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助传薪火 平台聚善行

发布时间:2011-12-13 07:43 | 来源:南方日报 2011-12-07 第A10版 | 查看:1890次

累计为家乡捐赠1600多万元,曾庆辉以慈善基金撮合捐助者和受益者 

  珠海香洲区吉大村的吉大小学已有百年历史。近20年来,来自曾氏家族的大力捐助,使这所百年小学历经巨变,继续以浓浓的书香培育着这方水土上的孩子们。而学校的捐助方、香港曾宪备慈善基金董事、旅港曾氏宗亲会副会长曾庆辉认为:“幸福是人在离去时,这世界比来到时美好。”

  曾庆辉,47岁,祖籍珠海,曾赴美攻读学位并工作多年,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返回香港。曾庆辉的父亲曾宪备和伯父曾正晚年积极推动珠海公益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被授予“珠海市荣誉市民”称号。他们逝世后,曾庆辉继承遗志,与母亲、弟妹一同管理“曾宪备慈善基金”,努力寻求更现代、更有效的方式做好慈善,吉大小学就是曾氏家族以现代方式做慈善的一个典型案例。

  1994年春,曾庆辉的伯父曾正走进吉大小学的校长办公室,从那时起,吉大小学的老教师们就时刻见证着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学校的幸老师回忆:“当年学校只是低矮的三层小平房,现在已经变成五层楼了。”此后,曾庆辉的父亲曾宪备、堂姑曾江也继续着对吉大小学的捐建,并建成了曾宪备教学楼。

  提到家族慈善传统,曾庆辉说,回馈社会、行善最乐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不是自己家族的专利。继承着父辈们的慈善理念,曾庆辉和他弟弟、妹妹也同样为慈善而奔波着:“我们几兄妹,希望能做到承前启后,上一代给了一个起步点一个平台,我们这一代就希望能利用我们的知识,现代化的理念,让这个平台能够发挥更大的成效。”

  曾庆辉说的这个平台,指的是曾宪备慈善基金。2007年,曾庆辉与父亲在香港成立了非牟利慈善机构“曾宪备慈善基金”,借助这个基金,曾氏家族延续父辈慈善精神,“完成父辈没有完成的事业”。

  据统计,1998年以来,曾氏父子向家乡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赠逾1600万元。汶川大地震后,他陪同年逾七旬高龄的母亲——香港东华三院总理曾杨淑贞女士五次深入灾区了解灾情,捐资231万元帮助“西羌第一村”——羌锋村186户村民重建新居,成为广东省为汶川“侨心居”建设个人捐款最多的乡贤。同时,向清华大学捐资100万元人民币,在汶川县设立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灾区培养人才。其它的捐助项目还有香洲区吉大小学、珠海南屏曾正理工学校、南屏新医院等。

  曾庆辉认为,做慈善最有效、最持久的方式是建立起一个具透明度的平台,这个平台好比一个商业品牌,给人信心的保证。他把基金会的慈善行为称为一个个“项目”,而他则是在“招商引资”。借助基金会这个平台,曾庆辉充当“经募者”的角色,寻找具有价值的慈善项目,抛砖引玉,对社会上蕴藏的慈善力量进行引导,集腋成裘,撮合捐助者和受益者,发挥最大的效益。

  南方日报记者 徐林

  通讯员 沈卫红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