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寒父女19年养育窑洞弃婴 将其送进大学(2图)

发布时间:2011-09-24 08:46 | 来源:新浪网 2011年09月04日 03:39 | 查看:1465次

就是这三位贫困老人,将“寒窑弃婴”送进了大学。

扬州大学校园里的寒门女孩陈军。

  3日是扬州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扬州大学兽医学院一个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女生特别引人注目,别的同学都有家人陪同,大包小包带了不少,而她独自一人,几乎没有随身行李。鲜为人知的是,这个19岁的贫困女孩当年是一处寒窑里的弃婴,收养她的一家三口情况也非常特殊:养父和伯父已届中年,爷爷更是古稀老人,因为贫困,养父和伯父都没有结过婚。父子三人靠着微薄的收入和不放弃的精神把这个可怜的女婴抚养长大。而争气的她刻苦自强,今年以351分、3A的优异成绩考进扬州大学,成为全学院新生中的最高分。

  那是一段艰难的成长 “我5岁时就偷偷学会了做饭”

  19年前,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三里桥村一位憨厚的中年人陈义兆,在一个烧制砖瓦的窑洞里,看见一个身上还连着一截脐带的女弃婴。没有结过婚,但很喜欢孩子的老陈见哇哇直哭的弃婴非常可怜,回家跟75岁的老父亲陈华仁和51岁的哥哥陈义才一商量,办理好领养手续后,收养了可怜的弃婴。陈义兆的母亲早就去世,因为经济困难,陈义兆哥俩全是单身,没有能力结婚成家。老陈给孩子取名陈军,新家庭成员的加入,使这个本来就困难的家庭越发艰难了。

  陈华仁和陈义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平时的家务活基本都是陈义兆干。陈军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懂事的她早在5岁的时候就“偷偷”学会了做饭,虽然个头才刚刚够到烧饭的灶台,陈军还是努力做出了几个简单的菜。养父陈义兆还记得当年的情景: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陈义兆因为打工,中午12点多钟才回来。令他惊讶的是,一到家,却看到父亲、哥哥以及5岁的女儿已经坐在饭桌上等他吃饭了,桌上摆了几个简单的素菜。5岁的陈军笑着招呼他:“爸爸,来吃饭啊。以后您不用赶回来做饭啦,我会做饭啦!”

  陈义兆每次回忆起那个情景都既心疼又开心。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只要一有时间,陈军都会抢着干家务、侍弄家门口的蔬菜、喂鸡。邻居张奶奶总是说:“每回看到陈军站在凳子上,靠着灶台做饭,都会很心疼,她跟我孙子差不多大,那些孩子只晓得在家里看动画片。每次家里有点好吃的,我都会叫陈军过来吃,大家都很喜欢她。”

  “我周末到家却总是摆了满桌子菜”

  三间旧平房,在周围楼房的“包围”下,显得格外简朴,这就是陈军的家。三间屋子,一间是堂屋,一间是陈义兆和哥哥、老父亲合住,还兼着厨房,陈军单住一间。“我们挤点没事,习惯了,孩子要看书学习,让她住宽敞些。”老陈说。

  “他们平时不怎么说话,对我特别好,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们是亲人,永远不分开的亲人,19年来,我感到很幸福。”陈军告诉记者,爷爷特别慈祥,大大(扬州方言“伯父”)厚道,跟自己感情最深的还是爸爸。爸爸是个闲不住的人,养鸡种菜、干家务活、外出打工,他总是有干不完的活。不幸的是,三年前,爸爸得了肺结核,没法再外出打工,只能呆在家里忙点轻松活儿。看到自己动手干家务,爸爸总是让自己停手:“快不要干了,你看书去,这点小事情,我没问题的!”

  陈军噙着泪告诉记者,小学自己天天回家;初中到了镇上的方巷中学,需要住宿,星期六回家,星期一早上返校;高中考进扬州城里的邗江中学,星期六回家,星期天下午返校。“爸爸和爷爷、大大在家,为了省钱,天天不沾荤腥,就吃家门口自己种的蔬菜下饭。而每次我从学校回家,家里就像过节一样,爸爸买了肉回家,还把养的鸡杀了,最多的一次,满桌子都是菜。但是菜再多,他们也不肯吃,每次都是我动员再动员,最后还是硬夹到他们碗里。特别是爸爸,总是说,你长身体,学习要补脑子,多吃些,我们在家里吃过了!”

  这是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很高兴能以学院最高分被录取”

  351分,3A,陈军以全院最高分考进了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很少有人知道,陈军比正常人家的孩子不知道多付出了多少力气,多流了多少汗水,才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中学阶段每次周末回家,每年的寒暑假,陈军在家每天要做很多家务活,但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学习,只要一有时间,就拿起书本“啃”。而在住校期间,陈军从不跟同学比吃穿,要强的她多学多问,只想跟同学比学习成绩:“我家条件差,比不上同学,家里人对我好,我要刻苦学习,早点找到工作,挣钱让他们过上舒心日子。”

  高考前一段时间,其他学生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和安心舒适的环境中复习功课的时候,陈军依旧不间断地在家照顾着三位老人,井井有条地完成家务活,等这些事情都做完了,才开始看书温习功课。为了保证充足的复习时间,不落后于别人,她常常捧着书本看到深夜,困了累了就洗把冷水脸。三位亲人都心疼不已,她反倒安慰亲人:“爷爷,大大,爸爸,古时候的人刻苦学习,头发悬挂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没有灯,把墙壁凿通了,借邻居家的光亮。我现在的条件比他们强多了,不要心疼我,我能行的!”

  虽然学习的环境、条件比别人艰苦得多,但陈军一点都不抱怨:“我是被丢弃的孩子,能有正常孩子的亲情,有机会读高中,如今又以学院最高分上大学,我已经很满足了,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要通过自己双手解决生活费用”

  “之所以选择扬州大学,是因为离家很近,乘103路公交车就可以回家,我放心不下家里的亲人。”陈军选择的是兽医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不仅因为这个专业就业容易,还有学费低的现实考虑。现在陈军家里靠她大伯的“五保户”、爷爷的“低保户”维持生计,父亲不能干重活,只能在家做做家务。

  “我上大学啦!我真的很感谢那些帮助我的人,因为他们,我走到了今天!”据了解,从小学开始,陈军的学杂费一直被减免,每年的生活费都会有不少好心人资助。扬州市林业局的一位好心人蔡叔叔从高中就资助她,每年春节都会登门看望陈军。得知陈军考上大学,一位78岁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好心老奶奶也亲自到陈军家里,送来5000元,叮嘱她好好学习。

  昨天报到,兽医学院得知陈军的情况后,学院党委副书记马雷以及团委副书记姚丰华,带着2000元现金以及学姐学长捐赠的衣物,看望陈军,给她鼓舞和激励,并当众给她“开后门”:“学院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我们会让你优先挑选,暂时的困难不怕!”

  昨天,扬州大学校长郭荣也来看望慰问这个寒门女生,希望她自强自立,学业有成回报社会。面对好老师、好领导,陈军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我会在不耽误功课的前提下,利用空余时间打工,通过自己的双手解决生活费用。好在很近,一有时间,我就回家看他们!”(通讯员 张继华 许葛亮 郁夏燕 本报记者 陈咏)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