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试大学生信访工作志愿者 拟明年全省推广(4图)

发布时间:2011-08-22 08:39 | 来源:广东共青团网 2011-8-4 11:37:12 | 查看:3134次

  素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天下第一烦事”的信访工作,在广东正进行着一项最新探索。8月1日上午,省信访局迎来12名来自中山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整个8月份,这些“90后”大学生们将深入一线接访室、网上大厅,开展接待来访、法律宣传、信访调研等志愿服务。他们所参与的“民生事•学子心”广东大学生信访工作志愿者行动是由团省委、省信访局和省学联主办。

   当天上午,在省信访局会议室举办了广东大学生信访工作志愿者岗前培训会议,省委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陈山地、省信访局副局长黄宏达、团省委副书记曾颖如、团省委学校部部长张文杰、省信访局办公室主任杨傲霜、省信访局接访处处长曾志林、省信访局网信处处长、省信访局办公室副主任黄映平出席了此次会议。

广东大学生信访工作志愿者岗前培训会议现场

  会议由黄宏达主持。陈山地向大学生志愿者介绍当前信访形势与任务,并提出实习要求。曾颖如向志愿者作为动员讲话。团省委学校部部长张文杰同志介绍了志愿者活动方案的情况。曾志林与王鹤对志愿者进行了业务培训。志愿者代表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伟健同学作表态性发言。

省委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陈山地向学员介绍当前信访形势与任务,并提出实习要求

  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引入大学生参与信访工作,这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广东革新信访工作机制的又一创举。近年来,广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陆续推出网上信访、短信信访、手机信访等新形式,不断扩宽群众信访渠道、降低沟通门槛。

  “大学生们素质高、亲和力强,掌握最先进的通讯手段,做事、思考都不是机关里的老一套,跟他们在一起,能形成良性互动,从他们身上也能学到新思路、新技能。”省信访局有关负责人说。此外,对于首批大学生信访志愿者,政策制定者们还寄予更多希冀:试点一旦成功,将上升为一项制度安排,明年在全省复制推广。

  ●大学生走进信访局“试一试”

  8月1日上午,大学生们正式到省信访局报到,并经历了简短的岗前培训。培训中,一段新闻短片中的话被多次引用:“‘信访’两个字很有特点,‘信’字是由‘人’和‘言’组成的,‘访’字是‘言’字旁加个‘方’字,也就是说,党和政府设立信访局就是给老百姓提供一个讲话的地方,而且是讲那些难以解决问题的话的地方。”短片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到省信访局调研,妙解“信访”二字,这给予了首批志愿者对信访工作的初始印象。

  今年3月10日,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在一次调研中,提出建立大学生信访志愿者制度。经过省委办公厅、省信访局与团省委一番研究后,拿出了活动方案,徐少华认为:省信访局和中山大学两家开始试一试,在寒暑期,让一些志愿学生到省信访室、网信处学习。

  能参与到“天下第一难事”的大学生,首先要经过多重选拔。“我们这12个同学,都是学校最骨干的学生,至少是校一级团委、学生会里的学生干部。”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孙伟建并不讳言。他告诉记者,报名始于几个月前,当一纸通知在校园网上贴出后,一下吸引了几百人报名,场面十分火爆。通过笔试、面试层层筛选、优中选优,最终从中大“青马工程”学员中确定了12人的名单。

  青马工程,全称是广东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一项旨在培养青年学生骨干、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基础的人才计划。12人中,孙伟健年龄最大,他是中大“青马工程”的第一期学员,其他人都出自第三期。由于拥有多次政府部门的实习经历,孙伟健在老师眼中“工作经验丰富,处事更成熟稳重”。“他们大多是第一次实习,需要大师兄带一带”,孙伟健说。

首批大学生信访工作志愿者代表孙伟健发言

  除了要求学生骨干,信访志愿者的选拔也被注入了更多的专业性。在面向全校的招募通知中,就有明确的专业限制,规定行政、管理、法律、心理、哲学、史学、文学类等专业方向的学生优先录用,并且语言表达、文字功底、组织协调、计算机应用等能力都要好。最终,入围的12名大学生来自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政务学院、历史系、传播与设计学院等6个院系,社会工作、人类学、档案学、历史学、新闻学等专业。

  此外,大学生志愿者还要求“对群众有感情,善于倾听,乐于助人”、“有大局意识”。对此,省信访局有关负责人认为:“信访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又是直接面对群众,倾听和耐心必须是基本功。”

  尽管此次参与试点的只是中山大学的12名大学生,但是他们也被政策设计者们寄予更多的期望。活动方案明确提出,在中山大学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完善运行模式,积累工作开展经验,并拟从2012年寒假开始,面向全省铺开。每年寒暑假,选拔1000名“青马工程”大学生到县以上信访部门开展志愿服务。

  ●信访局信访也要“换换脑”

  信访局为什么需要大学生?“大家需要相互学习”。

  “信访局人手很紧张,大学生素质高,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最先进的通讯手段,做事、思考都不是机关里的老一套。”省信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早在去年底,省信访局网信处就曾非正式地招募过4名大学生。那批“90后”大学生脑子转得快,学习能力强,特别是熟练运用网络的能力特别强,给当时的工作人员留下很深印象。

  让信访插上网络信息技术的“翅膀”,正是近年来广东信访工作加速“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网上信访、手机平台、短信平台等一系列创新性信访工作机制的推出,不断拓宽群众的信访渠道。

  但另一方面,网络时代对信访干部的要求更高了。熟练掌握网络、手机、QQ群、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日益成为新形势下开展信访的题中之义。“信访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沟通方式变了,信访干部也不能OUT(落伍)。”一位信访干部指出。

  事实上,新媒体技术早已植入这次的志愿活动中。活动前,大学生们特地开通了微博、QQ群、139说客等即时通讯工具。每位志愿者每周还要发布5条心得体会、问题分析或改进建议。

  另一位信访干部也指出,信访工作者也要“换换脑”。这批大学生所受的教育高,不少还是社会工作、新闻学等对口专业,他们与信访群众交流,行为方式更有柔性,宣传信访的政策法规也更具亲和力,必然给信访工作带来新风。

  徐少华多次强调要“把群众当亲人,用心办信访”,并对全省信访工作提出了“三个不能,五个多一份”的要求,其中,面对群众的艰辛,要多一份温情;面对群众的诉求,要多一份耐心。不少信访干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跟大学生在一起,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增加信访工作的“温情”与“耐心”。

  ●第一天走出象牙塔看到多面社会

  “社会上很多事,是大学里学不到的。特别是在信访部门,很多是学校里想也想不到、看也看不到的。”面对落座的12名大学生,省信访局和团省委的有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孙伟健有自己的理解:“我学的是历史,对过去了解多,对现在了解少。现在社会上有好多群体性事件,大学是象牙塔,跟社会接触少。如果不接触第一线的民众,对一些社会问题就很难有深入的认识。”

  经过简短的岗前培训,12名大学生志愿者,8人被分配到省政府人民来访接待室,4人被分配到省信访局网信处的网上信访大厅。

首批大学生信访工作志愿者对信访志愿服务行动充满信心

  一个月中,学生们要对群众开展信访法律法规宣传,协助信访部门工作人员受理、办理、上报、督办和反馈信访事项,还要协助他们开展信访调研,做好群众的心理疏导、利益调解和解释安抚等工作。

  第一天下来,在从省政府人民来访接待室回学校的公共汽车上,年轻的同学们感触很多。

  中山大学档案系学生聂二辉,前一天还带领中大南校区的志愿者在梅州支教。支教中,他开阔了眼界,贫困、失学等问题均引起他的思考,而到信访局半天,他认识到“许多超越教育之外的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

  孙伟健大呼意外:“(信访工作)比想象中艰难得多。在信访网上平台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原来预计来信访的都是大问题,没想到竟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

  社会工作系大二学生张钰感慨地说:“真的跟想象中很不一样,在接访处实际看到了很多正在上访的群众,看到了社会多面的现象。”而专业对口的她,决心研究书本理论知识之外的更多现实问题。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