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董事长22年救助60余人(图)

发布时间:2013-09-12 11:27 | 来源:法制日报 2013-09-12 D1 | 查看:839次

图为2013年5月3日,日夜兼程8天、奔波7000多公里后,阿不力孜(右二)将个人筹集的救援物资送到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区。   

图为2013年5月3日,日夜兼程8天、奔波7000多公里后,阿不力孜(右二)将个人筹集的救援物资送到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区。

  本报记者潘从武 本报通讯员刘琰

  这是一个人的马拉松。

  从1991年到2013年,跑了整整22年。

  这场长跑的主题是:见义勇为。

  这个人就是:阿不力孜·买买提尼牙孜。

  阿不力孜今年39岁,维吾尔族,三级伤残,新疆和田市残疾人工贸发展中心董事长,2012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见义勇为模范”、“和田地区双拥先进个人”,2013年8月22日,荣获第三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奖。

  “浴火重生”的人生裂变

  阿不力孜今年39岁,救人的“历史”有22年。

  1991年5月30日,阿不力孜随师傅跑长途运煤。

  当时,他是和田地区杜瓦煤矿车队的一名司机。途经墨玉县时,车坏了,师傅让阿不力孜在路边搭上一辆中巴车先回杜瓦,车上有十几人。刚坐定,车前部突然传来轻微的“扑扑”声,阿不力孜忙下车察看,脚才落地,车头便“腾”地燃烧起来。瞬间,整辆车笼罩在火海中,浓烟滚滚。

  “快救人!”阿不力孜大喊一声,跳上车。司机却吓得拔脚就跑,车门也被锁死。阿不力孜扶起一对被烟呛晕的汉族母女,拉开车窗,将她们推了出去。紧接着,是浑身发抖的琼达达(维吾尔语:大爷)、大哭的巴郎(维吾尔语:男孩)……

  11人得救了!而阿不力孜俨然成了“火人”。痛,钻心地痛,头顶传来焦糊味,胳膊上的皮肉一片片往下掉,视线越来越模糊……

  阿不力孜被送到墨玉县人民医院。再次睁开双眼,已是3天后。

  现实很残酷:全身烧伤面积达80%,牙齿掉光,双臂险被截肢。

  父亲的话给了他力量:“风雨猛,折不断雄鹰的翅膀。”

  当年8月的一天,阿不力孜终于站了起来,并很快走出阴影。

  这便是浴火重生吧!17岁的阿不力孜突然长大了。

  什么最重要?命比天大。做什么?救人,帮人。

  从此,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救助他人紧紧绑在一起。最初是本能,后来渐渐变为习惯,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结晶为信仰。

  2000年,他向亲戚朋友借了1.5万元,买了一辆旧东风货车,开始单干。腰包渐鼓后,阿不力孜有了新目标:办厂——赚钱——帮人。

  2001年3月,阿不力孜的地毯厂和服装厂同时开业。招了80多人,一半残疾人,一半下岗职工。每月除工资,还发煤、面、食用油。他跟大家说:“有我一口饭,就有你们的。”

  2007年,阿不力孜办起建材厂。今年1月,他的汽车修理厂热热闹闹开张。

  如今,他是和田市残疾人工贸发展中心董事长。

  所救的人都是兄弟姐妹

  摩托车一头撞上翻斗车,骑摩托车的男子颈部被锋利的钢板割开,鲜血喷涌而出。2001年6月的一天傍晚,阿不力孜开车行至315国道民丰段时,目睹了这幕惨状。

  翻斗车司机报了案,说要等交警来,阿不力孜火了:“再等人就没命了!”他将伤者送到医院。麻烦又来了:停电。他买来手电筒,举着照明,一小时后,医生为伤者缝合完伤口。

  2010年5月,和田县朗如乡,他救出3名车祸伤者。

  ……

  从1991年到2013年,阿不力孜一共救了60多人。

  所救的人里,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有本地人、外地人、外国人……在他的眼里,他们都是兄弟姐妹。

  救人、帮人,阿不力孜说他啥都不图。不过,每当听到有人喊他“雷锋”,他就像大热天喝了杯冰爽的饮料,浑身都舒坦。他知道雷锋,那是个大好人。

  “回报”还是来了。2012年,阿不力孜被授予“自治区见义勇为模范”称号。颁奖大会上,他从新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手中接过荣誉证书。

  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这样一位见义勇为的长期追随者,我们从他身上发现了人性之美,感受到正能量。”

  左手做的不让右手知道

  那是一场场跨省千里驰援。

  今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地震发生后,在乌鲁木齐市出差的阿不力孜从电视上看到新闻,马上打电话托和田的朋友雇车、采购救灾物资,连夜出发。

  24日早晨,他飞抵兰州。25日8时,赶到岷县。这次,他为灾区送去400箱方便面、400件矿泉水、5000公斤西瓜。

  3个多月前,他才去过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区。5000个核桃月饼、10000个馕,他与人轮流开车,日夜兼程8天,奔波7000多公里。

  在芦山县飞仙关镇,满眼血丝的阿不力孜忙着发月饼、分馕。他告诉父老乡亲:“汉族人吃月饼是团圆的意思。维吾尔族人也有个规矩,一个馕掰开大家吃,表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咱们都是一家人。”很多人边吃边掉泪。

  “左手做的,不要让右手知道。”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去芦山,他特意选择半夜出发,就是“怕人知道”。这回去甘肃,他更是瞒得滴水不漏:请朋友帮忙称“甘肃那边有笔大生意”,骗妻子说“在乌鲁木齐办事要多待几天”。

  记者扳着指头算账:去芦山,他卖了一辆拖车22万元,妻子“赞助”3万元,向朋友借了7万元;去甘肃,方便面4.8万元,矿泉水1.28万元,西瓜1.5万元,运费3.2万元……

  他拨开记者的手:“这有啥好算的。”

  记者不甘心地问:“这些年你做慈善花了多少钱?”他摇摇头:“忘了。”“帮了多少人?”“忘了。”

  “以后再有这样的事你还去吗?”记者又问。“去,能帮多少是多少,要不这里会生病。”他指指胸口说。

  阿不力孜还有很多计划:为儿童福利院买辆车,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引进残疾人专用出租车,使残疾人出行无忧;在学校设立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越来越多的人叫他“雷锋”,他说:“我在追着雷锋跑。”

  他一刻也停不下来。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22年救助60余人》)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