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访英雄老人李文祥

发布时间:2012-06-08 09:57 | 来源:河南日报 2011年7月24日 第01版 | 查看:2694次

  本报记者 李铮

  大河网记者 阎乃川

  一位主人公和两位作者

  7月13日,再次北行,长篇通讯《英雄不老》的两位作者朱夏炎、王钢来到了英雄老人李文祥的家中。

  23000字的《英雄不老》,6月28日在全省各地主要媒体同时隆重推出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的社会反响之强烈,推动全省学习李文祥热潮之迅猛,可以说是创造了河南媒体集中报道的纪录。

  而在千层激浪的源头,这座农家小院的大门敞开,87岁的李文祥老人正在翘首以盼。

  记者进门,满院欢腾。

  不大识字的老人,并不明白23000个文字的分量,但他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身边升温的热度。《英雄不老》见报前夜,在紧张忙碌的河南日报夜班编辑室里,将近零点的时候,作者给老人的独生女儿金英打过一个电话。所以,老人知道这些孩子很忙,在为他忙。

  见面没有客套,老人如一位农家长辈,拉着《英雄不老》两位作者的手久久不放。王钢问他:“金英把报纸上的《英雄不老》念给您听了吗?”

  老人乐呵呵地连说“念了念了”。

  这篇通讯很长,金英每次给他念一段。“念到我娘的事,我爹就笑。念到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平潭岛战役,问我爹当年是不是这样?他说:是,是。”

  记者问老人:《英雄不老》写得真实吗?他点头大声说:“真实!”这个回答太快,既是肯定,也像安慰,惹起一阵笑声。

  身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的朱夏炎,把专程带来的16寸相框送到老人眼前。1月4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发现李文祥先进典型那天,两人坐在桌前,卢书记翻看小布包中奖章奖状的那一幅最原始的照片,已经放大镶入了精美的相框。

  老人珍惜地抚摸照片。幡然还原过去的这一幕,被镜头永远定格下来,以后老人想看随时就能看到了。

  在骄阳似火的院子里,两位作者站在他们采写的主人公身边,留下了一张很有意义的合影。

  一名党员和一个生日

  赴京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归来的李文祥老人,向记者谈起“七一”活动盛况。

  6月29日早晨,河南省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一行,乘坐D134次动车前往北京。李文祥老人上次坐火车还是18年前,带着女儿到福建寻找老部队,一路都是买的站票,就在车厢连接处席地坐卧……

  北京到了!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在京召开。曾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并获特等人民功臣、战斗模范称号的李文祥,原本也是三野的代表人选之一,可惜因生病错过了机会。他当时多么渴望能和毛主席握一握手啊!

  现在,这名筚路蓝缕艰难跋涉的战士,在87岁的时候,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

  代表们下榻京西宾馆。女儿金英和父亲同住一个房间,从21楼窗口俯瞰,她第一眼就看到了花圃中摆放的党徽图案。老人看不清远景,但他感觉特别光荣,因为他看到这个宾馆是由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站岗。

  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旗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文祥坐在一楼前一区4排9号,这个位置距观看晚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很近很近。

  6月30日的集体活动,中共中央组织部安排得十分丰富。李文祥老人腿脚不便,登天安门城楼,参观中组部、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等活动没能参加。但对于他来说,有第一项活动就已足够,终于让他一偿夙愿。

  8:15出发到达毛主席纪念堂,女儿用轮椅推着父亲,随着队列缓缓进入大厅。仰望那一尊汉白玉的毛主席坐像,李文祥老人想起当年指导员指着画像第一次告诉他:“这是毛主席像,你就是毛主席的战士!”他不禁热泪滚滚:毛主席,我来看你了!轮椅环绕毛主席遗体缓行一周,老人泪眼模糊,依依不舍地盯着毛主席。女儿见状悄声劝道:后面还有这么多人呢,咱走吧。直到乘车返回宾馆房间,老人一直沉默。

  “年轻的时候就想见毛主席,咱没福气,没握上手,没说上话。现在可见了,毛主席躺在那儿了,看见了也说不成话了……”老人喃喃地对记者说,“我看着掉泪啊,掉泪,掉泪。”

  7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宣读《中共中央关于表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李文祥老人因为行动不便,没有上台领奖。他精神抖擞地坐在台下,胸前挂上了一枚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大奖章。

  建党90周年,评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50名,河南省只有1名,就是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和平年代安贫乐道永葆本色的李文祥。

  7月2日上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纪念建党90周年座谈会在中南海召开。李文祥作为一名幸存的老兵、一位幸运的英雄,走进了中南海怀仁堂。

  会前,胡锦涛亲切会见全体与会人员。军装胸前挂满奖章的白发老人李文祥,只听身边的代表们一再让他往中间靠,他在第一排靠中间的位置站定。当胡锦涛主席走到面前时,这位老战士说:“主席好!”胡锦涛主席含笑点头,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耄耋老人连日参加重大活动,人们担心他的身体支撑不了。他说:“我一点事儿也没有!终于见到毛主席了;胡主席跟我握手,还跟我们照相!”

  金英说,在北京,一连下了三天雨。爹进人民大会堂开会了,她就在会堂外面的汽车里等候;爹进中南海开会了,她就在怀仁堂附近的台阶上等候。观看文艺晚会那一天,本应医生随行,省委组织部的带队负责人说:“金英,你没出过远门,平时老人也是你照顾,你就陪你爹去看晚会吧。”她的座位在31排,使劲踮起脚跟,远远看见了总书记、总理等领导人。她说:“还是共产党员光荣,爹这一辈子值,跟共产党走没错。”

  记者问李文祥老人:在人民大会堂当面聆听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您有什么感想?

  老人说,他记得最清楚的,是“七一”讲话中的两个“100年时”——“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再有10年到建党100年,小康社会,人民生活不一样了,农民生活更好了……我能活到那会儿不?”众人对老人说,您身板结实一定能!他笑道,“好,我能活到那一天就好了。”

  老人吐出一句实在话:“要不是卢书记,我咋能见到毛主席和胡主席呢!”

  一个英雄和一方热土

  采访那天,热得人汗流浃背,李家来人却是络绎不绝。

  老人目前最大的疾苦在于眼睛,得空儿就央求女儿:“你用电动车驮着爹去看看眼呗。”记者采访时,正巧濮阳市眼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张清生带人送医上门,并为表达敬意承诺全程免费治疗。经用携带的仪器初步检查,老人的左眼已无视力只有光感,玻璃体浑浊还需进一步B超检查;右眼晚期青光眼,视力0.25。记者原以为他的老伴陈宝珍健康得像一个铁打的人,谁知医生顺便为她检查时,发现右眼因虹膜炎错过治疗时机,已完全失明,轻微白内障的左眼视力还好……原来这些年里,两位年迈之人在共用一双眼睛生活。现在,这一状况已成为社会各方关心英雄老人的一个焦点。

  上午来了3位老党员,年龄分别为75岁、68岁、66岁,一大早骑电动车从40多公里外的濮阳县赶来,只为看看李文祥。他们对报纸上介绍的英雄事迹如数家珍,夸这位老兄长是纯粹的共产党员。见到他们,李文祥老人高兴得拐杖都扔了,说:“一样的人,一样的觉悟,共产党员是一家。”

  中午来了一名河北籍的郑州大学学生,放暑假回家的途中,他在濮阳下车买了一张往范县白衣阁乡的车票,售票员问他:“你去白衣阁是不是去李文祥那儿?”他已读了好几遍《英雄不老》,只想来看老人一眼。怕打扰老人午睡,他在门外逡巡近一个小时,等到老人起床,他扶老人上了个厕所,一句话没说就悄悄走了。

  记者在郑州为李文祥老人洗照片时,数码影像店的姑娘惊喜地叫道:“这不是那个老英雄吗?我们看了报纸上的《英雄不老》,老人的事儿好,写得也好。”其间进来的男青年看到照片,也一下子就叫出了老人的名字。

  《英雄不老》产生广泛影响,网评如潮。不过也有读者反映,由于工作紧张,希望更便捷地全面了解英雄事迹。河南手机报于7月15日及时推出了“发短信看李文祥事迹长篇通讯《英雄不老》”活动,短短两天时间,就有35000多名用户通过短信阅读《英雄不老》全文,并收到150多条给老英雄的留言……

  真是家喻户晓,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已在中原如雷贯耳。能如此感动老百姓的人,才能真正感动中国。

  记者问老人12岁的大孙子李壮:你都知道哪些英雄?李壮数着雷锋、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你觉得爷爷是英雄吗?他说是,同学们都说爷爷是英雄。一旁5岁的弟弟李显抢过话头:我觉得俺爷是班长!

  一个典型与四种精神

  李文祥先进典型的出现,不是孤立的,不是偶然的。从愚公移山精神到红旗渠精神,从焦裕禄精神到李文祥的事迹和精神,它们各具特色,又一脉相承,在新时期“三平”精神体系中得到了归纳提炼和概括总结。

  省委书记卢展工大力倡导,学习和弘扬李文祥的事迹和精神,要与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期“三平”精神结合起来。

  李文祥老人说,红旗渠他听说过,没见过,但知道在山上修那么长的水渠一定不容易;愚公移山他听来十分耳熟,具体故事不太清楚,但知道自古以来河南人就特别能吃苦。

  焦裕禄战斗过的兰考大地,老人有感性印象。当年部队沿陇海铁路向西挺进,从民权打到兰考,解放兰考县城以后,他和战友们每人还分到了一捧金黄喷香的烟丝。他徒步走过的那一片风尘弥漫的盐碱沙土地,比他家乡范县白衣阁的盐碱地都不如,因此,他知道焦裕禄带领群众治理兰考有多么不容易。当年宣传焦裕禄时,正担任生产队长的他也被深深感动,并暗下决心要干出样儿来,让身边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今天的李文祥身上,依然可见焦裕禄当年的影子。

  历史的天空里,颗颗恒星固然光芒耀眼,可一旦组成北斗,便具有无与伦比的方向的意义。李文祥的事迹和精神,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时期“三平”精神一起,必将汇成河南得天独厚的一种精神指引,汇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罗乔丽)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