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环、孔令君
陈乐平是谁?或许你还不知道他的事情,或许你从未听说这个名字。
陈乐平,公交司机,上海男人,11月16日在突发脑溢血昏迷前踩刹车救了一车40多人,18日离世。
而离开人世之前做的最后这件事,就是他48年生命中“最”也是“唯一”的轰轰烈烈。
除此,他很平凡,一个小小的平头百姓。
只是,若人人能在怀念里记住他,常常想起他,并试着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个世界会多么美好。
一 陈乐平是个“胆小”的人。
他开的公交车,不乱变道,在路上“有理也让三分”。
18年驾驶,他从没出过任何事故,连小刮蹭都没有,累计平安公里数超过30万。
18年驾驶,在同事记忆中他每次都能准时进站。驾驶位边上永远摆着的闹钟,成了他的标志,也成了他的遗物。
他的徒弟出师一年多了,还经常在早饭时听师傅“唠叨”:慢点开,慢点开。
他自己没事爱喝点小酒,夜晚回家会小酌两杯,以慰疲乏。然而一斤黄酒能喝十来天。出工一天,歇息一天,歇息那天他的午睡要一觉睡到下午5点,养足体力。
次日,他不允许自己带着丁点酒意握方向盘。
他去世后,上海宝山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发出“关于开展学习陈乐平同志事迹活动的通知”——“他以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履行了一个公交驾驶员的职责。”
妻子说,他和我一样胆小。他俩,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结婚21年整,妻子一直不敢坐他的车,一上车就莫名心悸、出汗。她怕他出事,而他比她还怕出事。
二 陈乐平是个善良的人。
与他相识了30年的顾师傅说,他总是笑眯眯的,从不与人吵架。哪怕你不认识,从他身边走过,看着他的笑,你就会觉得这是个善良到“好欺负”的人。
小区露天小棚里,4位老人围坐打麻将,最年长的阿婆缓了缓说,那是好人。啥好?样样都好。
他家楼下,收废品的年轻人有中风的父亲要照顾,陈乐平去“卖”废品,从不收钱。
他把女儿用过的教材送给车队附近钟表修理店的师傅,因为聊天时师傅说过,两人的女儿同校。这样省点书本费。
同事们都说,他有点“婆婆妈妈”。看到谁没带饭,他会千叮咛万嘱咐,记得在食堂买点心带着。
看到同事体检血压高,他会板下脸来认真叮嘱:平时要注意饮食。
一位女同事住在顾村,离车队较远,他主动提出换班,让她能早点下班回家。
前两年,他把“先进个人”让给即将退休的老司机,说“以后有的是机会”。
这几天,不少老乘客上车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想念陈师傅”。
沪郊菜农背着扛着大堆菜坐公交车,老被数落,但陈乐平却好言好语,还会起身帮着接菜。
乘客姜佩芳说,一次她崴了脚,正艰难想要赶上公交车,听到陈乐平在驾驶位上喊:“阿姨,慢点,不要急。”
58岁的她,4年多来都坐宝山7路去菜场买菜。终于,忍不住向车队打听:28号车的师傅叫什么名字?下回上车打个招呼。
那一次,看她在座位上坐稳,陈乐平说,今天车上也没人,你腿脚不方便,就违规一次把你送到家门口吧。
陈乐平80岁的老母亲在公园晨练,常听三两老人议起一名好心司机,一问路线时间,果然是她儿子。
11月16日出事当天,乘客瞿先生坐在车厢中部,亲历了这辆自动排挡的公交车平稳驶下高架、打右转向灯、靠站、开门、熄火、在这条川流不息的交通干道上却再没起步。他听到了陈乐平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帮我打120。
三 陈乐平是个知足的人。
他每两个月剪一次头发,每次花费5元;他买两件总共70元的羊毛衫,买一双45元的皮鞋。他车上摆着的闹钟,15元一个。
家人说,想为他添置好点的行头,只能瞒着。有次,妻子和他说好周末买鞋,他竟提前去超市买了一双便宜的。
日子的定义是什么?陈乐平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家人朋友在一起,只要家人朋友都好好的。
女同事像哥儿们一样拍拍他肩膀,开玩笑说怎么这么瘦。陈乐平拍拍胸膛——“瘦也可以依靠。”
陈乐平一家五口同住:父亲、母亲、妻子、女儿和他。今年87岁的老父亲自40岁起卧病在床,瘦瘦的陈乐平背父亲去看病,四楼上下反复跑。
陈乐平的家人,与他很相似:心底很宽,很软,而且很平和。他的家,夫妻关系很好,婆媳关系很好,每个人曾经都对生活很满足,曾经都活得很快乐。
妻子呆呆地问记者,是不是家庭关系太和睦了,所以老天才会收走他,就像从不感冒的人往往突发大病?
2005年11月,极少生病的妻子被诊断患了脑瘤。生病的人容易急,有时发牢骚,他只是笑笑。
大姐说,很佩服这个弟弟。妻子患病前,他什么家务也不沾,因为母亲最宠小儿子。大姐出生后刚满月,就被送到崇明外婆家;大哥周岁,也被送往崇明姨妈家。只有陈乐平依偎着母亲长大,大姐9岁回市区,还得用心照顾这个读幼儿园的娇气弟弟。
甚至,公交还未换成空调车时,每年最热的7、8月,他都请假不上班。
但妻子一病,他不再请假,也全无抱怨,只是笔记本里写了“高温”、“40℃”等小字。
四 陈乐平是个心细如发的人。
他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又工整。青菜多少钱,西瓜多少钱,红双喜多少钱……
而第一页就是妻子的病例记录:病情进展日期、医院热线传呼、病房示意小图,还有一句,“上天保佑她平安无事”。
2006年,妻子术后一眼失明,一眼高度近视1500多度,夜里不敢出门,白天走路都会偏离方向。陈乐平开始揽下妻子的活,买菜、买生活用品,事无巨细,他统统记下。
除此,他记录最多的就是跑医院,托人寻好的医院、好的医生。
世博第一天,他也记了。去看世博会,他也记了。极少旅游的他,那天“早上6:30出门,大柏树体检,8:30去浦东看世博”。他把看过的每个场馆尽数记了,忽然想起落下一个“巴基斯坦”,他又拿笔写下。两种颜色的字迹,一种由衷的快乐。
大哥说,别看他这么爱记账,连坐几块钱的车都完整记录,但你若问他家里有多少储蓄,他毫不知情。像许多上海男人一样——工资卡交给妻子,每个月领取500元零用钱。然而,所谓“500元”只是一个虚数。全家人共用一个现金罐,要用自取,多了自放。
能判断他有没有私房钱的这个私密日记式笔记本,就放在家里客厅沙发边上的柜子里,从没上锁。
五 陈乐平是个脸皮很薄的人。
妻子两次手术,耗资20万元,他向亲人东挪西凑。可让他去妻子单位拿补助,他怎样也不肯去。
他家本住三楼,五口人三间房,有些挤。数年前楼上有人卖房,家里决定买下,而后与那家邻居商议换房,两套一打通,空间就敞亮了。但陈乐平说太难为别人,如果人家碍于情分不好意思拒绝换怎么办?无奈,母亲与妻子出面犹犹豫豫地说,那家邻居却爽快同意,说难得一见这么和睦的三代同堂。
最好的朋友的儿子娶妻,如此大事,他却不能去。为什么?他还是不好意思开口和人换班,尽管他曾替许多人无偿顶过许多班,尽管他常对那些人说“我们都是一家人”。于是,最好的朋友的孙女满月酒,特地选了他的休息日——11月7日,星期天。那一天,他第一次穿上大姐送了他两年的最贵的西装,而第二次,也就是最后一次。
11月18日,他走了,最好的朋友为他剪好指甲、擦净鼻子和嘴里的血丝,干干净净。
他想等到女儿结婚之日再穿的西装,等不到了。
最好的朋友说,如果陈乐平在世,他会羞于说“轰轰烈烈”这个词。
六 陈乐平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喝喝酒看看鱼,一顿晚饭吃两三小时,心平气和地边吃边喝边赏赏鱼、换换水、喂喂食。
他特别享受养鱼的过程。先去花鸟市场买小鱼,把数厘米的养成数十厘米,而后拿回市场再换成小鱼。18日凌晨3点,他走了,老母亲回家触景伤情,第一件事,就是把鱼缸和鱼让亲戚一起端走送人了。
他的毛笔字写得不错,有时候会写一副对联送人,同事们都听说他会画画,只是再没机会看他露一手。
他向来“害羞”,同事聚会唱歌时他安静地听,听到走音处就大声地笑。有次他忽然要求唱蒋大为的歌,竟然唱得相当不错。
他喜欢孩子,喜欢笑,他的女儿承继了这所有,即将成为幼儿教师的她是这一大家子的“开心果”。
他深爱女儿,父女俩一见面女儿总是没大没小地摸摸他的头;他深爱妻子,在医生告知妻子手术风险的数天内,白了眉毛,在车靠站的时候默默流了一脸的泪,不回头,不让乘客看见。一位女同事说,她爱人脑部开刀,陈乐平打电话来——“不要难过,会好起来的。你嫂子生病,我挺过来了,你也能挺过来。不管怎样,人在就好。”
他爱这个家,爱他的亲人、朋友与同事,爱这个世界。
他走了,昏迷时成百人去医院看他,男驾驶员也大滴大滴地落泪。
他走了,好几位乘客来车队含泪痛惜,“没见上最后一面”。
他走了,一位老乘客塞了200元,一位老乘客塞了101元,托车队转交家人,都哭着不愿留下姓名。
他走了,花圈摆满家门外一地,数不清的网友在各大网站上留言悼念,望“好人陈师傅一路走好”……
陈乐平是谁?陈乐平是个值得怀念、铭记与学习的普通人。
记者手记
他的生命,没有转瞬即逝
淡忘一个人需要多长时间?
尤其在那么多转瞬即逝的这个时代。
从18日到今天,11天,还有多少人记得偶尔在报纸上看过一眼的陈乐平?
但我们希望这一条生命的离去,能尽量留下些什么。
无论从哪一点看,陈乐平都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若用有的人稍显势利的评价,他是个“不上进”的人。
然而,他又是那么真实:一辈子不是劳模先进,却始终认真确保安全准点;没有大数额捐款帮困,却在日常工作中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家里没有多少钱,却叫亲戚朋友关键时候尽管开口;闲时喝喝小酒、打打麻将、逛逛花鸟市场,在妻子生病前不做家务,天气热了还请假不上班,可一旦妻子病倒,家里需要,就吃得起苦,扛得起肩……
你会不会有一刹那觉得,他与你的距离,那么近。
你可能禁不住将“伟大”、“英雄”这样的词汇习惯性地赋予他。当然,他绝对担当得起。这辆自动排档的公交车,从高架驶向交通干道,如果司机在丧失全部意识之前脚还踩在油门上,势必酿成惨祸。
但我们更愿意你记住他,就像记住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所认识的人。你要记住——他的内心很平和,他乐于做一个平凡的人,他一直做着他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只是在生命最后,本能性地绽放了他的善良。
你会不会有一刹那觉得,他身上的这点光芒,其实是你、是我、是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能焕发的。
凡人当然能成为英雄,但并不是每一个凡人都能成为英雄。你必须始终向善,虽然人性未必始终是善;你必须心有平和,虽然生活未必始终平和。
所以,我们如此琐碎地描写着他,并如此絮叨地请你记住他。
如果你能常常想起他,并尝试着像他一样,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并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人一些温暖。
那么,你和你身边的人,都会觉得这个世界平和美好。
那么,这个世界必定就会更加美好。
那么,他的生命,就没有转瞬即逝。
(责任编辑:孟祥萍)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