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与我同行(图)

发布时间:2011-11-03 08:02 | 来源:凤凰网 2011年11月02日 14:45 | 查看:1856次

陈坤。

  荧幕上,他是敏感忧郁的优质偶像,但荧幕外,他却有着强大的内心力量。而他的概念公益新形式,则希望所有人都能通过沉默的行走方式在喧嚣浮躁的当下社会找寻一份内心的平静。

  9月的一天,离约定的11点采访时间还有将近半个小时,陈坤就已经来到了采访地点——他自己创办的公司“东申童画”。要知道,对于没有戏赶拍的演员来说,此时还是他们睡觉的时候。“我连脸都没洗。”陈坤笑言。

  黝黑的皮肤,比荧幕上更显瘦削的身材,这是眼前的陈坤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他刚刚从西藏归来,谈起这次由自己发起的概念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时,他显得异常自信而沉着,甚至身上还会散发出几分凌人的气势,与媒体常常用来形容他的“敏感”、“忧郁”等词汇似乎已扯不上丝毫关系。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寻找到内心的强大力量。”陈坤对《中国慈善家》说,而这种力量,看来陈坤本人也早已获得了。

  跋涉、禁语与自省

  半个月前,几辆大型巴士正行驶在海拔1000米之上的公路上,它们的乘客是此次“行走的力量”第一站“1+N去西藏”的参与者,包括10名大学生志愿者,东申童画的工作人员以及以《新周刊》掌门人孙冕为代表的一些媒体人士。

  伴随着路旁葱郁的青草和沿途悠闲漫步的牛羊,车缓缓地驶向目的地。陈坤所在的那辆车厢里充斥着欢声笑语,站在车头的他对着话筒,手舞足蹈地唱起了歌。虽然空间有点小,他还是为车上的同伴带来了愉悦的心情——同车的几名第一次见到陈坤的志愿者也许很容易就此在心中给陈坤勾勒出一个温柔亲切的形象,如果是这样,那么接下来的11天,则会让他们对这一优质偶像的印象彻底改观。

  事实上,此刻,或许车厢里的大多数人都未曾明白此次行走的目的何在,他们只是欢喜于有机会和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出了趟“远门”。车厢外的天空蓝得越来越透彻,空气虽然稀薄,却也纯净得让人心生遐想。

  第一站:拉萨盲童学校,这是一所由德国盲人创办的西藏地区唯一的盲人学校。陈坤带领大学生志愿者首先来到这里,给此次旅程率先就奠定了一个“心灵之旅”的基调。面对这些身体不健全的儿童,大家心中不免会生出许多感慨:“我们拥有的实在太多,分享和帮助是我们要上的第一课。”

  而当车队行至色拉乌孜山山脚时,真正的考验才正式开始。13.5公里,这段对于在平地上都显得漫长的距离,是他们这一天的任务,而整个跋涉要求全程禁语,这无形之中也就减少了彼此安慰、鼓劲和寻求帮助的机会。“不说话更有利于我们去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寻找心灵的平静。”陈坤说。

  每个队员脸上都开始呈现出不同的表情:或跃跃欲试,或凝重担忧,或怯懦畏惧。“跟大家讲好距离是13.5公里,有悟性的同学会准备好要走20公里的决心,而有些同学心里准备的只是讲好的距离,有些同学心里则连讲好的距离都没有准备。”陈坤像一位严苛的老师一样,总结着10位志愿者的不同表现,而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则是《新周刊》创始人孙冕,一位年近六旬的行者,却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完成了最高峰的攀登。“一个人心里对自己未来的设定,会对他的人生有很重要的作用。”陈坤如此教育他的“学生”。

  磕磕绊绊终于还算顺利地完成了色拉乌孜山的远距离攀登之后,羊湖边的10公里徒步就明显轻松了不少。面对美丽的湖面,与自我心灵的对话油然而生。而行至米拉山时,大家对“行走”都已有所感悟。米拉山是藏民口中的“神人山”,横亘于东西向的雅鲁藏布江谷底之中,是雅鲁藏布江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分界山。一位参加活动的学生表示,“到后面自己真正安静下来的时候,会有很多想法萦绕在脑海中,非常清晰。”

  然而,翻山毕竟是一项艰苦并且危险的活动,也有同学说,“当时都懵了,在半山腰的时候差点儿掉下去,可能是因为精神不太集中。”陈坤还曾因为同学们在“行走”的过程中没有遵守“禁语”而非常生气,“禁语不是闹着玩的,这不是一次旅行!”他毫不留情地斥责道。陈坤认为,每个社会都应是有一定框架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规则,想要更好的生活在这个框架中,你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遵循这些规则。而在此次活动中,行走时不能说话就是他所制定的规则。有同学刚开始会因为不能接受这样的规则而哽咽委屈,陈坤便每天晚上举办一次篝火晚会,让大家剖析自己。第一天,他带头“自我批评”:“我很自卑,有时还很脆弱……”“当时这些‘小朋友’听了都愣住了,但很快,他们也敞开了心扉。”

  除了“行走”,整个行程中其实也并不乏有趣的部分,比如在林芝鲁朗镇扎西岗村,他们就体验并且参与了藏民的生活。在这里稍作休憩之后,马上要迎接的是接下来四天的由甘丹寺到桑耶寺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大家除了与心灵对话外,还自觉拾起了沿途的垃圾。面对狭窄的山路,寒冷而稀薄的空气,大家心中的畏惧已经悄然消失。

  当来到此次行程中海拔最高的垭口时,每个同学都已做好了“冲锋”的准备。“昨晚我们就商量了,每个男生带一个女生走。”男孩已经不再是刚刚入队时的弱质书生,他变得更加刚毅,更加有担当。“我喜欢低着头往前走,每次一遇到困难,前面就会伸出一只手,很有安全感。”队伍中的女同学也洗掉了刚入队时的娇弱。而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参与了此次行走的孙冕,也亲眼目睹了儿子的改变,“短短一周,眼看儿子从沮丧绝望中走出来,我没有扶过他一把。狠了心说,‘你走不出去就留下喂野狗……’最终儿子没有倒下,赢了,明白了行走的意义。”

  喧嚣中的宁静

  从2004年起,刚刚走红的陈坤就成为了各种慈善、公益活动中的活跃人物,每年参加的义捐义演不在少数,更是拥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心大使”、中国文化艺术界慈善志愿者服务总团慈善宣传大使、“中国扶贫大使”、广州亚运会“亚运绿色出行”大使、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心大使以及大学生和平大使慈善基金的形象大使等众多公益身份。但在琳琅满目的各类型慈善或者公益项目中,陈坤想要做出不一样的东西。“相比物质资助的活动,我更希望一种强化内心的形式。”

  很多人都认为,陈坤本人的性格和浮华的娱乐圈常常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事实上,陈坤确实是一个追求“慢生活”的人,作为一个一线演员,他可以称得上当今快节奏生活的既得利益者,但对此,陈坤却难能可贵地保持着一种清醒的认识:“我们用30年的时间经历了一些发达国家30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的GDP发展那么迅速,网络时代又让中国时时刻刻都能与世界接轨。但我们的内心承受能力却远远没有赶上信息发展的速度,于是我们是浮躁的。”

  在陈坤看来,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因贫富悬殊、个性和审美的增强使得他们的落差感不断加大,所以内心尤为脆弱与不堪一击。而作为祖国的未来,即将迈出象牙塔的他们,如何用自身的脆弱去面对社会的残酷竞争?他发现,身边的一些成功人士,往往是那些内心平稳、理性的人,而他自己则会每天用打坐的方式摆脱浮躁。但“打坐”并不适宜推广以及群体进行,所以陈坤就努力寻找这种方式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不用付出太多的精力和财力。于是,“突然有一天就想到了‘行走’。”“这是一个概念公益项目,重视的不是外在喧嚣的世界,而是内心某种平静的力量。”陈坤将这一活动形容为一次“布道”,“我想要鼓励大家通过沉默的行走这种方式去找寻与自己内心对话的途径,用平稳的心态去直面生活中一些困扰着你的问题。”

  2010年,陈坤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东申童画,而“行走的力量”也正是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主导的第一个项目。整个筹备活动历时半年,早在正式活动开始之前,东申童画的工作人员就已经踏上了“行走”的征程,严格筛选路线,确保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这次活动吸引了18000多位报名者,工作人员从中筛选出了200位志愿者进行面试,最终遴选出10名大学生。但对于这次千里挑一的残酷选拔,陈坤却表示自己的要求很简单:第一,不能是自己的粉丝;第二,要有个性。“有个性,其实就是真实,面试时有的同学陈述想去西藏的理由仅仅是想要免费旅游一次,或者是因为有陈坤在,所以想去。其实这些是没有所谓对错的,只要展示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就可以了。我还特意选了一些条件、能力不是很好的同学,因为我需要看到他们的改变。”

  无疑,陈坤对于“1+N去西藏”活动的结果是满意的,让他颇为自豪的是,整个行程,无论男女,没有一个同学中途放弃。而西藏之行只是“行走的力量”的第一站,“第一年我们不贪婪,我们需要寻找适合团队的模式去继续做好公益活动。这是一个探索和适应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就像学生们通过“行走”感悟到的一样,让生活慢下来才能更清晰的认识到你所面临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陈坤对于这一项目也并不心急。“今后我们的行走会关注更多的领域,包括环保、慈善、捐助、支教等,面向的人群也会有所变动。”

  在陈坤的微博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行是方向,走是目的,恍然一笑,已在彼岸赏花。”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建议,他的微博内容不应总是“布道”,应该增加与网友的互动性,这样才能提高流量和关注度,但陈坤说,这就是自己的方式,就像他发起的“行走的力量”活动一样,有没有获得“力量”,只有旅途中的自己才真正知道。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