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1-10 08:00 | 来源:人民日报 | 查看:1545次
一边是地震后失去音讯的母亲,一边是废墟中等待救援的群众,怎么办?
共产党员、共青团北川县委书记马晓燕,一位28岁的羌族姑娘,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用大爱点亮青春,用奉献为团旗增光。
大家不要慌,让学生先走!
5月12日下午,由共青团北川县委组织的全县首届青年创业大赛表彰大会正在县委礼堂召开,8名县领导以及获奖的青年代表、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会议。
14时28分,地面剧烈摇晃,主席台的桌子当即被掀翻,礼堂顶部木条呼啸着往下掉,现场顿时一片慌乱。
“地震了!”马晓燕马上反应过来。她与参会的县领导一起进行现场指挥,组织学生有序转移到空旷的县委大院草坪上。10分钟后,马晓燕最后一个到达安全地带。
“母亲怎样了?!”这时,马晓燕才想起在家休息的母亲。家里房子估计难逃厄运,母亲多半被埋在废墟里了……她不敢再往下想。
此时,刚刚逃出来的300多人仍处于极不安全的地带。“我不能走!”马晓燕毅然地回到县委大院的草坪上。经请示领导同意后,她及时组织青年团员采取“一带多”的方式,将参会的学生和妇女带到北川中学操场上,分区定点安置。就这样,当天所有参会人员无一死亡失踪。
救人、救人、救人!
然而,到了北川中学,眼前的一切让马晓燕顿时感到天旋地转:五层的教学楼全部垮塌,到处是粉尘和烟雾,到处是煤气味和血腥味,到处是伤者的呼救声和痛苦的呻吟声……
“救人、救人、救人!”马晓燕的脑海里只有这两个字。她顾不上自己的安危,冒着房屋随时可能继续垮塌的危险,组织青年团员投入到救援中,哪里有声音,就赶到哪里去。手刨、肩扛,几个小时下来,马晓燕的双手已是血肉模糊,瘦小的身体到处青一块紫一块,腰椎也扭伤了。在废墟中,她与几个团员干部救起了两名学生。
风雨中,灾后的第一个夜晚降临了。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食物。马晓燕彻夜未眠。“晓燕,来救啊……”耳畔隐约传来妈妈的叫喊声。想起这些,马晓燕泪水再也止不住了。“那是生我养我的妈妈啊,我却一直没有去看看她……”她深深自责。
直到地震发生后的第五天,马晓燕才找了个机会回家看了一眼。可是,家已被埋在巨大的泥石流中,包括妈妈、堂弟在内的5位亲人已经遇难。
她忘不了,地震前一天,她对母亲说:“妈妈,今天是母亲节哟,我正忙着筹备表彰会,过两天再给您补上。”地震发生的当天中午,母亲打来电话叫她中午回家吃饭,她说:“我两点半要组织会议,工作忙,不回家吃饭。”而一句“不回家吃饭”,竟是和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
9天没换过一件衣、没洗过一次澡
在随后的十几天里,马晓燕与青年团员马不停蹄地统计和分流孤残学生;在全县各安置点建立临时团支部、手拉手青少年书屋, 对受灾青少年进行管理和服务、心理辅导;积极联系社会捐助,迅速建设青少年活动阵地,确保学生入学和生活需要。
随着救援工作的展开,志愿者也不断增多。为了让志愿者队伍有效运作,马晓燕对志愿者进行了分组管理:北川本地的志愿者主要负责搜救带路方面的工作;外地志愿者根据各自特长分成卫生防疫、医疗救助、物资运输等小组。在强有力的组织下,志愿者的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截至目前,共协助救出群众千名,押运、搬运、发放物资数千车,医治群众600余人,心理辅导受灾群众8000余名。
在地震发生后的9天里,马晓燕没换过一件衣服,没洗过一次澡,没梳过一次头。累了,席地打个盹;饿了,胡乱塞点饼干和面包;病了,吃点志愿者给的药……
“你一个瘦小的女孩子这样拼命,能受得了吗?”受灾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马晓燕的回答是:“我们就是为群众服务的,这种十万火急的时刻,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懈怠!”(记者 汪晓东)
(责任编辑:曾永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