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 追求极致——记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7图)

发布时间:2011-06-18 10:20 | 来源: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7日 07版 | 查看:1468次

  王爱华

  何水法:1946年8月生于杭州,198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研究生班。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乌克兰利沃夫国立艺术学院荣誉博士,浙江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画院、福州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秋晖 2010 

水墨荷花 2010 

听涛声鳞髯夜怒 2011 

总领群芳是牡丹 2011

 

花气上天 2010 

和露临风 2010

  政协委员何水法

  今年上半年,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著名花鸟画大家何水法过得异常繁忙。春节期间,他在杭州某宾馆的大会议室里连续奋战,为个人画展创作新品;2月底,新作完成送去装裱,他又利用难得的闲暇时光斟酌早已修改了无数次的政协提案;3月份赴北京参加两会,4月份又赶赴洛阳举办画展,5月份则为《富春山居图》海峡两岸合璧展多方奔走,6月初回到杭州后又为美术报组织的“名家工作室”项目外出写生创作。

  如此繁忙的工作安排,即便是年轻人也会感到体力不支,但何水法始终精力充沛。问及保持活力的秘诀,他爽朗的笑了:“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就感觉不到任何辛苦啦。比如最近我刚参加完台北故宫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展,还一直沉浸在兴奋当中,完全感觉不到劳累。这是我几十年的夙愿啊,终于实现了。”

  目前,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这是此两段作品分隔海峡两岸六十余年以来的首次重逢。花鸟画大家何水法正是这次两岸合璧展的提案人,他与这幅元代山水巨制有着几十年的情缘。

  何水法第一次得知《富春山居图》的曲折故事是在青年时代,其时他正跟随陆抑非先生习画。先生告诉他,《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年近八十时为至交无用禅师创作的,此画明代先后被书画家沈周、董其昌收藏,明末又辗转流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酷爱此画,弥留之际决定效仿用《兰亭序》陪葬的唐玄宗,下令将《富春山居图》焚烧殉葬。火起后,吴洪裕的侄子赶忙抢出,但两丈来长的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吴家后人重新装裱了两段残画,前段长51.4厘米,称《剩山图》卷,后段长636.9厘米,称《无用师》卷。民国时期,《剩山图》为清代著名收藏家吴大贗的孙子吴湖帆以家中祖传的商周青铜鼎商彝自上海汲古斋老板曹友卿处换得,《无用师卷》则跟随大批文物运往台北故宫博物院,两段画作从此天各一方。

  何水法第二次听到《富春山居图》的故事则与他的另一位恩师沙孟海有关。建国后,大书法家沙孟海获悉《剩山图》为吴湖帆收藏,几次专程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收购事宜,吴湖帆坚辞,时任浙江博物馆历史部主任的沙孟海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帮忙,吴湖帆终于同意割爱,以5000大洋外加浙江博物馆的几幅名画将《剩山图》转让给了浙江博物馆,成为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恩师陆抑非是吴湖帆“梅景书屋”的传人,论辈分,吴湖帆正是何水法的师公。对这幅山水巨制的崇敬以及突然获悉的自己与这幅传世名作的联系,在青年时代的何水法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让两段画作合璧的念头悄然滋生。

  九十年代以来,何水法三次专程赶往台北故宫博物院拜会《无用师卷》,每次都是乘兴而去,抱憾而返。尽管“三顾茅庐”都没有见到《无用师卷》,但何水法对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的关注却是更深了。2005年,何水法委托女婿章健去富阳选择建“何水法美术馆”的场地,女婿选择了富阳受降镇的“庙山”,何水法听说后大声叫好,当即决定选址于此,并亲自参与了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原来这庙山就是当年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的宝地之一,黄公望正是在这一带结庐隐居,创作出了这幅山水巨制。至此,何水法越发相信自己注定要与《富春山居图》结缘,让两段分隔多年的画作合璧的念头更加强烈了。

  2010年,适值《富春山居图》问世660周年,何水法觉得让两段画作“团圆”的时机到了。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何水法提交了《富春山居图》合璧展览的提案。当他把自己起草的《关于富春山居图合璧故里展出的提案》分送给参加全国政协的文艺界委员后,郑欣淼、冯远、韩美林、冯骥才、梅葆玖、巩汉林等委员当即附议。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时,提到了《富春山居图》:“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才开始创作的,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传,但我知道,现在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半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整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在温总理关怀下,2011年《富春山居图》合璧展正式启动,何水法几十年的夙愿终于实现。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何水法每年都会以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为目的提出五个文化方面的提案,如提出青少年美育教育刻不容缓、呼吁馆藏场所开放国宝真迹、传统文化教育熏陶要从娃娃抓起、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等,其中博物馆免费开放等多项提案已经实现或正在进行。

  慈善家何水法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降临时何水法正在画室创作。落笔间,他突然感到一阵没来由的头晕目眩。想到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里接受抢救的父亲,他便急匆匆地赶往医院。得知刚刚发生的大灾难后,何水法望着病床前的父亲陷入两难境地。一边是弥留之际的老父,一边是不计其数的亟待救援的灾民,自古忠孝难两全,何水法在安顿好父亲后于第二天凌晨赶回画室,饱含深情一气呵成,创作出了《国香》图,他希望雍容华贵的牡丹能为灾区人民带去一丝温暖与慰藉,树立起度过困境的信心。

  《国香》通过浙江省媒体义卖得到30.66万,何水法全数交给了省慈善总会。就在同一天,何水法的父亲与世长辞。接下来的几天,何水法忍住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又陆续创作了国画《香远》、《紫气东来》、书法《大爱无限》送去爱心义拍,还把一直舍不得出手的旧作《春满人间》送去义卖,一周时间里共筹得善款百万余元,成为浙江书画界第一时间参与赈灾、筹集善款名列前茅的画家。何水法说:“危急关头,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亲如一家,一定要团结,我们除了哀悼,更要振作起来,能多出一份力量就多出一点。父亲去世我很痛苦,我深深理解灾区那些失去了父母、孩子和家园的灾民的痛苦,他们现在很困难。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站出来,支持赈济灾民和灾区重建。”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画家参与到义卖活动中。

  从艺几十年来,何水法的慈善义举从未间断。第一次大规模捐赠是在1990年,当时何水法为菏择博物馆捐赠了30张作品,共筹得600多万建馆经费;1995年,何水法为全国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捐赠作品20幅;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何水法是浙江第一个发起捐助活动的画家,当时他与学生一共捐出了几十张作品,义卖后全额捐赠。除了这种大规模捐赠以外,何水法参加的其他小型捐助活动不胜枚举。他曾捐资助学、助残、助孤,环境保护、文化建设、地质灾害救助等慈善活动也少不了他的影子。不仅如此,有些时候何水法还尽量回避媒体报道的宣传机会。他曾为母校患有白血病的年轻学子筹得一大半的医药费,在媒体多次催促下他才同意报道。

  最近几年,何水法正筹划在母校中国美术学院设立一个永久性的奖学金,鼓励那些成绩优异的寒门学子。

  教育家何水法

  何水法不仅是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还身兼数职,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福建省画院、福州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洛阳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务。在这些名头之外,何水法还有一个最为看重的职位--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何水法早年曾受教于陆抑非、诸乐三、吴茀之、陆维钊等老一代大画家,深知画学前辈对于年轻学子的意义。除了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带研究生、开办“花鸟画高级研修班”以外,何水法还曾不拿报酬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合作举办“何水法中国花鸟画高级研修班”,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花鸟画精英。

  目前,何水法正与美术报合作筹办由何水法、陈振濂、范扬三人组成的“名家工作室”,即将从全国范围内招生授课。在上述系统的教学之外,只要能将对教育有帮助,何水法总是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带领农民工子弟外出写生、亲自辅导少年宫的小画家、免费到大学为学子们讲解中国画的欣赏、到河南平乐农民牡丹画村出任名誉馆长,亲自手把手地传授技艺,对于平日慕名求教的年轻学子何水法更是毫无保留的悉心指导。

  何水法平日既要出席各类会议活动,又要保证自己的创作时间,完成探索绘画语言的目标,因而每天的工作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尽管如此,何水法从未在培养年轻学子方面有丝毫懈怠。

  艺术家何水法

  从艺五十多年来,何水法从未在艺术的探索之路上止步。即便是功成名就的现在,何水法想的最多的也是如何进一步提升画艺,这在和他地位相仿的画家圈里是非常难得的。为了今年4月份的洛阳个人画展,何水法放弃了一年中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春节期间搬到杭州某宾馆连续作画,创作了一批新品。有人问他何必如此认真,觉得像他这样地位的画家,把之前的作品陈列出来就足以惊动画坛,何水法很严肃的说:“我做事情有个特点,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我每隔两三年都要举办画展,为的就是让大家看到我的进步与不足,也给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今年4月,“洛神春赋何水法画展”在古都洛阳取得了圆满成功,半个月的展期里,观者多达十万人次。

  何水法早年由学习两宋绘画入手,练就了扎实的传统基本功,其工笔画结构严谨,用笔圆润自如,设色典雅秀逸,得到诸多画界前辈的赞赏。然而何水法并不满足于此,随后拜一直仰慕的著名画家陆抑非先生为师,日习夜思,得其衣钵。在外人看来已经取得无上殊荣的何水法仍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深思熟虑后,何水法毅然放弃了传统花鸟画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石头,单纯以枝叶支撑全景式画面,追寻更为纯粹的花鸟画。在构图的繁简方面,何水法也有所变革。传统花鸟画注重“留白”,讲究虚实、透气,画面多简洁静寂。何水法大胆尝试繁密构图,画面繁复热烈。这一变革最初曾受到一些非议,传统画家指责他的画面太满。“其实满有什么不好?这是一种形式,好与不好不在于满与疏,关键是要有神韵。”何水法坚持了自己的变法。他坦露:“其实,这种构图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山水画--层峦叠嶂,只不过我把那些原本画面中的山石都换成了生机勃勃的花卉,变成了花的海洋。”事实证明,何水法的坚持是对的。他的开拓性变革很快得到了业内的认可与欣赏。在变革传统构图与增删传统绘画元素的基础上,何水法又吸收西画元素进行语言探索,最终突破藩篱,自成一家。何水法这种开拓性创造,不仅奠定了他在中国花鸟画坛难以取代的独特地位,而且对中国画坛其他画科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启示性作用。

  “洛神春赋”画展共展出了78幅何水法的精品画作,在洛阳博物馆新馆宽敞大气的展厅里,何水法仔细研读了全部作品后,面对专门为这次画展创作的《洛神春赋》说:“这次展览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的艺术生命才刚刚开始,还有宽广的提升余地。”何水法就是这样一位永不停息探索艺术语言的真正的艺术家。

  自1991年到2010年,何水法先后在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德国、乌克兰、西班牙等国家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等国内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央军委、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勤政殿、怀仁堂、钓鱼台国宾馆和毛泽东纪念堂及美国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国际美协、澳洲东方艺术家协会所收藏。今年下半年,何水法还将应邀赴英国举办画展,他在当代花鸟画坛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多重的社会身份并没有改变他单纯率真、平易近人的个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不断关注文化事业、关心民生疾苦、积极投身教育、探索画艺,将每一重身份都做到了极致。何水法时常告诫年轻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做到极致”,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冲劲成就了何水法的花鸟画,也成就了何水法的灿烂人生。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