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5-07 08:49 |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3年5月6日 第03版 | 查看:1533次
20年来,周火生义卖图书20万册,筹得善款一分不留捐给贫困学生——
《江苏教育报》记者 张彩萍 本报记者 陈瑞昌
四月的江南,寒意尚未褪尽。天刚蒙蒙亮,江苏省昆山市千灯古镇上,80岁的周火生老人便开始忙碌起来了,为中风后行动不便的老伴做好早饭,便一个人将房间内的一大堆图书捆扎好,然后从二楼搬到楼下,等自己雇的面包车来将图书送到市区的花桥中心幼儿园,老人要在那里进行“希望工程”图书义卖活动。早上7点半,挂着红色“希望工程”牌子的送货车到达幼儿园,品种丰富的图书摆出来,一下子吸引了许多学生和家长。
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近20年。1995年以来,周火生老人先后义卖图书20余万册,筹得善款30余万元,一分不留全部捐给了山区的贫困孩子们。
从昆山到大别山,他跑了85次
周火生是昆山市千灯镇中心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出生于1934年10月。1993年,他偶然看到电视里报道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建成开学,镜头中那些山里孩子渴望上学的眼神深深触动了周火生,他当即向这所小学汇去了1000元。这一年的教师节,周火生被评为“昆山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3000元奖金一拿到,他转手就全部捐献给了老区的孩子们。希望小学的校长给周火生寄来了一封信,说孩子们非常感谢他的爱心,并邀请他来学校看看孩子们。周火生教了40几年书,正想着退休以后要做什么,校长的来信让他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1995年春节,周火生首次独自踏上了前往金寨县南溪镇的旅途。“走进了大山,才真实体会那里的娃娃有多苦,有多想上学。”周火生回忆说。这次金寨之行,深深触动了他,也坚定了他捐资助学的信念。从那以后,周火生每年都要带着筹得的钱物,去看望、帮助金寨的学生。
有一次,周火生想去山顶一个教学点,那里有1位教师、23名学生。镇里陪同的人劝他不要去,因为山高路陡,这么大年纪上山太危险了。周火生说,山里的孩子们更需要关爱。他坐上了拖拉机,以一根尼龙绳当安全带,在狭窄的盘山路上绕行了很长时间才到达。周火生给孩子们带来了文具和糖果,还帮学生支付了课外书的费用。回到昆山后,他还发动昆山的爱心人士,捐资两万多元,帮助整修了那里的教室。
近20年来,周火生已经往返昆山和安徽大别山85次,大别山已经成为他的第二个家乡,山里的老师和学生们也仿佛是他牵挂的亲人。
为义卖图书,光三轮车就骑坏了4辆
起初,周火生省吃俭用,将自己的退休工资省出来捐给孩子们,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无异“杯水车薪”,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于是,他想到了通过义卖图书来筹集更多的善款。
周火生迅速行动起来,带着扁担和几个麻袋去图书批发市场,然后肩挑手扛到各个乡镇中小学去卖,每天行走十几公里,一天下来,不仅身体有些吃不消,而且他为学生们精心挑选的图书很畅销,根本不够卖。于是,在老伴的劝说下,周火生花400元钱买了辆三轮车,车上还插了一面小红旗,上面写着:“义卖图书捐助希望工程”。江南水乡的乡间小道低洼不平,刚学会骑三轮车的周火生曾不小心连人带车翻倒在田边,额头摔破了不要紧,书散了脏了,他心疼不已。
周火生捐资助学的故事被广泛传播,他的书也越卖越好。在骑坏了4辆三轮车后,周火生租了辆小面包车,经常在图书批发市场和学校之间往返。租用小面包车的费用比较大,来回一趟得100元,而为了节省开支,周火生总是自备口粮,2块烧饼、1瓶“凉白开”凑合成一顿午饭。“学校校长很热情,每次我去义卖都留我吃饭,我哪好意思啊。”周火生说。
就这样,近20年间,周火生走遍了昆山城镇8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每所学校周火生都至少去过2次以上,义卖图书20余万册,为山区孩子筹款30余万元。
周火生每月退休工资有6000元,儿女也都有着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原本很富裕。可老人仍住在1993年建造的老房子里,70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一大半地方都堆满了义卖的图书。一台14英寸的电视机,看了十几年,2002年坏了,儿子给他换一台21英寸彩电,挨了他一顿批评,说坏了还可以修。
在周火生看来,节约一点钱,帮助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有了工作,就意味着帮助一个家庭从此脱贫。有着57年党龄的周火生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做好事。这就是他的信仰,一生的追求。
20年捐款总额超过800万元
周火生老人义卖图书捐助大别山希望小学的故事在昆山慢慢传开了,被老人多年来的义举所感动,许多市民、学生、干部以及台商、华侨都参与到希望工程中来,一群志同道合者成立了“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共同帮助各地的贫困儿童。
周火生有好几个笔记本,这些笔记本都用了很久,相当破旧,但周火生把它们当作宝。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详细记录了每一笔捐款的数额、流向、捐款人姓名联系方式以及被资助人的详细资料,还贴着汇款单的存根。而每一位受资助人,都要由所在学校推荐,再由周火生与学校确认、与受资助人本人联系,确保“万无一失”后才拨款。“大家越是信任我,我越是要让每笔款子明白清楚、落到实处。”
从起初的单枪匹马到如今的队伍壮大,周火生将“希望事业”越做越大。他先后85次前往大别山区,共带去捐款800多万元,其中他个人捐款就达36万元;协建5所学校,并为10所中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希望小学捐赠上万册图书、数千件衣服以及近百台电脑等物资;资助了700多名学生,其中40多人考上大学,还有6名研究生、4名博士生。
2012年12月,周火生被安徽省文明办评为“安徽好人”,是当选的12人中唯一一名外地人。“老人每到一次金寨,都让孩子们备受感动,老区人民忘不了他的恩情,老人的义举成为一届又一届学生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金寨县希望小学校长王宇说。
80岁的周火生身体清瘦,精神却很好,他说是希望事业让他越干越有劲,“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周火生这样表示。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