了,高占祥掉进了冰窟窿里。回家后,高占祥怕家里人知道,直接溜进浴室换衣服,老伴纳闷:“今天怎么这么勤快呀,进门就洗澡?”高占祥没敢说实话,直到老伴发现了鞋上的水和泥,他才乖乖“招供”。
“我这么投入,是为了体验摄影家那种追求的精神。”高占祥说,“无论我写的诗、写的歌词、写的书法,我都要追求超越。首先我要超越我自己,然后我还要想办法超越别人,能不能超越过去不敢说,但一定要有我的风格,如果你的目标都不敢超越,那怎么能成功呢?”
高占祥就是凭着这种超越的精神,一直在不断努力,71岁了,当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仍然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红色的夹克,黑色的西裤,配上一副金边眼镜,满头黑发整整齐齐,走起路来腰板挺直——你不会觉得他是一位老人。(记者 胡丽波)
(责任编辑:丁军勤)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