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滥发福利,不能再“惯”着

发布时间:2011-05-22 00:10 | 来源:新京报 2011年05月21日 第A02版 | 查看:598次

  ■ 社论

  部分央企乱发钱,首先是缺乏外在竞争压力的环境“惯”出来的。必须逐步压缩央企的排他性红利,将其投放到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审计署日前发布了2011年第12至第28号公告,公布了17户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结果。从公告中可以发现,7家央企存在职工薪酬管理问题,涉及违规发放奖金、补贴、旅游费等。其中,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央企薪酬福利管理问题突出。

  以央企以及下属企业的资源和财富拥有权,“问题突出”意味着巨额全民财富的违规转移。比如,中核集团所属单位仅2007年-2009年间发放的问题薪酬福利就超过1.5亿元,南方电网公司及所属单位2006年至2009年间违规动用工资结余等资金为职工购买的商业保险高达19.40亿元。

  央企属于公众委托经营企业,不仅负有国家经济安全之责,更负有让全民财富增值的责任。然而,从中石油广东公司“喝茅台”到部分央企乱发钱的审计结果,事实一次次表明,拿公众财富以自肥的行为模式在央企中并不鲜见。这其实与社会公众的一般印象是吻合的。部分央企与许多公众的信任隔膜,恰恰就是因为部分央企还利于民的态度太暧昧,而与民争利的行为太明显而造成的。

  一般而言,企业的薪酬管理与企业的运营状况紧密相关。能赢利就多发钱,在亏损就少发钱,这属于企业自主权利。但是,鉴于央企的性质,鉴于央企的经营特点,公众有权利对其薪酬管理发声。

  众所周知,作为半市场化的企业,央企的利润不仅来自市场化竞争所得,还来自排他性红利,甚至主要来自后者。封闭的市场环境和绝对的市场定价权,使央企既能率先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又能尽享垄断利润。部分央企乱发钱,首先是缺乏外在竞争压力的环境“惯”出来的。

  排他性红利的丰厚,不仅仅表现在钱来得容易,还表现在薪酬管理环境的过度宽容。这次查出薪酬福利管理问题的是审计署,央企内部的审计部门直至监事会何以对明显的违规行为无所作为?

  内部机制未发挥作用是一个原因,长期以来对于央企员工薪酬设计缺乏清晰的认识也是原因之一。有关部门早在2009年就有将央企员工薪酬透明化的打算,却至今未行。既要优质企业的高薪酬,又不放弃垄断企业的特权,是导致部分央企薪酬管理混乱的重要因素。

  推进央企薪酬管理向制度化、透明化管理,仅靠审计署的外部监督,不但成本大,而且难免挂一漏万。不从根子上改变,部分央企乱花钱的习性就不会真正改掉。而办法只有一个:逐步压缩央企的排他性红利,将其投放到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如此,央企的花钱行为模式才有可能改善,其全民企业的属性才有可能还原。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