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谈方:广州义剪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利他来助己

发布时间:2012-02-25 08:38 | 来源:人民网 2012年02月24日00:00 | 查看:1479次

  这个月,广州的“剪爱”活动引起广泛关注(本版曾于2月14日给予报道),这个案例也引发公益界人士的思考。很多人将其看成一次成功的公益创新,从效果上看,其以时间之短、关注度之高、筹款速度之快,创造了广州公益历史的新纪录。

  新传媒时代,微博正成为微公益的实现平台

  一个引起业界关注的公益案例

  事情本身并不复杂。

  罹患白血病的刘碧心需要60万元手术费,她的父亲刘任能是广州一名普通美发师,面对困境,他选择有尊严的受助——以更加辛勤地理发为女儿筹款。

  这种精神打动了很多人。媒体第一时间介入。

  广州电视台G4栏目报道了此事,2月初,G4栏目和刘任能所在的公司联合策划了一个“十店义剪”活动,并发出微博号召市民参加。经由微博这种最新的传播手段,“义剪”迅速吸引了更多媒体人的关注,广东电视台记者刘颖婷随即发表自己的建议:“可否把范围扩大,进行全城义剪?”这个提议在微博上引发强烈反响,很多媒体人和公益热心人士纷纷赞同,随后的几天里,他们聚集起来商讨全城义剪的行动方案,并将义剪日期定在2月12日。

  随后,广州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对小碧心的遭遇进行了广泛报道,并倡议市民积极参与即将开展的义剪活动,产生了惊人的宣传效果。12日、13日两天义剪,共有2700多名市民前来剪发、捐款,共筹得善款人民币39.3万多元、港币1102.4元、美金20元。“广东电台也利用其对车主的宣传效应,呼吁广大车主对义剪活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后来很多广州出租车司机自愿接送剪发捐款的市民,免10元起步价,甚至完全免费送乘客。”新快报的邓毅富说。

  “微基金后来参与进来,由于‘义剪’已经在网上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他们发起了网上募捐,还推出了一个‘爱心剪发卡’。网上不仅募捐到27万元,也对我们的‘义剪’产生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一位网名叫巴索风云的公益热心人士说。加之广州地铁、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等官方微博的推荐,“全城义剪”活动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中获得互补与双赢,产生了聚合效应。

  你帮了我,我也回报你

  一个互惠互利的公益新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单向救助,这次的义剪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新的模式。”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谈方认为:“与其说这是‘有尊严的受助’,不如说是一种‘互暖’。更准确的应该是‘你帮了我,我也回报你’。双方的关系从过去单向的帮助,变成了互惠互利。”它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利他来助己。还有,这个案例中受助者不是单个人,而是由多个理发师一同剪发筹钱,改变了过去受助者孤立的境地,变成了一次集体的受助。

  谈方认为,这个案例还有一个更引人关注的特点,就是它借助新媒体得到了强大的传播效果。这其中,媒体的力量功不可没,特别是微博、网络等最新的传播媒介,速度快、受众广。还有就是这个活动从策划到启动都是社会力量主导,比如行业力量、公益组织、媒体等,多种力量各取所长,最终形成合力。

  尽管在一些人看来,这种救助模式成本太高,没有可推广性,但谈方不这么认为,他说,此次行动还谈不上举全城之力,现在,中国的慈善资源非常丰富,民间行善的愿望非常强烈,远不是一次义剪能够释放完的。这个事情说明,社会力量完全可以很好地运用到慈善中来,关键是要寻找一个可信赖的平台、可接受的方式和可参加的机会。

  涉及到如此大数额的善款,如何确保其资金运行的透明、规范?刘颖婷介绍说,“义剪”活动策划初期,他们发现好几家报道小碧心遭遇的媒体都开设了捐款账户,加上刘任能个人的账户,多个账户管理易造成混乱和资金监管的困难。为此,他们商讨将这些账户合并成一个,开设在广州家康义工组织。同时,由家康义工通过微博的形式实时公布收到的善款数额,尽可能减少公众质疑。“对慈善活动的规范和善款的管理,遵从的原则就是透明、公开,建立一套透明公开的制度体系至关重要。”谈方说。

  长久的、覆盖面更广的救助,尚不能靠公益

  构筑一个全社会参与的大病救助机制

  小碧心是幸运的。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多需要大病救助的儿童,情况尚没有那么乐观。

  在具体考察这个案例时,很多人认为要实现长久的、覆盖面更广的救助,尚不能靠公益,我们需要构筑一个全社会参与的救助机制。以白血病为例,医学统计显示,全国的白血病发病率大概在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三左右,全国患儿不到十万人。很多人就此认为,如果我们能有一种机制集中全社会的力量,让政府、社会和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各自发挥力量,我们应该可以做到儿童大病医疗救助。

  据巴索风云介绍,在美国,儿童医疗救助已经达到了专业分工的地步。而在巴西,孩子可免费接受所有病的治疗。“在很多国家,儿童医疗保险尤其是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险制度都是优先推进的。但在我国很多地方都还未起步。”

  而在谈方看来,无论政府的公共政策如何完善、救助机制如何健全,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救助都包揽下来,社会力量永远有发挥作用的空间。他认为,我们迫切需要构筑一个救助机制,这种救助机制不单纯靠政府,也不单纯靠社会的,而是由政府、社会和个人合力构筑的,有时候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有时候又可以是以社会为主体,形式可以多样化。

  记者  贺林平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广州“剪爱”活动:新传媒时代的微公益尝试》)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