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03 22:52 | 来源:人民网 2011年12月19日11:20 | 查看:2092次
核心提示
周汝珍,青县康复敬老院院长、本报2009年度感动河北年度人物,20多年来为135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现在她已经68岁,但仍如以往一样整天为老人们擦屎端尿,精心护理着45位老人的晚年。
近日,省委书记张庆黎作出重要批示,对周汝珍事迹给予高度评价。
本报记者随省直新闻采访团一行来到青县,再次看望这位本报广大读者熟悉又亲切的老人家,68岁的“老闺女”。
“老闺女”依旧硬朗
周汝珍老人依旧是乐呵呵,让人永远感到融融的暖意。见到本报记者,老人家格外亲切,一双因常年劳作变得格外粗糙的大手紧紧握住记者的手,连声道谢,感谢都市报的报道和给她的荣誉。
知道了省委书记张庆黎的批示,知道了省采访团要来,周汝珍非常高兴。她高兴,不仅是自己获得了荣誉,更主要的是,因为领导高度重视,县里给她拨了30万元,用于改善养老院条件,“那我们的老人就更享福了,领导们真照顾俺们哪!”
这所地处偏远乡村的养老院如今正在整修,周汝珍日夜操劳,除了伺候老人们,还要安排工人们干活,许多的杂活她带领护工们一起干。
周汝珍今年68岁了,看起来依旧硬朗,旁边的护工说,“周姨因为常年值夜班,养成了睡觉很少的习惯,年轻人的精力也比不上她。”
记者向她转达了本报和广大读者对她的问候,她爽朗地说,“谢谢大家了,我一切都好,身体一点毛病没有,老人们都好,托了大家的福,托了共产党的福!”
为了迎接各路记者的采访,老人家理了发,头发乌黑整齐。但记者知道,都是染的。老人说,“俺总觉得不老,老人们离不开,总得有人伺候,能照顾他们觉得自个还年轻。”
统计一下,她这些年已经为135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今年就送走了8个,每个人都是最后床前昼夜侍奉,抹屎端尿,喂饭喂药,老人去世,都是她如孝子般送最后一程。
如今她的养老院里还有45位老人,都是五保户,瘫痪的、偏瘫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占到70%。另外,县民政局收养的5个残障幼儿也养在她这里。
她的养老院里不能自理的老人多,多年前已成惯例,当年县里合并敬老院,瘫痪的、偏瘫的抚养对象都搁在她这里,民政局领导们考虑周汝珍让人放心,也有“能者多劳”的意思。
“超龄服役”13年
周汝珍作为养老院的院长,已经”超龄服役”13个年头了,看起来,近几年也没有退休的意思。
她退不了休,是老人们不让她走。1998年,她办完了正式退休手续,外出办事遇上车祸,骨折住院,这一次她想回家带孙子了。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老人们雇了车,找遍了县城的医院,在门口跪了一片,孩子一样呜呜地哭:“周院长你不能走,你不能不管俺们哪。”
周汝珍也跪下哭,恳求老人们起来,“爹们哪,我不走了,还不行吗!”
总以为送走了这批老人们就能回家了,但老人们这一批走了,下一批又来了。
记者见到了好几个新来的老人,都是五保户,无儿无女,生活不能自理了,村里就送来了。76岁的老人朱桂林对记者说,“来这里生活好,舒心,我半年长了十斤肉!周院长这个人,疼人、心眼好,不光对我好,对大家都一样的待遇。”
86岁的老人秦广星说,“她抹屎揩尿不嫌俺们脏,就这一点别人就没得比,全河北心眼儿好的,数了她了!”
周汝珍如今再也没有退休的想法了,因为这个想法在这里“不现实”。
退休后,民政局算返聘她当院长,给她补贴,但补贴只相当于一个护工,现在每月只有800多元,但周汝珍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待遇,是这些老人们让她舍不下。
周汝珍家里的生活其实很优越,丈夫原来办厂子,儿子在县城做生意,儿媳是县里的副局长,大孙子名牌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天津的公务员,二孙子正在读高中。儿孙们都很孝顺她。
性情火爆的老伴赵怡如开始对她有意见,过节都得陪着老人们,让他们高兴,周汝珍20多年没在自己家过过一个除夕。一次,院里7个老人生病,她正忙得不可开交,突然来电话说婆婆和孙子也病了。她赶紧跑回家,正碰见赵怡如从外头抓药回来,一见她就火了:“你家来做嘛?!你滚回去!家里不要你!”周汝珍当场就哭了。
但几年后,赵怡如还是来帮老伴,民政局的领导为了稳定“后方”,反复做工作请赵怡如来当副院长,也是护工,每月几百元补贴,开始当过厂长的赵怡如不情愿,“没黑没白,整天抹屎,就几百块钱还不够一壶醋!”但工作了几年后,安下心来,许多时候,帮男性老人洗澡都是他的事。记者这次见到他,正在值夜班的赵怡如已经平和了许多,“老人们无儿无女怪可怜的,老伴也不容易,就当在这里行善积德吧。”
许多老人比她年轻
随着一批批老人们的离去,现在养老院里喊周汝珍“老闺女”的不多了,她已经年近七旬,与许多被她伺候的老人年龄相当。甚至,许多人比她还年轻。
刘春虎,38岁,是一位五保户,曾是退伍兵,后来患病瘫痪,妻子丢下他跑了,无人照管,一度很绝望。村里通过民政送到这里来,周汝珍给他擦身、按摩、揩大便。看着老人辛苦的样子,刘春虎很过意不去。周汝珍却说,“就当是我儿吧,没有人疼,我疼你。”
除了几十名老人,养老院里还有5名残疾弃婴,这些被当垃圾一样遗弃的孩子在周汝珍眼里,同样是心肝宝贝,这些孩子都跟她很亲。
45人的康复养老院,大小便能自理的只有十来个,其他的都得周汝珍带着护工们伺候,有的老人还需要定期洗肠子,都是周汝珍亲自动手,她动作轻柔练,老人们痛苦小。一次,她一手堵着老人的肛门,一手灌肠,老人疼,一脚把她蹬开,粪便喷了她一脸,她也不恼,依旧哄着老人……
整天和屎尿打交道,这个干净利落的老太太已不嫌脏臭。儿媳妇同她亲如母女,在媳妇眼里,她有个很伟大的婆婆,但她对记者说:“说句实在话,这些年,我回家不让婆婆做饭,她做的饭我还是有点吃不下……”
周汝珍也知道屎尿脏,老人们的被褥及时拆洗,决不让他们睡屎尿褥子。为了省水,她冬天砸开池塘里冰洗被褥,多年下来,她一双手都已变形。
被感动的护工
记者此前做过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目前,在各类养老机构中,护工难招是第一大难题。因为工作辛苦、脏累,一般人不愿意干。
周汝珍所在的青县金牛镇北靠天津,当地经济发达,劳动力紧缺,工资水平较高。周汝珍的养老院里10名护工,都是每月800多元工资。待遇可谓很低,但多年来,护工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56岁的护工张俊凤对记者说,这里的护工都是周院长的自家亲戚,“我是她侄媳妇,我喊她婶子,开始我也不愿意干,但婶子找我,我也推不掉,干一段时间就不嫌脏累了,因为老婶子都干在头里。”
41岁的护工董云娥是周汝珍婆家本家的孙子媳妇,她对记者说,“我是找周院长自愿报的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感动了我。2007年,一天我在街上走,看到前面一个村里偏瘫的老人大便失禁,粪便从裤腿里流,周院长正骑车从旁边过,她下来就给老人把裤子脱了,找附近的邻居要水给老人擦洗干净。这个老人不是养老院的,有儿有女,但儿女们都做不到的,周院长做得这么自然。我在后面看着,心里非常感动。回来就和家里人讲,要来她这报名当护工。婆婆开始不同意,怕我干不了,而且我们这里进个厂子打工一月就能挣两千。但我说,让我跟奶奶(周院长)干吧,我在那里能不嫌老人们脏,你们老了,我就能更好地孝顺你们……。”
董云娥在这里,除了学会了精心伺候老人,还跟着周汝珍一起,学会了在养老院的承包地上,种粮食、水果,腌咸菜,用每天国家每人6.5元生活费,将老人们的生活打理得丰富而有滋味。时间长了,养老院也成了她们的家,老人们也成了她们的亲人。
生来就是为了奉献
有熟悉她的人说,周汝珍的每一天都是伟大的平凡。周汝珍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她曾是青县历史上的风云人物,15岁担任县“铁姑娘队”连长,手下2100多号人,青县境内一条主干道就是她带头修成,16岁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7岁当全国“三八红旗手”。
吃苦耐劳,坚忍如地。默默奉献20多年,今天迎来彩霞满天。她对记者说,人这一辈子,活着就是为了奉献。
她说,爱照顾人、爱奉献好像自己生来如此。父母都是共产党员,父亲曾挑着糖葫芦挑子给八路军送情报。父亲一个字不识,但深明大义,临终给周汝珍留下一句话:“你记住了,一定要孝敬老人,干公家事千万别吃私,别贪污。”
这句话她记了一辈子,20多年日日侍奉孤寡老人如亲生父母,夜夜为老人掖被接便,让每个老人都有幸福的晚年,再安详地故去,让他们都有人的幸福与尊严。
这样的生活让周汝珍很快乐,她每天爽朗的笑声在养老院里回响,是老人们心中的主旋律和主心骨。
周汝珍心中充满了对社会的感恩,在她看来,社会给她荣誉,上级给养老院的关照,都是自己应报答的恩情。(祁胜勇 孟宇光)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