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雷锋奶奶”好事做一辈子:捐款几百次共计40余万(图)

发布时间:2013-08-03 23:06 |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13-03-13 10:48:2 | 查看:1380次

 

“雷锋奶奶”好事做一辈子:捐款几百次共计40余万

    三月八日,谢清洁(右)将两千元钱递给居委会党支书邱玉生,委托他把钱捐给云南地震灾区。

  在历史长河里,人的生命也许只是短暂一瞬,而精神却能永恒。
  从部队到供电公司,再到居委会,谢清洁只是一名普通的军人、职工、基层干部。然而几十年来,她时刻以雷锋为榜样,默默无闻地为失学儿童、困难户、灾区等累计捐款几百次,共计4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雷锋奶奶”。
  “自己家还过得去,还有很多人过得很困难,要尽所能帮助他们”
  永恒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虽不惊天动地,却感人至深。
  3月8日,在河北沧州供电公司小区的一间小屋里,74岁的谢清洁老人躺在床上,双手颤巍巍地把2000元钱交到北环桥社区党总支书记邱玉生手里。“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云南地震的消息,我现在不能动,麻烦您帮我把这些钱寄给灾区……”
  谢清洁已记不清这是她第多少次捐钱了。“包里这3万块钱是3月5日她获得全国‘雷锋奖’的奖金,已经捐出七八千了。只要她有钱,转手就捐了。”老伴黄佐炽说。
  1964年邢台地震后,每月只有25元工资的谢清洁,毫不犹豫地把两个月工资和积攒的50斤粮票寄往灾区。这是她第一次捐钱,从此一捐就是将近50年——1976年唐山大地震,她寄去了150元钱和100斤粮票;1979年四川水灾,她把两口子3个月的工资共300元寄给万州长滩镇……1990年以后,谢清洁的工资收入逐渐提高,捐款也更多了。2008年南方雪灾,她捐款2000元;汶川大地震,她缴纳特殊党费、捐款5000余元。只要是有助学、扶贫活动的消息,她几乎一次不落地捐款。
  50岁的郭苍生一家是谢奶奶社区有名的“困难户”。谈起谢清洁,郭苍生动情地说:“我妻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20多年了,每天只能躺在床上靠药物维持,后来我又因摔断腿留下残疾不能出去打工。那段时间,谢奶奶每天都要过来照顾我们,还帮我找了份送报纸的工作。”
  “后来,我女儿又突患肾衰竭综合征住院急救。当时谢奶奶因脑血栓也在住院,她瞒着家人扶着楼梯走过来给我女儿500元钱,女儿转院到北京,她又给了1000元,还跑前跑后帮我们父女办了低保。谢奶奶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在家人眼中,谢清洁却永远是“抠门儿”的。她有一顶草帽,缝缝补补用了几十年,里面都是大大小小的布条。平时买菜,谢清洁要跑到批发市场买最便宜的,黄佐炽说:“我总开玩笑说,你算是把人家卖不出去的菜都拣回来了!”
  “我总想:自己家还过得去,还有很多人过得很困难,要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谢清洁说。不知读了多少遍《雷锋日记》的谢清洁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几十年来,已经写了近百本,约550万字。一天做的事、心得体会她都记在日记里,要做的事都装在心中。
  逢难必捐、有困必帮已成为谢清洁的习惯。
  “自己只是想给有困有难的人,在节骨眼儿上说句暖心的话,再搭把手儿”
  永恒是一颗不停歇的心。老伴儿说,她就像上满了发条的机器,喜欢连轴转。活一天,就要坚持做一天好事,是谢清洁老人一直坚守的信念。
  2月2日清晨,寒风刺骨,路面上的残雪积压成了冰。谢清洁步履蹒跚,准备去居委会上班,没想到一不小心就滑倒了。
  “一开始觉得没多大事,结果检查发现是腰部压缩性骨折,现在只能躺着。快过年了,得到几家贫困户家里看看,还得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一起包饺子……”患上帕金森症、滑膜炎等多种疾病的谢清洁老人眼里泛着泪花。
  “退休第二天,她就心急火燎地去找领导,请求给找个‘义务工作’干。后来她跑到北环桥居委会当了一名义工。”不久后,她被任命为北环桥居委会党总支副书记。
  “这已不是她第一次摔了,2006年2月,她去给街道企业报税,被一辆机动车挂倒,腿骨折了。可她住院刚一个月,就坚决要求出院。当时腿和脚肿得很大,她就做了双肥大的鞋,拄着双拐,坚持每天上班……”黄佐炽老人无奈地摇摇头。
  邱玉生介绍,“为掌握情况,她利用休息时间调查摸底,辖区上千住户,5000多口人,一家一户地走,一个一个地谈,记事本上记满了残疾人、贫困户、军烈属和70岁以上老人的姓名、住址、生活状况。谁家有什么困难,谁家需要帮助等等,愣是被她摸了个一清二楚。”
  “她刚来的时候,居委会只有几间旧房,还有两万多元的外债。谢清洁带头捡旧砖,垒小屋,自己花钱买了切面机,切面点、烧饼摊、果子铺陆续开了张,不仅创收20多万元,还安置了上百名残疾、下岗人员。为创办这些摊点,她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
  谢清洁说,自己只是想给有困有难的人,在节骨眼儿上说句暖心的话,再搭把手儿,“我实在看不了揪着心居家过日子的人……”
  “现在,谢奶奶不能到福利院给孩子们理发了,但是她的事业还在延续”
  永恒是爱的传递。她树起了一面旗帜,这旗帜正在更多的人手中飘扬。
  不论严冬还是酷暑,每隔四周的周六,总有一个人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来到沧州市福利院,车后面装着一个理发箱和几大袋花生、瓜子、糖果,这个人就是谢清洁。
  3月9日,寻着谢清洁的足迹,记者来到福利院。见到外面有人进来,先天性发育不良的孤儿党育第一句话就问,“谢奶奶怎么没来?她好久没来看我们了……”
  福利院院长范风华说,理发是谢清洁在部队的时候学会的一门手艺,她为福利院里的老人和孩子们义务理发30多年了,早上5点多就来,把60多位老人和孩子的头发都理完才走。“每次来,她都得备3把推子,推热一把换一把。”
  福利院有个病人叫“黑娃子”。刚开始理发时,他不配合,又踢又骂,撕坏了谢清洁好几条围裙。可谢清洁没有生气,每次到福利院就给他洗脸、理发、剪指甲、洗衣服。渐渐地,“黑娃子”见到谢清洁就变得温顺、懂事了。一次理发时,他突然抓住谢清洁的手,大声哭喊着:“妈妈、妈妈!”谢清洁也抱住他,泪流不止。
  “现在,谢奶奶不能到福利院给孩子们理发了,但是她的事业还在延续。”和几位爱心人士共同发起组建“博爱人生爱心社”的张铁山说,“现在我们每个月都会组织队员到福利院义务理发,给老人和孩子们表演节目。”
  “清洁志愿者服务队”、“清洁爱心基金”、“清洁爱心和谐组”……当这些以谢清洁的名字命名的组织陆续出现时,在沧州,谢清洁已不再是一个个体,她人格的力量、人性的光辉正辐射成一个爱心群体。(记者 杨 柳 赵梓斌)

  (责任编辑:孟祥萍)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