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1-10 08:00 | 来源:2008-08-07 法制日报 | 查看:4978次
“灯泡要这样安,千万不要用手去摸金属的连接处……”这是当年赵秀玲在世世代代没用过电的那曲一户藏民家里做示范的情景。离开时,一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捧到她面前,纯朴的藏民这样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记者一直困惑是什么使得这样一个看起来甚至有些柔弱的女子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采访就在这样的困惑中开始。
坚韧
“我们要以对国家、对西藏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建电站,一丝不苟,脚踏实地,为藏族同胞带来幸福和光明。”
———摘自赵秀玲日记
在林芝的老虎嘴工程,记者看到了一片滑坡后正在加固的山体。
“去年10月中旬滑的坡,赵总来到后当天就不顾危险爬上八九十米高的山坡上看情况。”老虎嘴项目部经理郭平均告诉记者,当时这里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70%,山体裂缝也很大,我们都劝她不要上去,但她态度很坚决。
羊湖电站引水隧洞被称为“夺命洞”,洞内缺氧率在60%以上,为了检查施工质量,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赵秀玲坚持一次次进洞。
进洞还有一关,就是要爬几十米高的“天梯”,那是一排细钢筋焊接的爬梯,即使是在夏天也包着寒冰,不仅滑溜,而且冰彻入骨。一次次打滑,一次次惊吓,“那时心里是真的害怕了,每次爬都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赵秀玲回忆说。
“当时我对她说,你就跟车下山吧,我们进洞看看就行了。”时任总队政委的林振和回忆说,当时觉得她是个女同志不愿让她冒这个险,但是她说,“政委放心吧,我能行,再说不亲自去看看我心里也不踏实。”
“在总队完整走过这条洞子的,别说女的,男的都不多,可她来回不下几十趟。”原羊湖电站质量安全检查处处长李传郁说。
原西藏自治区妇联主席嘎尔玛告诉记者:“第一次见她是在那曲查龙电站工地,那时她满脸黑红,憨憨地露出两排白牙齿,一个汉族女同志在高原上和男人一样拼命,真不简单。”
爱心
在西藏的满拉、沃卡、直孔等地,每天上课时间,有12所希望小学和一个春蕾女童班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这是在赵秀玲的建议下,十几年来武警水电三总队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在西藏每建一个电站,就在电站附近修一所希望小学。
“赵阿姨,这学期考试我又得了全班第一……”这是西藏曲水县曲水乡中学初三学生索仁拉姆写给赵秀玲信中的一句话。
索仁拉姆是赵秀玲在路上拣来的学生。
西藏羊卓湖地处偏僻,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条件差,藏民家的孩子大多失学在家,只好整天拿着羊鞭放牧。
一天,赵秀玲在走访藏民家的路上,遇到一个名叫索仁拉姆的12岁小男孩正赶着羊群去放牧,“他脸蛋红扑扑的,看起来很可爱很聪明,这么小的孩子就不上学了,太可惜了。”赵秀玲说。
“那天我赶着羊群在路上突然看到一个女‘金珠玛米’(意为解放军)向我走来,问我为什么不去学校上课,还到我家里去看我妈妈。”索仁拉姆回忆,我们家很穷,父亲只会种地,妈妈又长年有病,家里供不起我上学。
从那以后,赵秀玲一有空就给索仁拉姆送去学习用品,并辅导他的功课。时间一长,她成了小索仁拉姆的“编外妈妈”。
在西藏的日子,有很多受到过赵秀玲帮助的藏民至今都不能忘记那份恩情。
建设拉萨直孔电站时,工地附近有一户叫泽仁拉母的孤寡老人,住房破旧,生活很艰辛。赵秀玲就抽空带领官兵帮她修房子,送去大米、面粉、粮油、棉被等生活必备品。“秀玲不嫌弃我这个老太太,像亲女儿一样待我……”泽仁拉母说。
代价
“那些为军人而生的女人,心中有最深的感情湖。也能忍受最长久的孤独,也能抗衡难以预知的痛苦。”
———培根《论人生》
“妈妈,我不吹蜡烛您就别走好不好。”儿子面对生日蜡烛眼泪汪汪地对即将归队的赵秀玲说,她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对于儿子,对于家人,她有着太多的愧疚。那一年,儿子才10岁。
“别人都随身带着孩子的照片,想的时候看看,我却不敢带,我怕一看就会动摇我在这里工作的决心。”说到这里,赵秀玲的眼眶再一次湿润。
对于老人,她也有说不出的愧疚。她记得有一年婆婆得了脑血栓,怕她打来电话找不到担心,每晚都从医院搬回家住,每次接她的电话时因为舌头僵硬不敢多说就挂了。赵秀玲得知这件事后心疼得泪水夺眶而出。
有着男孩性格的赵秀玲只为丈夫织过一件毛衣,那是丈夫在满拉水利枢纽施工的时候,因为劳累缺氧心脏差点停止跳动而住进医院。虽然同在西藏,两人却因为工作咫尺天涯,想到结婚15年为人妻的自己为丈夫做得这么少,从来不碰毛线活的赵秀玲找来编织书,她想为丈夫做点什么……
正是凭着这样一股韧劲和牺牲精神,赵秀玲创造了非凡的价值,她编写的技术文书可以装满几卡车,她研究的科技成果、获得的各项荣誉令人感佩。她犹如一颗明珠,在西藏那片神奇的土地上光彩熠熠。(记者 刘宏 特约记者 史照栋 通讯员 史志强)
(责任编辑:曾永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