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04 09:49 | 来源:南方周末 2011-08-25 14:10:19 | 查看:3961次
先进法官林保南坚持走毛泽东式的群众路线、笃信善有善报,他成功化解了一个个群体性纠纷,当事人服他,领导需要他。也有同事觉得他太累了,做了很多不该法官做的事情。
先进法官林保南在给其他法官讲述他的维稳经。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哪里有围攻,哪里就有林保南
“滚开,叫你们院长来!”
“我叫林保南,是负责这案子的院长,大家有话尽管对我说。”
在几百名情绪激动的民众面前,林保南就有这样的自信和气场,能让他们安静下来。
被病人家属围攻时,当地医院院长会给林保南打电话,让他过去救场。公安局取缔黑车黑网吧,也请林保南牵头。最需要林保南的是霞山区维稳办,但法院不肯放人,维稳办还是给他送来了一张副主任的工作证。
林保南是湛江市霞山区法院副院长。林保南办的案子,不少是市、区领导钦点的群体性纠纷。还有当事人慕名而来,像在医院挂专家号一样,希望他受理自己的案子。
当地官场有人称,“哪里有围攻,哪里就有林保南。”
他一副黧黑面孔,中等偏瘦的个子,说话不徐不疾,笑眯眯的样子——林保南何以服人?
在当事人庞士生看来,林保南和其他官员不同:他不抓人,不戴墨镜,也不跷着二郎腿说话,兢兢业业接每一通电话,有着绵绵无绝期的耐心。
“一开始以为他们是一伙的,后来觉得林院长是个好人,是为我们说话的。”庞士生说。
庞士生是湛江市南站服装批发市场的摊主,因为摊位租金上涨,他和数百名摊主多次上访,围攻工商局、围攻市政府、围攻法院。最狠的一次,数百人到省政府上访静坐长达一周,湛江方面不得不在一个深夜,把他们从广州的宾馆截走。官方认为此事使“几级政府不得安宁”、“严重影响我市的社会稳定和城市形象”。
区委书记指定林保南啃这块硬骨头。接到任务后,林保南一个星期没睡好觉,梦里梦外都是案子,一遍遍演练着谈判的开场白。他心里清楚,对村民、小个体户们不能硬来,“你必须告诉他们,他们是有道理的,千万不能说抓他们,否则人越来越多,控制不了局势”。
林保南注意给人留面子。他一般隔着几百米先停车,再步行到当事人家里;当事人家有客人,他就在旁一直候着。“很多时候,当事人争的不是钱,而是气,要顾及他们的感受,他们自然也会体谅我们。”林说。
林保南选择从庞士生等“刺头”入手,经过若干次和风细雨式的拉家常,终于办成了他法官职业生涯以来最成功的一桩案子,“有800人上访,那么多摊位,能调解成功很不容易。”
像五十年代的干部
林保南生于1965年,一个信佛的农村家庭。爷爷完成了林保南的启蒙教育。爷爷从小不许他撒谎,否则就用蘸水的绳子抽他;他拿了工地上的香蕉,爷爷就说他是贼,是要砍手指头的。爷爷常说,“举头三尺有神灵,不然会下地狱的”。他信爷爷,“做好事会升天的”。
少年时期,野地里,林保南爱把一串香蕉挂身上当手榴弹,得一绰号“公安”。惩强扶弱的心愿即便在他成为一名中学政治老师后,也没有消停。1987年,那时还没有司法考试,他毛遂自荐,进了霞山区法院。三年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林保南的一家都是毛泽东的信徒。他的父亲在“文革”中被迫害,从此精神失常。至今,当林保南穿上西装,父亲就说,你变了,过去戴红领巾,现在搞得跟国民党一样。
林保南不容许别人说毛泽东的不是。别的官员办公室里往往是书法和山水画,独他四壁空阔,就挂一幅1970年代的毛泽东像。
走群众路线,是林保南从偶像毛泽东身上学到的品质。林保南的出名缘于他办理的一起离婚案。判决离婚后,为了给案中的妻子讨钱,林保南驱车到乡下玩“潜伏”,扮作垂钓者守候前夫露面。
这位妻子深受感动,事后给时任广东省高院院长的吕伯涛写了封信。信中说,“有人说法院很黑,不给钱不办案,给了钱乱办案,林保南法官给我办案后,使我改变了对法官的偏见。”吕伯涛看后很受震动,当即批示表扬并在全省予以通报。林保南自此出名。
十几年法官生涯过来,林保南收获了三大包奖状和证书。他觉得挂出来太高调,就井井有条地收在柜子里。林保南说,还有一张他和市委书记的大幅合影,在家的书房里搁着,不好摆出来。
平日里,林保南不烟不酒,口才平平。饭局上,其他人来回走动相互敬酒,只有他闷头吃饭。他长期分管执行——法官腐败的重灾区,难得的是,“他不搞关系,不买官,一封群众的举报信都没有。”湛江市霞光区政法委如是评价。
当了副院长以后,曾有人“提点”林保南:要摆摆架子才像领导,现在不是那年月了,跟群众打成一片,没有前途。
林保南不以为然。他愿意“为人民服务”,做一枚社会主义的螺丝钉。霞山机械厂的退休老干部刘精忠是林保南的一名当事人。她对林的评价是,“生错时间了,像五十年代的干部”。
想去香港看看
在司法走群众路线的当下,林保南可谓生逢其时。
如今,湛江南站服装批发市场在林保南的调解下已经恢复运营。庞士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如果不是我们闹,这市场早没啦!政府有枪有炮,我们个体户没能耐啊。林院长倒是个好人,我们全靠他了。”
在湛江市霞山区维稳办,“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几乎成了惯例。“没有威信的机构来说服老百姓,说什么他们都不信。”霞山区维稳办副主任周兴说。
作为前些年曾一路向司法独立前进的法院系统,又被纳入“维稳”链条的一环。党中央要求,法官在审判时,不仅考虑法律效果,还得考虑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位法官表示,干这行越来越难。以前判决下来,人们往往也就认了,服气了;现在再简单的案情,明晰的判决,当事人仍是不服,闹上个一年半载,法官辞职的心都有了。
法院系统内部开始流行一句话,“法院像街道办,法官像大妈”。法学界出现两种声音:一派认为,中国法治应当本土化,“大司法”理念有助于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另一派认为,司法信访化是个泥沼,信访是植入司法肌体的“特洛伊木马”。当事人越上访,法院越妥协,进而更多的当事人选择上访,司法越没有权威。
“有时恨不得给当事人跪下。”这位法官说,即便如此,当事人也越来越不买法院的账。
冲锋陷阵在第一线,林保南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很低”,怨气很重。他说现在有两种不好的趋势:“第一,他们现在有一点点事,不管有理还是没理,都先闹;第二,信信访不信法律,领导说一句话,比你们法律还好。”
有时林保南在想,只要老百姓不打砸抢不乱来,政府还是应该按照游行示威法给他们划一个地段,“让他们能尽量把自己的怨气抒发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改善政府工作”。
有同事劝说林保南,按法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其他事情不要管,也不该管。刚当法官那阵,林保南也曾经想过这样做,慢慢地,他觉得这种观点在实践中走不通。
他手头有一起棘手的案子:一名出了车祸、丢了工作的司机,滞留在租期已过的房子里,不肯交钱,也不肯搬走。林保南说,按照中国现行法律,把这位司机抬出房间,就算完事,但作为陷入绝望的个体,生活没有任何保障,“出去以后要杀几个人,或者自杀,那怎么办?”
有时他很想去香港看看那里的同行怎么处理这种案子。他从来没有出过境,也不会“翻墙”上网,关于另一种体制下运作的法院,他不大了解。他说,他很想去看看人家怎么开庭,又是怎么调解的。
但他没时间。他的手机号公开,繁忙时段,平均一个小时接四通电话。周六周日也驻扎单位。常常一整个上午都在说话,到了下班,他才能任大脑放空,瘫在椅子上发呆半个钟头。
工作之外,他最大的爱好是游泳、跑步,每天两公里。他靠高强度的运动排解压力, “不然精神会出问题”。
他说他想调去检察院,在法院内部,他们认为这是“脱离苦海”。不过这愿望泡汤了——最近他又被提拔了,去坡头区当法院院长。
“林保南”三个字,如今已是湛江的一块招牌。文联主席为他赋歌《湛江有个宋鱼水》,宋鱼水是全国先进女法官,因为笃信“最坏的调解胜过最好的判决”闻名司法界。
湛江市中学思想品德试卷上,也有一道综述题与林保南有关:“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林保南哪些品质?”标准答案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
他所求无多:“等我死了,别人不指着我的坟骂,你是贪官,就够了。”(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姜世离)
(责任编辑:姬明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