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字经(高占祥著)

发布时间:2013-10-14 21:54 |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5月15日 10:13:18 | 查看:18170次

新三字经 高占祥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19.8元

◆内容简介

    《新三字经》是文化部前常务副部长高占祥最新推出的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千字韵文。全文以236句、1416字的篇幅浓缩人生哲理、社会经验,既讲辩证关系,又富时代气息,既生动活泼,又合辙压韵,既讲通俗性,又含哲理性,堪称文化启蒙、人生励志、传授人生经验、进行思想教育的新经典。

    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传承和延续,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然而受历史局限,该书残存着一些封建等级观念,渗透着封建文化中的一些消极乃至颓废的东西。《新三字经》41度易稿,巧妙地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结合起来,以1416字的篇幅浓缩人生哲理、社会经验,讲辩证关系,富时代气息,重通俗性,含哲理性,生动活泼,合辙压韵,堪称文化启蒙、人生励志、传授人生经验、进行思想教育的新经典。是现代白话的三字经、时代精神的三字经、和谐社会的三字经。

    21世纪,人们呼唤新的人文经典,占祥同志及时感觉到了这个时代的脉搏。他以强烈的爱国热情,生动流畅的语言创作了《新三字经》。根据和谐社会的需要,论述了千百年来人们所信奉并推崇的"仁、义、礼、智、信",论述了"真善美,是三金"、"德智体,是三好"、"精气神,是三宝"、"松竹梅,是三友"、"天地水,是三元"……>>>>>>【浏览全文】

 

◆本书目录

文怀沙:序

《新三字经》朗读篇

《新三字经》注释篇

附录(王应麟原著、章炳麟增订版三字经)

后记

◆作者简介

高占祥(资料图片)

    高占祥,1935年11月生,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书法家、摄影家。现任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曾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文化部常务副部长、河北省委副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高占祥好文学、善诗歌、懂戏剧、醉书画、爱舞蹈、迷摄影,出版有《人生宝典》、《人生漫步》、《文化力》等文集、诗集、歌词集、书法集、绘画集、摄影集共70余部。

 

◆文怀沙:《新三字经》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言简意赅,例如文中仅用二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关于《三字经》一文的作者,主要说法有三:

  一、明代《广州人物传》、《广东新语》和清代《大云山房记》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

  二、清代邵晋涵认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亦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

  三、一般说来,认定《三字经》作者为王应麟者居多。王应麟(1223-1296)是南宋学者,字伯厚,祖籍河南开封,号深宁居士。《宋史·文天祥传》记载:"(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本朝得人贺。'"而后凡二十七年,吾祖文山公忠肝铁石,"庶几无愧",可见王应麟青眼卓识。至于王应麟之才学,有千余字的《三字经》为证可也。

  其实,《三字经》的作者是何人,并不是这里要讨论的。重要的是千百年来这些文化传播者对中华文明的那种责任感、使命感值得我们大书特书,永远铭记。

  斗转星移,时代的车轮已驶入了21世纪。人们呼唤新的人文经典,占祥同志及时感觉到了这个时代的脉搏。他以强烈的爱国热情,生动流畅的语言创作了《新三字经》。根据和谐社会的需要,论述了千百年来人们所信奉并推崇的"仁、义、礼、智、信",论述了"真善美,是三金"、"德智体,是三好"、"精气神,是三宝"、"松竹梅,是三友"、"天地水,是三元"……老朽晚年提出的"正清和"哲学理念也被他兼收并蓄在《新三字经》中加以论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其难度可想而知。

  占祥同志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先后倡导了"五讲四美"、"德艺双馨"等有全国性影响的群众活动,写出了《人生宝典》、《人生镜语》、《人生感言》、《人生漫步》、《人生歌谣》等近百万字论述人生哲学的专著,相较之下,仅 1 416字的《新三字经》虽然不长,分量却不轻。可以说,这本《新三字经》既是一本启蒙"小书",也是一册论述人生哲学、倡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文化的"大书",相信诸君读后自会有所感悟。

  占祥同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领导,更是一位善于学习,将国家兴衰时刻放在心上的"文化苦行僧",《新三字经》初名《和谐三字经》,可见他一片丹心。然占祥同志虚怀若谷,听取老夫的建议,更名为《新三字经》,斯意则在千秋也。

  是为序。

文怀沙

2008年3月18日

于北京云何寂孤斋北窗灯下

 

《新三字经》全文

春日暖 ,秋水长。1
和风吹,百花香。2
青少年,有理想,3
立大志,做栋梁。4
天行健,人自强,5
生我材,为兴邦。6
倡和谐,民所望,7
兴道德,国运昌。8

人之春,在少年,9
光阴迫,惜时间。10
生有涯,知无限,11
苦攻读,莫偷安。12
求学路,曲弯弯,13
路是弓,人是箭。14
头不回,弦不断,15
志不渝,永向前。16
遇大海,踏浪尖,17
遇高山,勇登攀。18
守琴心,抱剑胆,19
温而厉,恭而安。20
铁可磨,石可穿,21
攻必克,胜必谦。22

我学子,重师礼,23
感师恩,为人梯。24
燃红烛,化春泥,25
呕心血,育桃李。26
授知识,传道义,27
人才群,功德碑。28
学与思,琢与磨,29
知与行,相交错。30
成于勤,毁于惰,31
荒于嬉,败于奢。32
省吾身,思己过,33
言必行,行必果。34
败与胜,非天命,35
得与失,乃互生。36
勤奋者,功必成,37
开创者,业必兴。38
贪逸者,手必空,39
爬行者,难成龙。40
图小利,毁名声,41
贪大财,易丧命。42
私欲烈,弊丛生,43
心怀公,百路通。44

学知识,长本领,45
崇人文,尚理性。46
数理化,天下用,47
文史哲,世理明。48
学先辈,慰英灵,49
传家宝,要继承。50
学女娲,补苍穹,51
仿后羿,济苍生。52
思夸父,追光明,53
效愚公,事竟成。54
学经典,育华英,55
出凡俗,入佳境。56
学中品,品中升,57
苦中练,练中精。58
石中玉,木中松,59
云中鹤,人中龙。60

知荣辱,习礼仪,61
不知礼,无以立。62
遵公德,守纪律,63
兼相爱,交相利。64
见人贤,即思齐,65
仰高洁,弃粗鄙。66
两分法,辨是非,67
三思行,慎有益。68
宠思辱,安思危,69
福思祸,利思义。70
欲利群,先修己,71
树新风,从我起。72

兴五常,正纲纪,73
处世训,应牢记。74
仁者爱,民所喜,75
义者刚,民所宜。76
礼者雅,民所需,77
智者明,民所依。78
信者诚,民所誉,79
扬正气,振国威。80
明人伦,孝第一,81
家道昌,门风立。82
对长辈,忌无礼,83
凡出言,用敬语。84
虐老人,悖情理,85
天不容,法不依。86
父母老,勿嫌弃,87
若有病,快就医。88
勤照料,细护理,89
寸草心,报春晖。90
羊跪乳,乌反哺,91
父母在,儿孙福。92

真善美,是三金,93
人之根,国之魂。94
真在理,善在心,95
美在意,形在神。96
雾茫茫,雨纷纷,97
眼见事,未必真。98
千里风,万里云,99 
背后语,莫全信。100
财试人,火试金,101
慎褒贬,善恶分。102
良言出,冬亦温,103
恶语吐,箭穿心。104
道不邪,有知音,105
德不孤,必有邻。106
己不欲,勿施人,107
己欲立,而立人。108
博爱心,宜长存,109
忠恕道,伴终身。110
毁人者,必自损,111
玩火者,必自焚。112
恶为疾,是孽根,113
善为宝,乃福音。114
柔若水,义薄云,115
人心归,天下顺。116

德智体,是三好,117
争三好,是目标。118
德为上,智为高,119
体为本,风华茂。120
登书山,善思考,121
游艺海,陶情操。122
莫赌博,勿喧闹,123
远毒品,斥黄妖。124
戒网瘾,防泥沼,125
陋习俗,应改掉。126
清肌肤,洁心灵,127
正衣冠,修其容。128
站如松,坐如钟,129
卧如弓,走如风。130
听其言,观其行,131
明其道,计其功。132

精气神,是三宝,133
克敌弓,不可少。134
精神力,紫气豪,135
民族魂,华光照。136
男儿品,贵似金,137
女儿魂,洁如云。138
能抗争,能沉稳,139
能高歌,能低吟。140
贫不移,富不淫,141
威不屈,辱不忍。142
精有源,气无垠,143
心通道,道通神。144
重名节,防微尘,145
浩然气,贯古今。146

松竹梅,是三友,147
岁月寒,不分手。148
松有志,不倨傲,149
竹有节,不折腰。150
梅有香,不争俏,151
三结义,品自高。152
轻私利,重友谊,153
结善缘,忌猜疑。154
遇非礼,勿斗气,155
求大同,存小异。156
人至察,无知己,157
水至清,则无鱼。158
传闲言,非儿戏,159
听谗言,要警惕。160
闻流言,不唱随, 161
逆耳言,宜听取。162
有人缘,群贤聚,163
无良知,众人离。164
成人美,济人危,165
见人险,义勇为。166
邦有道,助有规,167
巧为浮,拙为贵。168
口拙者,无是非,169
眼拙者,无怨怼。170
愚在表,智在内,171
勤补拙,大智慧。172

天地水,是三元,173
养万物,亲自然。174
天道厉,地道严,175
水性柔,顺而险。176
慎开发,节能源,177
播绿色,种福田。178
芳草地,碧云天,179
杏花村,桃花园。180
元气旺,福气添,181
心神怡,寿延年。182
天人合,永世安,183
地球村,乐陶然。184

正清和,是三经,185
践行者,事必功。186
不信邪,曰为正,187
路不偏,中道行。188
脚不斜,心不惊,189
中正者,乐平生。190
不浑浊,曰为清,191
阴阳分,泾渭明。192
欲不贪,情不纵,193
心清者,人必敬。194
曰为和,不纷争,195
和为贵,和则兴。196
一人力,难经风,197
百人力,能抗衡。198
千人力,大无穷,199
万人力,四海宁。200
国不和,刀兵起,201
家不和,骨肉离。202 
人不和,心不齐,203
志不和,道分歧。204
社会和,少暴戾,205
民族和,国之基。206
将相和,力生威,207
家庭和,万事吉。208
港澳台,亲兄弟,209
同根生,共呼吸。210 
和合力,胜金玉,211
和生祥,彩云归。212

倡五讲,揭新篇,213
尊四美,扬新帆。214
讲文明,忌野蛮,215
讲礼貌,忌傲慢。216
讲卫生,忌污染,217
讲秩序,忌散漫。218
讲道德,忌空谈,219
日日新,不间断。220
心灵美,无邪念,221
语言美,无脏言。222
行为美,做典范,223
环境美,建乐园。224

我中华,开新纪,225
倡文明,兴正义。226
五千年,文化力,227
传至今,了不起。228
好传统,莫荒弃,229
百福临,千祥集。230
和谐经,警世钟,231
铭在心,贵在行。232
和平颂,入太空,233
和谐曲,咏无终。234
建小康,求昌盛,235
兴中华,奔大同。236

2008年4月8日 第四十一稿

◆《新三字经》注释

  1.春日暖,秋水长,
  2.和风吹,百花香。

  【注释】

  1.春季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气候温暖,适宜于草木生长,比喻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是全文的起兴。用"兴"的艺术手法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情生于景,理寓于情。
  2.这一句仍是承接首句的起兴艺术手法。
  和风: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百花:喻指青少年是祖国的花蕾、花朵。
  时代社会的发展,像长江之水一样,滚滚向前。青少年生气蓬勃,像花朵一样绽放在祖国的百花园中,沐浴着春天的阳光,茁壮成长。
 

  3.青少年,有理想,
  4.立大志,做栋梁。

  【注释】

  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最重要、最宝贵的时期,是形成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希望和方向,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4.志:志向。
  栋梁:房屋的大梁。
  青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理想,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有着深远影响。立志是人生的首要问题。《尚书·周书·周官》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孔子重视人生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孙中山先生提出:要立大志,做大事。
  我们应该牢记先贤们的教诲,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干大事业,在振兴中华的伟业中立志做栋梁之材。极目云天外,志在九霄中。
 
  5.天行健,人自强,
  6.生我材,为兴邦。

  【注释】

  5.天行健:源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自强:一种自我激励、靠己立身、努力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
  6.生我材:出于李白的诗篇《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邦:国家。天道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每个青少年都应该认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价值,不要虚度时光,把自己锻炼成为祖国建设事业中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贡献智慧和力量。
 
  7.倡和谐,民所望,
  8.兴道德,国运昌。

  【注释】

  7.倡:提倡;倡导。
  和谐:相处融洽友爱,不争执,不互相仇视。
  望:盼望;希望。
  8.兴:开始;发动;使之兴盛、盛行。
  道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
  国运:国家的命运。
  昌:兴旺;兴盛。
  构建和谐社会是广大民众的热切希望。只要全社会大兴道德之风,国家就会繁荣昌盛。政通人和日月齐明,鱼游春水燕舞惠风。丰衣足食百姓安宁,风雨同舟乐在其中。
 
  9.人之春,在少年,
  10.光阴迫,惜时间。

  【注释】

  9.少年是人生美好的时期,犹如一年四季中美丽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美好的前景和希望。
  10.迫:紧迫。
  宋代王安石在《少年见青春》中说:"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少年强,中国强,少年一代的素质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
  《颜氏家训·勉学》曰:"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唐代诗人杜荀鹤在《题弟侄书堂》写道:"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光阴易流逝,少年时当珍惜时间,奋发有为。
 
  11.生有涯,知无限,
  12.苦攻读,莫偷安。

  【注释】

  11.涯:水边。泛指边际,如天涯海角、一望无涯。
  12.苦攻读:刻苦读书。
  莫偷安:不要只图眼前的安逸,而让时光偷偷地溜走。
  《庄子·养生主》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这就要求我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读书、学习、工作,不能得过且过。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人生需要刻苦学习,努力奋进,不能贪图安逸。一个人要有紧迫感、饥饿感、使命感,在人生道路上要顽强进取。艰难从懒惰生,苦处经偷安来。清代朱彝尊在《朱翁六十寿序》中讲过:"人生世上,寸阴可惜,岂可晷刻偷安耶?"我们应该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
 
  13.求学路,曲弯弯,
  14.路是弓,人是箭。

  【注释】

  13.路:道路,路程。
  14.弓:"弓"字是个象形字。弓是古代一种近似弧形的射箭兵器,由有弹性的弓背和坚韧的弓弦组成。人利用张弓的瞬间爆发力,将箭射向目标。
  箭:古代兵器,长约二三尺的细杆上装有尖头,杆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发射。现代射箭用的箭头一般用钢、铝合金等制成。
  学习、求知没有一帆风顺的平坦大道,像弓似的曲折,充满着艰辛。"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应像弓弦上射出的箭那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15.头不回,弦不断,
  16.志不渝,勇向前。

  【注释】

  15.头不回:接上句"人是箭"之意,说明"开弓没有回头箭"。
  弦: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类之物,多用牛筋制成,有弹性。
  16.渝:改变,多指态度或感情。
  勇:有胆量,不怕危险和困难。
  就像射箭,人一旦选准目标,就不能中途断弦,要有坚韧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当我们踏上正确的求知道路,就应该像离弦的箭一样,百折不回头。
 
  17.大海阔,踏浪尖,
  18.高山险,勇登攀。

  【注释】

  17.阔:面积宽广。
  浪:水面上涌流时形成的波浪,起时为浪,伏时为波。
  浪尖:比喻困难最大、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8.登:人由低处向高处迈进。
  攀:抓住东西向上爬,攀援。
  北宋潘阆《酒泉子·忆余杭》词云:"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人要敢于面对挑战,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敢于拼搏。
  《荀子·劝学》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攀登高峰。
 
  19.守琴心,抱剑胆,
  20.温而厉,恭而安。

  【注释】

  19.琴:琴类乐器的统称。古代文人贤士常以"琴棋书画"来修炼自己的情操。
  剑:古代兵器,长条形,一端尖,两边有刃,安有剑柄。战国时期男子佩剑风靡一时,文人雅士常佩剑而行。
  20.温:温和。
  厉:严厉。
  恭:庄重而有礼貌。
  安:安详。
  元代吴莱诗篇《寄董与几》云:"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琴心剑胆喻指既有情致,又有胆识,乃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完美体现。
  《论语·述而第七》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言谈、面部表情甚至体态语言,可以反映出他的精神世界和修养。如能做到既温柔又严肃、既谦恭又庄重,那就掌握了为人处世的要诀。

  21.铁可磨,石可穿,
  22.攻必克,胜必谦。

  【注释】

  21.铁可磨:传说唐代诗人李白少时读书,中途废止。遇一老妪,磨铁杵(chǔ),欲作针。李白感悟,发愤读书,终成诗仙。这一故事在民间留下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谚语。
石可穿:只要意志坚定,石头也能穿透。"石可穿"来自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南朝梁陶弘景《真诰》中说:"昔有傅先生者,其少好道,入焦山石室中,积七年,而太极老君诣之,与之木钻,使穿一石盘,厚五尺许,云:'穿此盘,便当得道。'其人乃昼夜穿之,积四十七年,钻尽石穿,遂得神丹,乃升太清。"后人用心坚石穿这一成语来说明:只要意志坚定,石头也能穿透。
  22.攻:攻打,进攻。
  克:战胜,克服。
  谦:虚心,不自满,肯接受他人意见。
  只要意志坚定,铁杵可以磨成针,石头也能穿透。一个人对于学习或工作上的困难,不攻则已,要攻就要把它攻下来。当取得成绩或取得胜利之后,我们也不要骄傲,而要保持谦虚。
 
  23.我学子,重师礼,
  24.感师恩,为人梯。

  【注释】

  23.我学子:指学生。
  重师礼:做学生的要尊重老师,对师长要有礼貌。
  24.恩:恩情。人梯:一个人让他人踏着自己的肩膀向高处攀登。此处喻老师为培养学生成人作出的奉献。
  我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二程集》说:"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谭嗣同在《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中说:"为学莫重于尊师。"学生对老师应该感恩报恩。老师是自己攀登知识高峰的引路人和前进的阶梯。古人云:"惟贤者,能为报恩"。知恩、感恩、报恩,应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条道德准则,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25.燃红烛,化春泥,
  26.呕心血,育桃李。

  【注释】

  25.燃:燃烧。
  烛:用蜡或其他油脂制成的供照明用的东西,多为圆柱形。
  燃红烛:语出唐代诗人李商隐诗篇《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化春泥:语出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6.呕心血:形容老师为培养人才而费尽心血。
  育桃李:桃,指桃树,春天开白花或粉红色的花,果实味美甘甜;李,指李子树,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实球形。"桃李"用来比喻老师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如"桃李满天下"。
  教师为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品质,就像蜡烛默默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直到烛泪流干成灰。教师辛勤育人的奉献精神又像落花,虽然飘落,但化作了泥土,仍然在培育更美丽的春花。教师更像园丁,为了学生的成才呕心沥血,他们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一代栋梁木,满园桃李花"。
 
  27.授知识,传道义,
  28.人才群,功德碑。

  【注释】

  27.知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经验的总和。这里主要指科学文化知识。
  道义:道德和正义。
  28.人才群: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有才华、有道德、有理想的卓越人才。
  碑:用文字或图画刻在石头上做纪念,为碑。
  韩愈《师说》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责任,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正义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教书育人"。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有才华、有道德、有理想的卓越人才,自然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丰碑。
 
  29.学与思,琢与磨,
  30.知与行,相交错。

  【注释】

  29.学与思:主要讲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迷惑。
  琢:雕刻玉石,使其成器。
  磨:将不光之物,经过磨,使之光滑、锋利、美观。
  琢与磨:此语出自《诗经·卫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喻君子的进修、德行的砥砺、学问的研讨或文章的修饰。
  30."知"、"行"问题是中国伦理学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庸·礼记》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明确指出"知"先"行"后。《荀子·儒效》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里提出"行"贵于"知"的观点。在宋、元、明、清的哲学中,程朱学派以为"知"先于"行",有"知"而后能"行"。王阳明则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知"、"行"不分先后。王夫之则提出"行"先于"知"的观点,肯定了"行"的重要性。
  只有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收到学习实效。读书忌死读,否则变书奴。只有把学到的东西,经过思考,成为自己头脑里"会发酵"的知识,才能做到"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叶圣陶语)。我们既要重视伦理道德的实践行动,也要注意道德精神的认知和主观修养,两者相交运行,相与促进,才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31.成于勤,毁于惰,
  32.荒于嬉,败于奢。

  【注释】

  31.毁:破坏;糟蹋。
  惰:懒。
  32.荒:荒芜;荒废。
  嬉:游戏;玩耍。
  败:败,失败。
  奢:奢侈;挥霍。"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要靠刻苦勤奋。一勤敌万难,苦练出英华。我国有句古训:"大抵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许多失败的人是被懒惰所"毁"掉的,一个人过于贪玩、贪逸,就会自己荒废自己。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人不能过度地追求享受,否则就会败在自己的手中。
 
  33.省吾身,思己过,
  34.言必行,行必果。

  【注释】

  33.省:反省,回顾和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吾:我。
  过:过失;错误。
  "省吾身,思己过"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都要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有没有不忠实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艺是否温习了呢?
  34.言必行:说了话就要去做,行动一定要坚决。
  行必果:指行为坚决果断。
  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善于进行自我批评。省吾身、思己过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种修养方法。这种自我修养方法在当代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中国人历来注重为人要讲诚信,如"一"开头的成语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论语·为政篇第二》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都强调言出于衷,说话算数,要有信用。言而有信的另一个方面是说了就要做,付诸实践。孔子认为,君子以言过其实、说了不做为耻辱,为人应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35.败与胜,非天命,
  36.得与失,乃互生。

  【注释】

  35.败与胜:指人事业上的成功和失败。
  非天命:指不是靠上天决定的,还有人主观努力的因素。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不要产生宿命论,不要产生自卑心理,不要产生听天由命、消极颓废的悲观情绪。
  人生的所得与所失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转化的。懂得了这一道理,我们就可以在"得"与"失"之间做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衡。
 
  37.勤奋者,功必成,
  38.开创者,业必兴。

  【注释】

  37.奋:精神振作;情绪高涨。
  功:功劳;成效;本领。
  38.开创:开始建立,创建。
  兴:兴盛,旺盛。
  天道酬勤。不懈努力勤奋学习工作的人,必定能掌握本领,取得成功。
  君子敢为天下先。开创者免不了会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但也会欣赏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奇丽风景。克服困难、勇于开创事业的人,必能兴旺发达起来。
 
  39.贪逸者,手必空,
  40.爬行者,难成龙。

  【注释】

  39.贪:不知满足,贪得无厌。
  逸:安乐;安闲。
  40.爬行者:原指爬行动物。这里指那些没有开拓精神、只会跟着别人脚印走的人,难以成为出众的优秀人才。
  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贪图安逸享受、不肯付出汗水心血的人,最终会两手空空,一事无成。不开拓进取、得过且过的人,终将只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高洁青莲若为官,光风霁月伴清廉。世人都学莲花品,官自公允民自安。

  41.图小利,毁名声,
  42.贪大财,易丧命。

  【注释】

  41.图:谋划;极力希望得到某种好处。
  图小利:贪图小便宜。
  毁名声:毁掉自己的名誉。
  42.贪大财:贪污、贪恋钱财的祸国殃民者。
  丧命:凡贪大财的不正义之人,均为违背道德、触犯法令的罪人,这种人容易丧掉性命。
  名誉,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人应该像鸟儿爱护自己的翅膀一样珍惜爱护自己的名誉。假如因为一时贪图小便宜而使名誉受损,实在得不偿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历史上因贪财而丧命的还少见吗?我们每个人都要引以为戒。
 
  43.私欲烈,弊丛生,
  44.心怀公,百路通。

  【注释】

  43.烈:猛、威、强烈。
  私欲烈:这里讲的私欲,指那种强烈的个人私欲,个人私欲一旦达到了"燃烧"的程度,就会变为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乃至陷入犯罪的深渊。
  弊:害处;毛病。
  丛生:聚集而生或接连不断发生。
  44.心怀公:心怀公心。
  一个人强烈地追求个人私欲,各种各样的毛病和危险便会接踵而来。相反,一个公平正直之人,一个为群众利益着想、为民造福的人,不管他做什么事,都能得到民众支持,都能行得通。

  ……

  ……

  185.正清和,是三经,
  186.践行者,事必功。

  【注释】

  185."正清和"三字经是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不信邪,曰为正;不混浊,曰为清;不暴戾,曰为和。
  186.践行:实行;实践。
  事:事业;工作。
  功:成功。
  文怀沙先生认为: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志在贯通斯三气也。这是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他生活感悟和时代感受的升华,是为人处世的经典要义。因为"正清和"三字很经典,所以说它"是三经"。以"正、清、和"三字经为座右铭,做人做事就一定会成功。
 
  187.不信邪,曰为正,
  188.路不偏,中道行。

  【注释】

  187.信:信奉。
  邪:不正当的。
  188.路不偏:走正路。
  中道行:儒家伦理思想,意义与"中庸"相近,不偏不倚,允执其中。
  不信奉邪说,不动邪念,不走邪路,就叫做正。"步步走在路中央,不怕别人论短长。"
  儒家学说信奉中庸之道,我们的祖先不仅把它当作为人处世的方法,而且把它作为执政治国的方略。一个人走在人生的大路上,要看准方向,不能偏歪,才能在康庄正道上前进。
 
  189.脚不斜,心不惊,
  190.中正者,乐平生。

  【注释】

  190.中正者:恪守中庸正道的人。
  不走歪门邪道的人,心里是不会一惊一乍的。正如古人所云:"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那些不走正路的人,那些搞坑、蒙、拐、骗、偷的人,总是心惊胆战的。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恪守中庸正道的人,一生都是快乐安宁的。正如一首歌词中所说:好人一生平安!
 
  191.不浑浊,曰为清,
  192.阴阳分,泾渭明。

  【注释】

  191.浑:混乱。
  浊:不干净。
  清:指清洁、清廉、清风、清心。
  192.阴阳:我国古代哲学指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这里指人品的清与浊、静与躁、正与邪等对立的方面。
  泾:泾河,发源于宁夏,流入陕西。
  渭: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
  泾渭明:是泾渭分明的简缩。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两股水很分明,比喻界限清楚。
  我们应该做一个心中纯洁不浑浊、灵魂高尚、清廉自守不染尘的人,做一个"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人。一个人内心的思想和外在的行为有清与浊、静与躁、正与邪之分,二者势不两立,界限分明。我们应该扶正祛邪,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193.欲不贪,情不纵,
  194.心清者,人必敬。

  【注释】

  193.欲:内心的欲望。
  贪:贪得无厌;贪婪。情:情感;情绪。纵:放任;不约束。为人要本分、谨慎、正派。内心要保持清静,不可有贪婪的欲望,不要放纵自己的情感,更不要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人。一个心清如镜、淡泊名利的人,必定会赢得人们的尊敬。
 
  195.曰为和,不纷争,
  196.和为贵,和则兴。

  【注释】

  195.和:和睦;和善;和谐;和平。
  纷争:纷乱;争执;抗争。
  196.和为贵:语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指事事做得恰当,因而和谐,最为可贵。
  兴:兴旺。
  什么叫做和呢?就是彼此谦让,不争执,没有纷乱。要人和,首先要心和,要戒争、戒吵、戒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要"和"不要"争"。正如古人云:和则胜,争则乱。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把"人和"摆在比"天时"、"地利"还高的位置。和谐了,一切就会兴旺起来。"和"是各种道德规范的共同指向,人们用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是要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身和谐一致。
 
  197.一人力,难经风,
  198.百人力,能抗衡。

  【注释】

  197.经:禁受;承受。
  198.衡:泛指称重量的器具,亦指不倾斜。
  抗衡:对抗,不相上下。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难以经受大风、狂风的冲击。换言之,一个孤立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上生存的。南北朝时北齐的刘昼在《刘子·荐贤》中说:"峻极之山,非一石所成;凌云之榭,非一木所构。"钱穆先生也说:"一木难以撑大厦,一苇何以障狂澜?"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创大业的。
  若一百个人团结起来,其力量、智慧会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体,其力量比一百个人各自单独的力量相加,不知要大多少倍,就会成为对不公平的一种抗衡力量,能和任何外在力量相持抗衡。正如施耐庵所云:"须知豪杰同心处,利断坚金不用疑。"(《水浒传》第三十五回)
 
  199.千人力,大无穷,
  200.万人力,四海宁。

  【注释】

  199.千人力,大无穷:众多人的力量、智慧凝聚在一起,就会成为"合金刚"这种"合力",是巨大无穷的。
  200.万人力:并非指一万人之力,而指广大民众的力量。
  四海:指全国各处,也指全世界各处,这里指社会。
  宁:安宁。
  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千人之群无绝梁,万人之聚无废功。"明朝的刘基也在《郁离子下》中说:"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千万个民众团结起来,祈祷和平,捍卫和平,社会就会稳定、安宁。
 
  201.国不和,刀兵起,
  202.家不和,骨肉离。

  【注释】

  201.刀兵:泛指武器。转指战争。
  202.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离:离心;不团结;不是一条心。
  唐朝史学家李百药在《北齐书·孝昭纪》中说:"同胞共气,家国所凭。"一个国家内部不和谐,就会发生战争和骚乱。国与国不和,就会挑起战争。一个家庭不和睦相处,成员就不会是一条心,乃至形同陌路、反目成仇、骨肉分离。"家不和,外不顺",这句民谚道出了家不和不仅会给个人生活带来痛苦,还会影响到自己的事业。
 
  203.人不和,心不齐,
  204.志不和,道分歧。

  【注释】

  204.志:人的志趣、志向;人的理想。
  歧:大路分出的小路;不相同;不一致。
  分歧:指思想、意见、方法、方向不一致。
  人不和必然导致心不齐,而心不齐又影响人的不和。要人和首先得心和,这样才能同心同德。人与人之间如果志趣、志向不和谐,就会产生思想、方法上的不一致,甚至会影响到不同道路的选择,所以志同才能道和。
 
  205.社会和,少暴戾,
  206.民族和,国之基。

  【注释】

  205.戾:罪过;凶残;乖张。
  暴戾:粗暴野蛮;残酷凶恶。
  人与人之间和谐了,就能减少社会生活中的粗暴、残酷野蛮现象和罪恶行为。
  民族与民族之间和谐相处,相互友好,是一个国家稳定安宁的根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取得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民族与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
 
  207.将相和,力生威,
  208.家庭和,万事吉。

  【注释】

  207.将相和来自一个历史故事。
  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居功自傲,轻视欺辱丞相蔺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可乘之机,始终忍让。廉颇得知丞相的苦心后,深自愧悔,亲到相府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使国力生威,使强秦不敢侵凌。
  将相和的故事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说明了领导者之间团结、和谐的极端重要性。"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领导者是带领群众前进的火车头。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因。"国家"由"国"和"家"二字组成,没国便没家,没家便没国,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和谐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做到家庭和谐需要念好"三字经"---孝、爱、和。孝,是和谐家庭的阳光;爱,是和谐家庭的核心;和,是家顺之珍。
 
  209.港澳台,亲兄弟,
  210.同根生,共呼吸。

  【注释】

  209.港澳台:指香港、澳门、台湾。
  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永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香港、澳门同胞与内地人民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情同手足,亲如一家。香港、澳门、台湾的同胞与大陆各族人民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从中华文化的母体中孕育生长起来的,有着同呼吸、共命运、唇齿相依、不可分离割舍的骨肉亲情。
 
  211.和合力,胜金玉,
  212.和生祥,彩云归。

  【注释】

  211.和合力:是高占祥《文化力》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文化概念。文化和合力,是一种把不同质的文化因素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更强大的文化力量。
  胜金玉:意思是和合力是战胜困难、创造财富的巨大力量,它的价值远远胜过黄金和白玉。
  212.和生祥:和气致祥。语出《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戾;祥多者其国安,戾众者其国危。"
  彩云归:这里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着和气致祥的结果,如彩云飘来,呈现一派其乐融融的彩云归美好景象。
  文化合和力通过文明的方式,把一种力同另外几种力整合在一起,形成"难以想象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加之远胜金玉。
和睦融洽可以带来吉祥幸运。当澳门回归祖国的时候,高占祥写了一首《彩云归来更美丽》的歌曲,歌中写道:"彩云归,彩云归,彩云归来更美丽。你飘回了祖国的蓝天,亲吻着神州的大地。你给濠江带来了芳香,你给生活带来了甜蜜。"
 
  213.倡五讲,揭新篇,
  214.尊四美,扬新帆。

  【注释】

  213."五讲":指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214.四美: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五讲四美"是我国人民在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关于精神文明的行为规范。高占祥在团中央工作时参与和倡导了这一活动。1981年12月2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央爱卫会、全国学联、全国伦理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倡议。"五讲四美"活动有益于培育有涵养、有教养、有高尚情操的一代新人。这项活动的开展,揭开了全民性的道德教育的新篇章。
 
  215.讲文明,忌野蛮,
  216.讲礼貌,忌傲慢。

  【注释】

  215.蛮:粗野;不通情理。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尺,是文化修养、思想素质的集中体现;野蛮,是失去理智、缺乏教养的集中表现。野蛮与文明是格格不入的。我们要讲文明,忌野蛮,就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认清什么是文明,什么是丑恶,并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对照自己的言行,培植文明、杜绝野蛮,做一个讲文明的人。
  礼貌的核心是尊重他人。言而有礼,文雅谦和,举止端庄,彬彬有礼。这样与人交流不仅会带来愉悦,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傲慢则与礼貌相反。它的要害是自视甚高,其实甚低。老舍先生说:"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我们应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217.讲卫生,忌污染,
  218.讲秩序,忌散漫。

  【注释】

  218.秩序:有条理,不混乱。
  散漫:随随便便,不守纪律。
  我们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一个讲卫生的人。讲卫生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讲个人的卫生,维护个人的形象和增进身体的健康;二是搞好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以保护环境的干净、整洁。
  我们要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守秩序的人。一切社会活动及集体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规章条理,提出约束,要求成员共同遵守,以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作为个人,也应当按秩序办事,不能自由散漫,我行我素。
 
  219.讲道德,忌空谈,
  220.日日新,不间断。

  【注释】

  220.日日新:即每天都有提高和进步,日新月异,从不间断。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会与生俱来,也不是靠空谈所能获得,应当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古人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要想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应当自觉地在一时一事中修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日久天长,积微成著,于是自己的品德便会渐入佳境。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好奇求新是一种对新思想、新观点、新事物的热烈追求,这是开辟新领域、创造未来的动力。应该持之以恒,不可中断。
 
  221.心灵美,无邪念,
  222.语言美,无脏言。

  【注释】

  221.心灵美:要求做到"爱国、正直、诚实"。
  222.语言美:要求做到"和气、文雅、谦逊"。
  心灵美指人的内在美,是德育和美育的统一。要做到心灵美,必须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努力做到无邪念、无邪心、无邪行、无邪恶。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要做到语言美,就要加强语言修养及文化修养,说话不带脏字,不吐恶言,不骂人,谈吐文雅谦逊。
 
  223.行为美,做典范,
  224.环境美,建乐园。

  【注释】

  223.行为美:要求做到"勤劳、友爱、守纪"。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224.环境美:要求做到"卫生、整洁、绿化"。
  美的行为来源于美的心灵。我们要做到行为美,不仅要记住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而且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琐事做起,让美的行为处处闪光,争做行为美的典范。
  美的环境要靠大家创造和维护。人人都要爱护环境,人人都要动手美化环境。从个人环境到家庭环境,从公共场所到祖国江山,靠我们的双手可以做到绿化、净化、美化。我们在舒适、美观的环境中生活,那时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祖国处处是乐园。
 
  225.我中华,开新纪,
  226.倡文明,兴正义。

  【注释】

  225.纪:纪元。
  226.倡:提倡;倡导;发动。兴:使兴盛;流行。龙兴华夏,燕舞阳春。
  二十世纪这一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伟大辉煌的成就,开辟了二十一世纪的新纪元。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着祖国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国人民正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这个新世纪的开端,我们国家进一步倡导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大兴正义之风,大树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和谐社会,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227.五千年,文化力,
  228.传至今,了不起。

  【注释】

  227.文化力:即文化的生产力、影响力、传承力和牵引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这一思想在《文化力》一书中有较为深刻、具体的阐述。
  228.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他三国为古埃及、古印度及古巴比伦。那三个国家因为没发明纸张,许多资料无法记载下来,致使当年的辉煌湮没无闻。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使得文明没有中断,流传至今。
  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都是靠文化力的传承。所以,每个人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高度重视文化修养,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外国文化精华,从而更好地发展文化力、升华文化力,用文化力推动个人进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我国在商代就有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文字(金文),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期,就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这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造纸术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使当时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我国在五千年的历史沿革中,文明不断得到发展、丰富,传承至今,为人类的文明做出极其巨大的贡献,真是了不起。
 
  229.好传统,莫荒弃,
  230.百福临,千祥集。

  【注释】

  229.好传统:指前述的"仁、义、礼、智、信"等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
  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古代先人留下的宝贵经验,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践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已成为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传家宝",它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永烁光辉,我们要百倍、千倍地珍惜,决不能荒废啊!
要把祖先的好传统世世代代发扬光大、传承下去。那样就会百福临门,千祥云集,更多的幸福、吉祥将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祥和、温馨。
 
  231.和谐经,警世钟,
  232.铭在心,贵在行。

  【注释】

  232.铭: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比喻深刻记住。
  我国古代贤者多次提出天、地、人要和谐。现在倡导和谐社会实属空前。和谐已成为经典之语,已成了后人要读的有音无形的"和谐经",它像警世钟一样在人们耳边回响,永远警示启发着世人。
  我们要把"和谐经"铭刻在心上。有了坚定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还要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空喊代替不了实干。说得再好,喊得再响,不付诸行动,也是鸡毛打钟,无济于事。埋头苦干最可贵。行动是观察一个人品质虚实的观测仪,是验证一个人品德高下的试金石,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的度量尺。
 
  233.和平颂,入太空,
  234.和谐曲,咏无终。

  【注释】

  233.为了祈祷和平、捍卫和平,高占祥用书法写了长诗《和平颂》。2005年10月12日9时,《和平颂》随着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10月17日4时33分安全返回地面。历时110小时32分。绕地球飞行76圈,行程325万公里。此诗荣获世界诗人大会颁发的金奖,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作者为此荣获"世界桂冠诗人"及联合国"和平使者"称号。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历程中,我国人民谱写出了很多动人的"和谐曲"。今人唱和谐曲,未来的新人还要唱和谐曲。世世代代的子孙,永远在和谐的乐曲中,快乐健康地成长,温馨幸福地生活……
 
  235.建小康,求繁荣,
  236.兴中华,奔大同。

  【注释】

  235.小康:"小康"一词是儒家提出的比"大同"理想较低的一种社会理想。
  "小康"语出《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是谓小康。"
  236.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奔大同:奔向人类共同向往的大同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出2020年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赋予"小康"全新的定义,率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奔小康的目的就是求繁荣,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在我国先哲的思想中,"大同"较之小康是更高境界,更高的社会理想。全民奔小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朝着"大同"的伟大理想又前进了一步。

(责任编辑:左浩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