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难在“自己分粥”

发布时间:2011-11-03 11:35 | 来源:人民网 2011年11月01日 15:07 | 查看:1211次

  中国自上世纪末启动“公车改革”以来,历经14年,“公车改革”今天仍然在路上,还在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比较之中,耗时之长,足够打赢两次抗日战争。从“公车改革”的曲折,民众可以感受到制度改革之难,远远难于技术手段创新。

  今年广州“公车改革”的加速或许让人看到一丝曙光。黄埔区试点成功的“实时监控模式”向全市推广。但天河区特殊,区直机关配公车,街道办继续维持“货币补贴”不变。天河区的特殊情况给基层干部造成困扰,若干部在区直机关和街道办之间交流,就面临买私家车抑或卖私家车的难题。

  买还是不买?卖还是不卖?这真是幸福的烦恼,建议二手车商抓住商机上门服务。这个烦恼既是区直与街道政策差异造成的,也是上一次“货币补贴”改革遇挫所致。财政给干部们发放“货币补贴”,但收到“货币补贴”的干部们却没有守约停止公车私用。

  “同样是正处级,为什么区直机关的人就用公车,我们街道就要买私家车呢?”对此,我试着代为回答:因为街道在上一次“货币补贴”改革比区直机关更成功,既然成功了,就没有必要再改了。街道改革比区直单位改革成功,当然不是基层干部素质更高,而是基层单位购买公车的指标比较少。

  过去有句口号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好像艰苦和死亡是人生最难的两样东西,实际上,人类最难面对的是跟自己的利益作对。当自己有权与自己的利益作对时,这项权力几乎不可能用好。公车改革之艰苦卓绝,活生生地证明了这一点。而这当中,街道办罕见的车改“胜利”,则来自其离决策权较远。

  今年广州推广的“实时监控模式”,从技术上提高了公车监管效率,一定会取得比过往更好的成效,但能否彻底胜利,许多人仍持审慎的怀疑态度。

  我提供一个改革方案供参考:由人大成立公车改革临时决策机构,由人大、政协成立常设的监督机构。不让掌勺者给自己分粥,才能实现公平和效率。(作者信力建是广州白云区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肖悦)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