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贵彬:钢铁业的传奇工人

发布时间:2008-11-10 08:00 | 来源:www.wenming.cn anshang | 查看:2262次

  

  

  创出的“炼炉操作法”,在业内以他的名字命名推广;总结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又成为辽宁冶金同行基层管理的“教材”
他是一名从普通炼钢工人做起的基层管理者。
他有着很多令业内称奇的经历:先后完成数十项技术创新,打破多项行业纪录;创出的“炼炉操作法”,在业内以他的名字命名推广;总结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法,最近又成为辽宁冶金同行基层管理的“教材”……

  邢贵彬,鞍钢第一炼钢厂连铸作业区党总支书记、副作业长。这位上世纪80年代入厂的“老钢铁”,经历了传统炼钢的苦干实干、工艺变革的大胆创新,而今又用现代化管理理念,改变着钢铁工人的思维。

  忠诚和责任铸就的主人翁精神,让这位曾经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永葆职业“青春”。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岗位如何变化,他始终走在同行前头,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他的故事几乎演绎了近30年来中国钢铁发展成熟的轨迹。鞍钢人评价他是继“老英雄”孟泰、“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之后,在鞍钢这块热土上涌现的又一位彰显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事业楷模。

  “选择当炼钢工人,就意味着甘愿吃苦”

  邢贵彬今年48岁。1981年,20出头的邢贵彬从部队复员到鞍钢,成为一名最普通的炼钢助手。年轻时,邢贵彬的想法很简单:“干一行爱一行”,当工人就是要忠于职业,别怕吃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炼钢车间温度高、噪音大、粉尘多,条件十分艰苦,而每次出现困难,邢贵彬总是冲在最前头。1985年,邢贵彬所在的“民兵炉”改造后炉体寿命很短,为了查清原因,他利用修炉机会,不顾高温一次次钻进炉内仔细察看,测量氧枪的位置。塑料制的安全帽被高温烤变了形,面部被辐射热烤得针刺般疼痛,脱落了一层又一层皮,但他仍没有退却。一个多月下来,邢贵彬终于找到了炉体寿命短的原因。

  承受艰辛还不是工作执著的全部,有时还得以牺牲健康为代价。1991年夏,听说厂里要提前炼炉,已是7号平炉总炉长的邢贵彬,做完扁桃体摘除手术后第三天就从医院赶来。现场粉尘大,伤口怕感染,他戴着口罩登上炼炉架,用手势指挥。在吹出钢口残渣时,由于炉门高度不合适,残渣吹不出去,他挥了几次手,操作人员都没注意到。情急之下,他大喊一声:“落!”口罩立刻被喷出的鲜血染红。这一次,炉门落到了合适位置,但邢贵彬的声带却喊成撕裂性损伤,永远失去了清亮的声音。

  为了研究护炉、炼钢工艺,邢贵彬几乎达到忘我的程度。早年平炉辐射热高达七八十摄氏度,炼炉、观察却需要人到架子上操作。辐射热烤得脸上像针扎似的难受,浑身汗如泉涌,北风一刮,浓烟难当,连喘气都困难。别人每次观察三五分钟,可邢贵彬不管时间长短,常常是看了一次又一次。观察时,他通常采取右脸靠近平炉的姿势,下炉后酷热难当,就把右脸伸到冷风机口处降温。久而久之,他面部患上了风湿麻痹,再热的天,也只是左半边脸大汗淋漓,右半边脸毫无知觉。

  鞍钢第一炼钢厂党委书记孙光辉说,在同事们看来,邢贵彬总有使不完的劲。当护炉工时,他每次上班都提前1小时到岗检查,下班后晚走1小时与交班工人细细沟通。而这个最初养成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20多年来他义务献工达1.1万小时,相当于一个炼钢工人近4年的工作量。

  长时间的超负荷劳动,使邢贵彬患上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等疾病。邢贵彬却从未因此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有一次住院时炼炉出现故障,邢贵彬知道后,背着心脏监视器就回到车间,一干就是3天3夜。平炉漏钢的险情排除了,可他自己也累得瘫倒在地上。工友们责怪邢贵彬不要命了,而他却说:“选择当炼钢工人,就意味着选择吃苦,工厂哪里需要我,我决没有理由退却。”

  技术创新画出行动“坐标”

  1992年12月,邢贵彬所在的7号平炉300吨钢水因事故全部泄漏,造成重大损失。虽然自己没有直接责任,但事故却让邢贵彬陷入沉思,十多年来在炉台经历的一幕幕在脑海闪现,其中的酸甜苦辣让他百感交集。他想到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做一名当代工人,光凭热情和吃苦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现代化生产的先进技术,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从此,邢贵彬走上了一条技术工人的道路。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一有时间就跑图书馆、逛书店,学习炼钢知识,弄不明白的地方便虚心向人请教。几年下来,他学完了高中和大专课程,写出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加上扎实的实践基础,竟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护炉土专家”。

  1990年代中期,吹管是降低炼炉率的关键环节。吹管时,总炉长要站在用叉车托起的六七米高的炼炉架上,手拿一把8米长的钢管,用长长的橡胶管接通压缩空气后,再把钢管伸进炉内。工人们常被炉内喷射出的热浪烤得脸部胀痛,一个小时下来,常常感到呼吸困难,鼻涕眼泪一齐流,汗水早就浸透了防热服。“再也不能让工人受这份罪,”邢贵彬经反复观察、试验,总结出“吹、铺、扣、烧、洗”五字炼炉操作法。新方法使炉体使用次数由原先的45次提高到105次,最高时达到142次,创出当时国内平炉吹管的最好成绩。1995年,这项以邢贵彬名字命名的操作法在全国冶金系统推广,为国家创造价值6000万元。

  钢水罐自流率是钢厂的硬指标。第一炼钢厂以高附加值钢种为主,而钢水罐的自流率只在90%左右,碰上不自流时,一炉高附加值钢就变成了一般钢。2003年,邢贵彬下决心啃这块硬骨头,通过反复比对,他找到用耐火盖板替代薄钢板覆盖大罐底水口眼的办法,最终使自流率提高到99.8%以上。这一指标不仅打破当时的全国纪录,而且至今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解决技术难题有时免不了要承担失败风险。1996年10月,第一炼钢厂在改造期间接到一笔4.5万吨的重轨供货合同,当时工厂的5座平炉只有2座可以生产,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任务,这样的强度前所未有。就在全厂上下犯难的时候,邢贵彬果断提出利用矽铁合金提温,保证重轨钢炼成率的构想,不料却遭到了厂长的反对。有同事劝他:“你又不是厂长,合同保不保,与你护炉主任没有关系,何必要冒风险呢?”而邢贵彬回答,企业发展好坏关系到每名职工的饭碗,自己岂能当看客?并且表示若试验不成立即辞职回家。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做法是可行的。第一炼钢厂当月就圆满完成任务,鞍钢的重轨市场保住了。

  鞍钢技术管理部门的一份不完全统计显示,仅2000年10月至今,邢贵彬就累计完成18个技术创新项目,创造经济效益1亿多元。鞍钢集团党委副书记闻宝满说,“九五”、“十五”正值鞍钢为了摆脱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的历史阶段,而邢贵彬在自主创新上的有效探索,为当时的鞍钢人画出了行动坐标。

  科学管理探出一线生产“新路”

  成为岗位能手和技术骨干后,邢贵彬走上了基层管理者的岗位。2003年,厂里派邢贵彬负责钢包区域的工作,此前,钢包整备区不到一年发生了四次大罐滑板漏钢事故。邢贵彬憋着一口气要改变这里的面貌,没想到事情并不如人所愿:常常是工人一丝不苟地干活,技术力量屡次攻关,仍然解决不了问题。

  为弄清漏钢原因,邢贵彬整天泡在整备场,细细观察职工操作的每个细节,时间一长他看出了门道。原来,调板工安装透气砖时,对安装不到位的部分习惯用杠子“钉一钉”,就是这个多余的操作,造成透气砖上的材料被震裂漏钢。原因找到了,漏钢难题迎刃而解。

  困扰厂子多年,考核许多工人,撤掉这么多干部,其实就是“钉一钉”的事儿,这让邢贵彬有了新思考。“当工人时,只要技术好、肯干,困难面前冲得上去,就是劳模;现在到了管理岗位,再不能简单地靠一个人埋头苦干,必须管好生产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这件事让邢贵彬琢磨起了管理学问。2003年前后,“连铸起步”环节漏钢频繁,全作业区32个流长,一半以上挨罚,有的还因此被调离。他们都是作业区年轻人当中的佼佼者,综合素质高、操作技术过硬,挨罚和调离让多数人感到委屈。邢贵彬坐不住了,他一个流长一个流长地谈,认真听他们的意见,和大家一起分析以往记录,终于找到了事故的真正原因。

  原来,“起步漏钢”并不是简单的操作问题,而是因为操作规程与实际情况不符。经反复调研,邢贵彬先后调整了“连铸起步”操作规程、调板工和助手的岗薪比例、大罐砌砖规程等规章制度。曾在连铸区干了20多年的老段长李伟说,“他是真替工人着想啊,一些不合理制度存在多年,他一来就给改了。多少年的难题解决了,工人们心气顺了,生产也就上去了。”

  邢贵彬近年来在自己车里一直放着安全帽、工作服,一有空就到生产一线转悠,想方设法解决具体问题。以前,钢水罐内衬砖是立着砌的,容易出现环缝漏钢,因此每天都得喷补大罐。夏天,近千度的高温热得人汗流浃背;冬天,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不少人落下风湿病。邢贵彬将大罐渣线砖改卧砌后,工人再也不用喷补环缝了。

  邢贵彬说,基层管理就是要多一份责任,多听职工意见,多解决实际问题。多年来,他在严厉管理的同时和工人们打成一片,谁家有红白事,他都必到场;调板工张维东患重病住院治疗,他带领作业区职工捐款3720元,又帮助申请了厂工会1000元救济款。在他的带领下,邢贵彬每到一个新岗位就激活一个集体,他负责的作业区年年被厂里评为先进,成为集团的“样板”。

  长期的基层工作,让邢贵彬对钢铁生产有了一套自己的想法。为此他常给职工讲两个故事。前一个说的是一名空军飞行员,在一次战斗中飞机被打中,他成功跳伞逃生。许多年以后,飞行员在小镇上遇到曾经为他叠降落伞的人,并对这位最普通的劳动者肃然起敬。因为如果当时的降落伞哪怕有一点小毛病,这位飞行员也许早就不在人世了。相比之下,十多年前一家南方企业由于在深井中打入一根质量不过关的钢管,结果由于这根钢管爆裂,整个造价上千万元的深井都报废了。

  “同样,如今的钢铁生产虽然大规模、连续化,但是生产链条的任何一个细节出问题,都可能‘一条鱼腥了一锅汤’,直至酿成大祸!”邢贵彬说。而在这一想法指导下,邢贵彬总结出“讲创新、讲制度、讲和谐”的九字精细化管理工作法,如今已得到鞍钢集团乃至辽宁冶金行业的广泛认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鞍钢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日前表示,精细化工作法已成为现代钢铁企业基层管理的新需要,值得鞍钢每个班组认真学习,这将成为鞍钢基层管理改革的方向,为鞍钢冲击世界“500强”提供管理保证。

  工作27年来,邢贵彬多次被评为全国冶金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多次当选为辽宁省党代表。最近,鞍钢集团和鞍山市先后作出向邢贵彬学习的决定。面对一次次的上台报告,邢贵彬坦诚地说,现代工人不仅要苦干实干,更要学会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和进取是任何职业必不可少的“法宝”。
(责任编辑: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