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1-15 08:00 | 来源:2008年11月10日04:33 长江商报 | 查看:1708次
昨日,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高新民在捐赠仪式上讲话。本报记者 张朋 摄
昨日(2008年11月9日),逸华教育基金会举行捐赠仪式,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高新民为来自全省的150多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了2000元助学资金。
据介绍,为资助贫困学生,高新民和妻子11年捐出30多万元。2004年,高新民又发起成立了逸华教育基金会,至今共募捐120万元,先后资助了400多名贫困学生。
夫妻俩11年捐30万助学
高新民出生在新洲农村,“正是这种经历坚定了我助学的念头”。
1997年开始,高新民和妻子决定,每年拿出一部分钱资助贫困学生。“刚开始时,我们每年资助11名小学生和两名大学生,每名学生每年资助200元,后来就提高了。”高新民说,资助金都来自于他和爱人的工资。从1997年到今天,他们夫妻俩从工资里拿出了30多万元助学。
发起基金会 资助400多名学生
“2004年以前,我和妻子的助学活动是‘家庭作坊式’的,资助面有限。”高新民想成立一个基金组织。经省慈善总会同意,他建立了一个挂靠在省慈善总会的基金。
当年,高新民认识了3名事业有成的朋友。在他的倡议下,4人于2005年成立了逸华教育基金会,3名朋友是主要捐资人。
据高新民介绍,从2005年至今,逸华教育基金会共收到各界捐赠120万余元,其中3名主要捐资人捐资103万元。基金会成立后,每年资助贫困学生在150人左右,每人每年获得2000元的资助。截至目前,受到资助的学生合计428人次,资助学生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其中大学生289人次,中学生107人次,研究生32人次。
据悉,逸华教育基金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高校最大的民间慈善机构。
基金会零成本运营
高新民介绍,逸华教育基金会是零成本运营,日常工作都由志愿者完成。据志愿者王世鹏介绍,目前基金会有50多名志愿者。基金会运作费用一部分是高新民承担,很多志愿者都是自愿出钱。
高新民表示,不管怎样,他们都会把资助贫困学生活动坚持到底。
如果你有意为该基金捐资,可以和逸华教育基金会取得联系,电话027—67866951、13995581752。
贫困学生:一封鼓励信改变了我的人生
“如果没有高老师的资助,我不可能走进大学。”就读华师大三的胡昌华是高新民最早资助的学生之一。胡昌华来自黄冈英山农村,家庭条件很差,小学时就险些辍学。
2003年冬,就读初三的他接到校长通知,高新民要资助他,让他给高新民写了一封信。“很快,高老师给我回了信,鼓励我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第二年,胡昌华考上了该县的重点高中,并获得学费全免的机会,高新民一直资助其生活费,直到胡昌华2006年考上华师。进入大学,胡昌华又享受到了逸华教育基金会的资助。
“2003年的冬天,高老师给了我希望,是他的一封鼓励信,改变了我的人生。”(本报记者 谭经田)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