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劳模百万财产捐献集体 栖身茅庵40多年(图)

发布时间:2011-09-25 08:3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8月03日 15:13 | 查看:1530次

刘嘉老人和他居住的茅庵

  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全国劳动模范刘嘉,他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和超凡脱俗的情操,演绎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

  1949年,刘嘉率700多名国民党警察起义。1952年,享受正团职待遇的他谢绝了组织上为他安排的工作,回到湛河区农村老家务农。1988年,他做出惊人之举,把自己年产值100多万元的造纸厂无偿捐给村集体。1990年,78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83岁的他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劳模。现在,这位昔日的百万富翁和全国劳模已经99岁高龄,仍住在破旧的茅庵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A 深明大义写辉煌

  7月30日11时许,记者一行来到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五虎刘村村南边一处种满各种花草的农家院落时,99岁的刘嘉老人正在吃午饭。午饭是土豆炖排骨,是照顾他日常起居的孙女特意为他做的。看到来了客人,刘嘉老人示意已40多岁的孙女刘延丽将碗端走,然后拉着记者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好久没见,好久没见了。走,走,庵里坐,庵里坐……”刘嘉老人热情地说。旁边,是老人已居住了40多年的茅庵。

  刘嘉老人所住的茅庵算得上是当地的独特一景:低矮简陋、面积不足10平方米。茅庵里,四壁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写满诗句。据了解,刘嘉在这里住了40多个年头,兴致一来便提笔做诗。 

  “我这一辈子,受刘伯承将军的影响最深,到现在还保留他当年给我们上课时的笔记。”谈起自己的军旅生涯,刘嘉有些兴奋。茅庵墙壁上悬挂着一张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的毕业证,这是刘嘉最引以为豪的资本,但在投奔共产党之前,他当了18年的国民党警察。 

  刘嘉早年考入鲁山师范,此后适逢郑州铁路警察学校招考,刘嘉在300多人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入校。1931年毕业后,刘嘉在陇海线上当巡警,从警士、派出所长一直升到铁路护路大队上校大队长,经常在西安、郑州、开封铁路沿线巡视工作。

  1949年,刘嘉在四川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12月率部700余人起义。1950年,刘嘉被派往重庆歌乐山参加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当时,刘伯承为校长、刘华清为政治部副主任。

  在刘嘉记忆中,这次培训铸就了他的“人生观”。刘伯承讲课时告诉大家,国家离不开共产党,而党离不开人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此之后,直到78岁那年正式入党,刘嘉称这句话像钉子一样“钉”在心底。

  B 百万资产捐集体

  1953年,享受正团职待遇的刘嘉,为了响应毛泽东主席“精兵简政”的号召,谢绝了组织上在省城开封为他安排的工作,主动回到老家五虎刘村当了一个普通农民。从此,刘嘉开始了近60年的平民生活,先后担任过村主任、村会计、村伙食长、乡调解主任、乡统计员等基层职务。

  1982年1月,70岁的刘嘉贷款承包了快撑不下去的村造纸厂,由于经营有方,造纸厂很快起死回生,当年上缴村承包金3000元,纳税1000多元。此后,造纸厂年产值猛增到150万元。工厂盈利后,他先后投资3万多元,为村小学购买桌椅、教具,改善办学条件。1988年,他把自己新建的固定资产20万元、年产值100多万元的两个造纸车间一个献给村集体,一个献给本村小学。当时纸厂的效益好,村小学靠厂里的收入,不仅把校舍翻修一遍,还对300名孩子免收学费,教师的待遇也有所提高,在当地传为美谈。

  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百万富翁,要盖起一处光鲜漂亮的住房只是动动嘴之事,刘嘉老人为何对“茅庵”情有独钟并一住这么多年呢?这里边有一个故事。

  上世纪60年代,现在刘嘉所住的地方还是一片庄稼地。因这一带多次出现猪羊啃青和玉米穗被偷的事儿,刘嘉自告奋勇去看护庄稼,就在这里搭起了个茅庵,一住就是多年,后来索性把家也搬到了这里。

  上世纪90年代,刘嘉的两个儿子先后不幸去世。为照顾老人生活,他已出嫁的孙女刘延丽搬了回来,和他一起生活。考虑到老人住的条件差,上级组织和村里多次提出帮他建房,都被他婉言回绝。就这样,他在茅庵里一住就是40多年。

  C 身居茅庵关心村事

  低矮的茅庵里面,局促窄狭。但数十年生活在茅庵里的刘嘉,却不是不理世事。 

  在五虎刘村划分责任田的时候,因为刘嘉年岁已高,主动提出不要地,村里就没给他分地。尽管没种地,但刘嘉在粮食生产的事儿上比自己种着地还上心。1996年春,因天气干旱,村里需要集资买泵抽水浇麦,偏偏当时好多人手里没有钱。刘嘉听说后,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用于防病养老的3000元钱拿了出来。去冬今春,平顶山市遭遇大旱,刘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找到村党支部书记,督促组织群众抗旱浇麦。浇灌的过程中,他经常往田间跑,观察抗旱效果和进度情况。当他发现村西南一块麦田安排的泵太少,进度太慢,群众不满意后,就当即去找村“两委”干部反映情况。村干部立即对全村的泵进行调整,使所有麦田都及时得到浇灌。

  在刘嘉茅庵旁边,有几个硕大的树墩子。知情的乡邻说,这些树前些年伐掉让学校建校舍用了。刘嘉对后辈的教育问题上显得特别有长远眼光,除1988年将一个造纸车间捐献给村小学外,后来仍一直关心学校建设。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模,获奖金3000元,他全部拿出来,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每年春节前,刘嘉都要到村中的贫困户家中,看看他们有钱过年没有,能不能买得起肉。今年春节前,村里有一个患病的光棍汉,家里没吃的,也没钱买。刘嘉就到村边的馍店为他订了200个馍,让他随吃随去领。腊月二十六,刘嘉老人还通过村里为一家贫困户送去了100元钱。

  如今,刘嘉老人除听力不太好外,精神气十足,全然看不出已然是近百岁的老人。“再过半年就100岁了。我身体没有任何毛病,准备活到120岁。”老人爽朗地说。(河南日报农村版 记者丁需学通讯员徐光亚文/图)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