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斌:扎根高原无私奉献

发布时间:2011-05-06 08:04 | 来源:每日甘肃 2011-04-29 02:02 | 查看:2151次

  在茫茫戈壁上,有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植物:它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婀娜的风韵,也没有甘甜的果实,却有着最执着的根须,能耐住寂寞的风寒,守候无人的荒漠,为戈壁增添着勃勃生机。

  这就是被人们赋予高原精神象征的红柳。阿克塞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忠斌正如一株红柳,27年来扎根高原,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

  扎根牧区 常存责任之感

  1984年,风华正茂的谢忠斌从酒泉师范毕业后,毅然放弃留在酒泉市工作的机会,来到阿克塞县,成为一名民族地区的人民教师。

  改革开放初期,阿克塞县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和谢忠斌一起来的一些同事相继返乡。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谢忠斌思想上也有过动摇,当晚上空荡荡的宿舍里只有他一人时,他思念千里之外的家乡,想念半年都见不上一次的亲人。多少个夜晚,他躺在床上不能成眠,但一想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和哈萨克牧民的信任,他下定决心,要像红柳一样,落地生根,耐盐耐碱,风吹不折,沙埋不掉,为高原戈壁带来希望。

  谢忠斌白天认真教课,晚上根据孩子们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在他的精心辅导下,孩子们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毕业会考时,他所带的班平均成绩高出别的毕业班许多,得到了家长们和同行们的高度赞许。

  辛勤耕耘 常怀为民之念

  1989年7月,谢忠斌调到团县委任职。他从每年春季牧民接羔开始,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牧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阿勒腾乡苏干湖村73岁的曲肯尔汗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那几年,从春天到秋天,海子草原上都有他的身影,帮助我们接羔,为我们调运饲草料,谁家遇到难处,都请他帮忙。”

  1998年,谢忠斌被组织任命为民主乡(现在红柳湾镇)党委书记。上任后,为让牧民们早日致富奔小康,他扑下身子为牧民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半个洼村有十多户群众在羊群承包前,属于农户,专门种植牧草。羊群承包后,他们无羊群、经济收入不稳定,生活过得比较艰难。谢忠斌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协调土地200多亩,帮助这些群众建起了日光温室,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并在县城建起了新居。

  哈萨克族牧民黑娄老汉至今忘不了谢忠斌对他的关心。黑娄家孩子多,羊群小,生活很困难。谢忠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为黑娄在红柳湾农业开发区划分了2亩地,并资助他修建了一座高标准蔬菜大棚,黑娄家的经济收入逐年提升,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黑娄老汉说:“没有谢书记,就没有我们一家人的今天。”

  2001年,牧民怀礼拜的孙子突生疾病,情况十分危急,谢忠斌得到消息后,连夜赶到牧区,将孩子及时送到县医院,使孩子脱离了危险。至今,怀礼拜老人遇见谢忠斌,总会邀请他到家中做客,并用哈萨克族待客的最高礼遇招待他。

  由于牧区生产的特殊性,牧民每年都要多次转场,为了减轻牧民负担,每逢转场时,谢忠斌都会专门安排乡政府工作人员腾出办公用房,方便牧民存放家具等物资,解了牧民的后顾之忧。

  开拓创新 常谋发展之策

  2001年,谢忠斌被任命为县委宣传部部长,他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宣传工作中。他策划制作了反映阿克塞发展变化及自然风光的电视专题片近20部,先后策划30多项重点宣传战役,邀请中央、省市30多家主流媒体的270多名记者宣传阿克塞的发展成就。十年来,刊发新闻稿件7300多条,宣传先进典型50多个。2004年7月,阿克塞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报告会成功在省城兰州举行,不仅让阿克塞县名扬全省,而且更加坚定了全县人民团结一心谋发展的信心。

  在谢忠斌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全县周末广场文化、阿肯阿依特斯弹唱会、群众自乐班等得到推广和普及,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日益丰富。他还组织人员深入牧区、家庭,收集整理了哈萨克民间文学《瀑布》及60多位作者的300多篇作品,为繁荣民族文学,传承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谢忠斌任部长以来,县委宣传部每年考评名列全县前5名,年终考核连续被评为一等奖。

  谢忠斌说:“红柳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炫耀和显露,而在于奋斗与奉献。”27年来,谢忠斌先后30多次获得省市级各种表彰奖励。无论在什么岗位,他始终坚持从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做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