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07 08:55 | 来源:羊城晚报 2012-12-07 06:07 | 查看:1110次
2012年,郭建南(左二)在阳西县程村镇荔潭村扶贫期间,开展集体经济项目
村官老郭,你如果活着,我们的日子会更好
阳江驻村干部郭建南因过度劳累在办公桌前辞世,当地村民干部追怀其生前事迹无不动容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朝方 何裕华 罗坪
图/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在妻子心中,他是相濡以沫的好丈夫;在女儿心中,他是“亦师亦友”的好父亲;在同事眼里,他是有担当、勤恳能干的好搭档;在贫困村村民眼里,他是“胜似亲人”的好村官;在单位和地方领导们眼里,他是任劳任怨、干工作从不讨价还价的好干部。
他叫郭建南,广州数百名驻村干部中的普通一员。2011年4月,时任广重集团下属广东轻工业机械有限公司质检主管的郭建南被派往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荔潭村,担任驻村干部、广重集团驻村干部组组长。今年11月22日晚11点许,他因劳累过度在办公桌前辞世,时年50岁。次日,人们发现,老郭去世时,手底下还压着一份尚未完成的工作方案。
1年8个月的驻村扶贫,郭建南和同事带领村民们,一步步走出贫穷,也给贫困的村子送来了脱贫致富的力量和希望。
连日来,我们走进郭建南生前工作生活的地方,寻访他的家人、村民、同事、领导,试图还原一个活生生的“村官老郭”。
第一眼 喜欢这个不像从城里来的村官
老郭下乡,是一年前的事。
2011年4月20日,受组织委派,郭建南从广州来到阳西县程村镇荔潭村驻村扶贫。从那时起,他从广重集团下属的广东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质量检测主管,摇身一变成为“农民”。
荔潭村是省定贫困村之一,下辖11个自然村,全村295户1354人,其中贫困户51户93人,村集体收入年仅6000元。
程村镇副镇长吴认友至今记得,郭建南到村里的第一天,穿着一件黄色圆领T恤“报到”:“那件T恤就跟村民常穿的T恤衫一样,我第一眼看到他心里就嘀咕,这不像是从广州下来的,怎么这样的亲切?”后来,郭建南告诉吴认友,既然是到村里来,就得有个村民样,这样村民们才会信他,也才好多为村里干点事。
就这样,郭建南从第一眼合了当地人的“眼缘”,村民们开始越来越喜欢这个大城市来的村官。
生活中 吃饭不会剩下一粒米
与郭建南接触较多的陈明宇说,去年冬天,他和郭建南等人因工作误了吃饭时间,几个人一起去吃煲仔饭,郭建南把饭煲边上的米一粒不剩地捡着吃光。陈明宇悄悄提醒他:“老郭别吃了,让人见了笑话。”郭建南却不以为意,笑了笑说:“我父亲都是这样的。”
无论在阳西乡下,还是单位,郭建南的人缘和口碑都好得出奇。对此,广众集团副总林祥腾很感念:“49岁的人了,为下乡扶贫的事,组织找他谈话,他没跟家人商量就同意了。有的同志,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推托。他是先答应了,再回家跟家人做工作。”
作为单位的质检“总管”,郭建南的勤恳自律在单位也是出了名的。“一般产品规定35%到50%的检测率,他都要做到80%甚至百分百检验,工作量翻倍,他就花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做”,广东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副总廖伟雄说,一旦发现问题,郭建南立马勒令工段停工处理,“从来不讲情面的”。这一点,郭建南的老同事陈建明深有感触:“我俩搭档多年,有次我采购的一批材料在他的百分百抽检下,没过关,想着老朋友了,通融下吧。结果,整批材料退回给供应商了。”
吴认友说,老郭在公司里的严谨实在作风,也带到了村里。
12月5日,荔潭村叶书记介绍郭建南扶贫期间在旧村委会住的房间,很简陋
村民说 这个广州干部居然懂养猪
58岁的卢显益,站在自家新建的楼房前,说起郭建南的猝然离世,忍不住掩面而泣。十天前,一听说郭建南走了,卢显益连夜从江门赶回老家,坚持要送“老郭”一程。“他对我们一家的恩情,还没报答,他就这样走了”,卢显益的身后,站着两个身患残疾的儿子。
多年前,为了给妻子治病倾尽家当,家里一贫如洗。去年,郭建南知道卢显益家特困的情况后,四处奔走筹措了6万余元,帮他盖起了一栋青砖新楼。“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这辈子也盖不起新房,两个孩子只能住透风漏雨的危房”,这个迟到的寒冬,卢显益和孩子们住进了温暖的新家。“我不会说话,不知说什么好。但我们喜欢他,崇拜他,他是好人”。
与卢显益一样,大红村养殖场场长杨建庆也由衷感念郭建南。一年前,他的鱼苗养殖场只有十来亩规模,经营状况很不理想。待记者此次前去走访,这里已经是一处集养鹅、养猪、养鱼于一体,占地面积达到50亩的综合养殖场。去年他个人收入涨了5倍,村集体也得到了1.5万元的分红。
杨建庆对记者说,这都得感谢老郭。2011年6月,郭建南来到养殖场,“看中”了这个项目,随后向广重集团申请了10万元,以村委会名义入股,并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郭建南一有时间就到养殖场转转,杨建庆清楚地记得,老郭最后一次来是今年11月15日,他用夹杂着阳江话的广州话,与杨建庆谈生产,说技术问困难,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老郭经常教我一些喂养方法,按照他所教的,我养的猪苗很少生病。有时候我很吃惊,一个广州来的干部居然懂这么多养殖方面的专业知识。”杨建庆感慨。
当地干部说 临走还想着为村里“造血”
建南和程村镇副镇长吴认友等反复协商,成立并启动了“广重荔潭教育基金”,筹集6万多元用于帮扶村里的贫困学子,为保证该笔善款有长效,郭建南还制定管理规定,每年把集体收入中的12%拿出来用于帮助困难学生,如此这笔钱至少可以延续10年。今年9月3日,发放了首期1.71万元教育基金,资助22名贫困学生,奖励10名优秀学生和3名优秀教师。
1年8个月的驻村扶贫工作,郭建南在荔潭村留下了太多的印迹:崭新的村委会综合楼;学校换了玻璃窗,吃上了自来水;两条自然村铺就混凝土路面;平山村的主要进水沟清理好了;修好了一座陂头;买回两台抽水机给难取水的田地灌溉;为13户贫困户盖好了房屋;为53位贫困老人买了养老保险……3年扶贫开发工作快接近尾声了,郭建南想的是怎么为村里留下几个“造血”
项目,带动村民长效致富。“他曾几次说,我们来了三年辛辛苦苦,一定要为村里留下些什么”,阳西县扶贫办工作人员陈明宇说,郭建南对究竟“留下什么”很用心,“他是怕人一走,村子一夜回到‘扶贫前’”。
前段时间,郭建南先后考虑了环保砖、木片场等项目,虽然经论证不可行,但他并没有气馁。前不久,郭建南又想到种植何首乌、种植油茶树加养乳鸽两个项目。为了这两个项目,他马不停蹄地奔忙,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如今,荔潭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100%脱贫,人均纯收入达9100元。同时,他还通过多方联系,兴办了6个集体经济项目,使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到15万元。荔潭村主任胡先举说:“如果他(郭建南)活着,再在我们村干几年,村里会有更大的变化,我们的日子会更好。”
郭建南去世前的最后一条短信
郭建南的最后一天
12月5日午后,凄风寒雨。广东阳西县荔潭村一间普通村舍里,一桌一椅一木床,别无他物,空荡荡的有点冷清。这是村官老郭在阳西的家,13天前,他在忙碌了一天后,在这里挑灯加班,不幸猝然长逝,去世时,手底下还压着一份尚未完成的工作方案。
2012年11月22日,对老郭来说,是重要的一天。当天,广重集团党委副书记林祥腾一行来村里考察工作,郭建南和村干部们商议,借这个机会把筹备好的几个集体项目拍板,还有他一手操办起来的“广重教育基金”,也到了二次投入的时间。
“那天临走,他还拍着我肩膀说‘林书记放心,一定不辜负公司和政府期望,保证完成任务。’”忆及当时一幕,林祥腾犹觉痛心,“他是有担当的人,说到一定会做到。”
送走林祥腾,已近下午4时,郭建南继续与荔潭村干部商量养鸽子、种油茶树和何首乌等集体项目方案的事。5时许,与郭建南同吃同住的同事周靖在村路上看到老郭搭摩托车去买菜,“我们三个人住一起,平时买菜、做饭都是老郭包干”。这是周靖最后一次见到郭建南。
阳西县程村镇副镇长吴认友清楚记得,22日晚7时15分,他给郭建南打电话时,老郭说,村里两个集体项目得到广重集团领导的肯定,他要加班加点,尽快把项目启动了。“我听他声音不太对劲,好像病了,就提醒他去看医生”。8时左右,郭建南约吴认友到住处议事,见郭建南很疲惫,气色不好,吴认友又催他去卫生院。
“他说只是肚子有点不舒服,擦点风油精就好了,没事的,忙完再说吧。”
当晚8时35分,村支书叶挺华收到了郭建南的一条短信:“叶书记晚上好!两个新的集体项目都由村委会委托四个现任村委管理,很明显被外人看为谋私利。可否改为‘一个村委一个可靠人各管一个项目’呢?”这应该是郭建南扶贫路上发出的最后一条短信。
11时左右,妻子蒋运庆多次拨打郭建南电话,没人接听。往常郭建南晚上都会给妻子打个电话,聊几句家常。蒋运庆以为丈夫睡下了,怕吵到他,没再打。
23日早上,周靖打电话给郭建南,反复拨打,电话没人接。周靖觉得奇怪:“老郭平时风雨无阻都是6点半起床的。”几乎同时,蒋运庆多次拨打丈夫电话,也打不通。
上午8时20分许,住在二楼的驻村干部梁泽伟听到郭建南的电话一直响,循声走到办公室,发现郭建南坐在书桌前,已不幸辞世。
村干部们说,在辞世前一个星期,郭建南一直马不停蹄:星期一,他到村委会商议两个项目的进程工作,取得了初步方案;星期二,他到县扶贫办和县社保局跟踪养老保险方面的情况;星期三,到两个项目工地查看,并为广重集团第二天来调研做准备,修改方案直到凌晨三四点。
(孙朝方 何裕华 罗坪)
这个春节,为家里擦窗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了
虽然,郭建南的妻女数天来几近无眠,身心俱疲。12月5日下午,郭建南的独女郭嘉欣向记者详谈父亲生前事。每忆往昔三口之家的生活细节,嘉欣嘴角还不时流露笑意,仿佛,爸爸从未离开。
说起爸爸,嘉欣第一反应就是“他很忙”。不过,她语气中并无埋怨之意,在她眼中,郭建南是个“懂得处理时间”的人。“虽然,他经常把工作带回家,总有看不完的资料,但他不会把自己关在房间几小时闷头工作的。”嘉欣说,“爸爸每隔个把小时就会走出房间,找妈妈或我聊聊天。而且,他还是个挺幽默的人,我妈有时候跟他急脾气,他就学着我妈的语气骂自己,气氛一下子就缓和过来了。”总之,在家里,“他懂得放松自己”。
无话不谈的郭氏夫妻,感情笃深。“每天晚上做完工作他都会给我打个电话,但我怕影响他休息,也只能简单说两句。22日,等了他一晚,都没有电话回来。23日一大早,我就打电话过去,但一直没人听,我当时心里就不舒服,很担心啊,怕他出了什么事……”声音嘶哑的蒋运庆已说不下去。
“亦师亦友”是女儿嘉欣对父亲的评价与定位。父女俩平常还不时发发信息“沟通意见”。嘉欣说,除了她向父亲请教,有时父亲也会向女儿“出题”。郭建南会向嘉欣讲述一件具体事例,征询女儿的看法,然后互相交流处理方式,耐心为女儿指出其判断尚不成熟之处。
“我们家很和谐,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而且能互相尊重和理解,(父母)不会因为我是小孩就对我下指令什么的。”嘉欣告诉记者,除了观点表达,家中的“劳务”也是各有贡献。
“爸爸说,只要是家庭的一分子,都要主动去分担家里事务。每逢农历新年前夕,爸爸就是‘擦窗工’,粗重活他都包揽了,我和妈妈就每人负责擦几张椅子。”忆起父亲“像超人”般爬窗大扫除的样子,嘉欣依旧乐得手舞足蹈。
或许,变化快得还来不及让人适应,单纯的嘉欣还没细想,即将到来的春节,有谁会为家里擦窗。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