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06 13:58 | 来源:邢台日报 2008 年4月5日 第03版 | 查看:2305次
作家档案:
尹纪周,临西县人,现居邢台市,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杂文学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主攻杂文,兼及诗词,杂文创作侧重于社会、历史、人生等领域,创作出如《诸葛亮不斩关羽质疑》、《尹纪周家酒》、《武松的哨棒》、《招聘文凭》、《干嘛叫人家“跳楼”》等脍炙人口的杂文精品,散发于港台、大陆几百家报刊;在《牛城晚报》、《中国茶品牌》等多家报刊主笔专栏。声名远播全国,先后有20余家报刊、电视台、网站对其创作业绩做过专题报道。出版的著作有《世象点击》、《杂坛翘楚》、《我们怎样活出生命的尊严》等。获得“市十大优秀青年”、“市文学作品创作贡献奖”等30余项荣誉。
如果说总有那么几个名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路标,对于时下邢台来说,尹纪周在本市读者心目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分量,他以杂文名世,不遗余力地为社会正义的伸张鼓与呼,满载正义情感的作品曾一度在全国几百家报刊竞相烂漫。《三晋都市报》杂文版“每周一星”推介尹纪周,称其为“国内杂文界有名的青年才俊”。
与他首次谋面并记住他,不觉已有十几个年头了。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本报头版言论专栏“襄都今语”聘请10位特约撰稿人,他即在其中,时年不到24岁,是最年轻的一位。尹纪周的文笔老到辛辣,暗藏机锋,尖锐而不偏激,幽默而不油滑,厚古而不薄今,没有见过他的人都认为他“当在四五十岁之间有相当阅历和写作经验的盛年”。偶然相见,一般皆以诧异的目光注视片刻,然后不相信地问:“你是尹纪周?”得到再次认可后多会惊叹如此年轻。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没有见过他的人误以为他是位老者呢。
尹纪周的杂文创作自22岁即1994年起步,一开始就出手不凡。第一篇杂文《诸葛亮不斩关羽质疑》,发表在本报副刊“开元钟”栏目,引起很大反响。后转贴于时代杂文网,又被西部教育网看中转贴,因观点新颖,很快成为西部教育网的十大热点文章;《经典杂文》于2004年创刊号再次转发。可见这篇文章质量之高、作者笔力之健。他的杂文擅长关注社会、历史、人生等领域,博古论今,豪气满怀,寓深刻理念于历史长河的文化和哲理激流中,充满思辨色彩。杂文是伟大的,它的伟大在于它在伟人的面前没有跪着,而是如松般地站着。大家或许在尹纪周的作品中嗅到了鲁迅的风骨。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林非亲笔题词“弘扬鲁迅精神,繁荣新时代杂文事业”相勉;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原秘书长沈存布以“燕赵才子”为题撰文更是高度评价。
说起尹纪周,不得不提到“周周评弹”。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眼睛,中国凡是有影响的报纸,评论都是重头戏,既代表报纸发言,又显示执笔者的个人见地。人云亦云是评论特别是评论性专栏的大忌,他凭着不菲才情和独创的勇气,在“周周评弹”专栏中改革时评干瘪生硬的“八股”套路,用杂文的思维建构新的章法,同时“站在时代生活的前沿,采摘带有朝露的花瓣”,使他的创作站在新的高度。调查显示“周周评弹”是邢台报界最具人气的专栏,他的名字不但走进牛城百姓的千家万户,而且频频引起国内同仁的热切关注,解析“周周评弹”的论文获得中国地市报第二届论文(论著)一等奖。
许多人说尹纪周的文章中有一股“狂气”,而我看来是一种豪气、侠气,还可以说是一种高度社会责任感驱使下的正气,启人心智,震聋发聩。他的思想感情根植于泥土之中,用笔敲响尘世的警示之钟,惊醒凡人的浑噩之梦,刺激蛀虫的内心之痛,自觉地为平民百姓立言,为弱势群体立言,自然能够得到老百姓的共鸣。在这个芜杂的社会,还能用笔去写一些远离铜臭和权势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高尚和可贵。尹纪周说真正的杂文就该追求“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气势,绝不应咿咿呀呀,无病呻吟,应“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即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满面书生气,心是侠客情。”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可谓尹纪周的最恰切写照。(李 瑛)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