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郎坤:伴飞小雏鹰六年不辍

发布时间:2011-05-12 00:09 |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5月05日 15:49:45 | 查看:1507次

  新华网武汉5月5日电(记者廖君)武汉理工大学研二学生郎坤,一位美丽的满族姑娘,本科时扎根“屋顶小学”担任编外老师,毕业后赴贵州大山支教,读研时,探索建立农民工子女“彩虹计划”志愿帮扶体系。6年来,她累计志愿服务5000多小时,占6年的十分之一;走访1.8万多公里,行程近半个赤道。

  在武汉市江汉区高家台菜市场的屋顶上,有一所专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民办小学--凌智小学。学校在市内找不到价格低廉的教学场地,把这家菜市场的2楼作教室。菜市场的楼顶是一个平台,学校就建起围墙,将它改造成一个活动场地,因此得名“屋顶小学”。

  2005年3月,一篇关于“屋顶小学”的报道引起了武汉理工大学学生郎坤的注意,她决定动员班上同学去“屋顶小学”看看,为那里的孩子们做点事。

  “这些大学生真是好样的!”往返十几次,反复沟通试讲,凌智小学校长的疑虑打消了。回校招募志愿者,发起义务支教小组,上网收集优秀课程视频、对着镜子备课,郎坤带着一群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风风火火当起了“编外老师”,每周五,郎坤和同学们轮流为孩子们讲授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以前,这些课程要么由“屋顶小学”的老师兼任,要么干脆不开设。

  4年里,通过接力支教的方式,郞坤共招募近170名大学生志愿者登上“屋顶小学”的讲台,平均每周授课22学时。而郎坤坚持了4年,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给了农民工子女。

  “学生们不仅消除了自卑心理,成绩也提升很快。”凌智小学总校校长孙红枫告诉记者,学校升学的合格率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达到了100%。

  2008年本科毕业后,郎坤选择继续“支教梦想”。经过选拔,她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并担任武汉理工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赴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支教。

  一年的支教经历,让她更加了解贫困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更加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贵州很多地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落后,因此,全国各地的好心人源源不断地把钱汇到这里。”郎坤说,这让她高兴也不无思考,“如果感恩教育缺失,那有可能会让孩子们认为,因为穷,所以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应该的。”

  郎坤想让孩子们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在服务地龙里县,郎坤主动承担起该县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多孩子自发地开始帮助别人。郎坤说,她也在孩子们的变化中找到灵感,作为活动主题。

  郎坤发现,这些西部的农民工子女能够在少先队活动的平台上充分展现他们的特长和兴趣点,在活动中体会关爱,进而找准自己的定位,积累自信。于是,她以自己支教所在的龙里县城关三小为试点,建立了龙里县“为了明天--七彩阳光工作室”,下设雏鹰志愿者基地、素质拓展训练营和心理援助爱心联盟等机构。

  经过一年的努力,雏鹰志愿者项目已经成功选拔了67名雏鹰志愿者,并根据个人特长和服务意愿组成了小记者、小保安、小环保、小礼仪、小向导、小文艺、小监察“七小”志愿者和雏鹰消防志愿者。雏鹰志愿者们在辅导员郎坤的带领下,开展了许多志愿活动,服务校园内外。

  结束一年的支教生活回到大学校园,郎坤又开始筹备推广“彩虹计划”,希望通过亲历助学、爱心联盟、融入武汉等主题行动,开展近100个志愿服务具体活动。郎坤憧憬着,将来要动员武汉全市高校志愿者团队与农民工子女学校等建立1000对共建关系,服务武汉6万到8万名农民工子女。

  郎坤的执著与坚守,起到了很强的示范效应。今年3月,郎坤事迹报告会在武汉理工大举行后,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主动找到郎坤,希望加入她的支教团队。

  “践行志愿者之路不仅需要少数人的求索与坚持,还需要更多后继者的开拓。”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伟表示,郎坤在志愿服务中关心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成长,体现了一个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责任感、使命感,她应该成为我们青年学生学习的楷模。

  关心同学、关爱农民工子女、关注支教事业……郞坤一步一个脚印,在志愿者服务和支教事业上默默奉献,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诸多荣誉。

  “荣誉之于我,其最大价值是能引起社会对困难群体的关注,唤起更多人的支持。”郎坤说,在引领更多志愿者帮扶贫困家庭儿童的路上,她将永不停歇。

   相关铰接:志愿者郎坤:伴飞小雏鹰六年不辍(6图)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