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1 21:24 | 来源:新华网 2024 06/21 09:47:47 | 查看:3591次
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沈美)热爱,是一个热气腾腾的词,什么是热爱?热爱会持续多久?为了热爱,我们会做多少努力?在这个习惯了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又给热爱留了多少时间和耐心?
91岁的游本昌给出了这个答案。
“ 我好幸福哦!”正是这句质朴的感叹,戳中了太多人的泪腺。2024年2年10 日晚,CMG 第二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上,已是耄耋之年的游本昌凭借在电视剧《繁花》中“爷叔”的深刻演绎获得 “终身成就艺术家” 荣誉。这也让更多人将目光投向老一辈艺术家。在获奖时,游本昌表达了对从事演艺事业的幸福感,对于获得这份荣誉,他在致辞中自问:“终身成就我够了吗?我做到了吗?我尽责了吗?还有什么不够的?”
73年,这是游本昌正式入行到现在的时间,如果以时间计算热爱,他的热爱恐怕还要更早,时至今日,这份热爱也还在继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游本昌的故事让这句话具象化了。《论道平常心》第三期,新华网携手竹叶青茶对话老辈艺术家游本昌,聆听他对人生、对理想的思考与感悟。
不响 于无声中听惊雷
游本昌明明有剧抛脸的演绎能力,但却有着温吞如水的演艺生涯,他的人生经历似乎也恰好迎合了电视剧《繁花》中那句出圈的台词:“不响最大。”什么是不响?游本昌是这样看待的:“不响,不等于没有内容。恰恰相反,是丰富的内容。于无声中听惊雷。”
游本昌的“不响”是他的性格,也从侧面展现了他从始至终对演艺事业纯粹的热爱。1950年暑假,当时只有16岁的游本昌凭借在一个独幕剧《胜利之歌》的出色表演收获了当时南京文工团导演抛来的橄榄枝,但他选择先完成学业,第二年,高中毕业后的他考入南京工艺美术团,演艺生涯也由此正式开始。
“我对表演艺术的机会特别珍惜。所以到了话剧团之后,有很多老演员,我向他们学习。老老实实地跑龙套,因为我的理想就是这样,如果这台戏我的水平就够跑一个龙套,我就愿意跑龙套。”一路辗转进入中央戏剧学院的游本昌面对海量的专业知识,每天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
“角色无大小。”游本昌说。演配角几乎贯穿了游本昌的演艺事业,但无论何时,每接到一个新的角色,他依然会认真地细细琢磨。为了演好《大雷雨》中一个没台词的农奴角色,仅仅十几秒的演出,游本昌为此翻看了斯特洛夫斯基原著19个译本。
除了表演话剧,游本昌当时还钻研哑剧。“艺贵独创。你只要是新鲜的,你就能站住百花园地,百花盛开,哪怕是一朵小花——哑剧。”游本昌曾策划过一场专属哑剧晚会,开票不到90分钟就售罄,由于演出火爆,原定的3场演出后来又加演了6场。而也正是他的这次创新,让首届央视春晚的导演注意到了他,也就有了后来的春晚别具一格的演出哑剧《淋浴》,接连而来的,是饰演济公的机会,游本昌的“不响”终于迎来了“惊雷”。
不动 于寂静中方见非凡
电视剧《济公》在1985年播出后,火遍大江南北,游本昌塑造的济公形象深入人心。之后的几年,游本昌曾跟着中央代表团去各地演出。有一次在4500米海拔的西藏那曲,演出结束后,有几个孩子为他献上了小小的哈达并对他说,“济公”爷爷的戏没看够还想再看。当时西藏刚放完6集《济公》藏语版,这些话他深深地记在心里。
凭借“济公”带来的知名度,特别是游本昌敬业与虔诚的演绎,之后的演出邀约纷繁踏至,就在这期间,游本昌的妻子被查出癌症,他断然推拒了很多演出机会,陪着妻子四处看病。生活的变故也让他开始思考人生这一沉重的话题,作为一个演员,他究竟要带给观众怎样的故事?
游本昌始终记得初入行时,一位老同志说过的话:“文艺有三种功能:一是牛奶,它代表营养;二是白开水,可以解渴,这是生命的基本需求;三是毒药,我们绝对不能做毒药。”
1998年,他的20集《济公游记》和孩子们见面了。顶住了多方的压力,同时担任导演、主演、出品人的他终于把济公再一次带到大众的面前。在一次采访中,他提到了在西藏收到的那条小小的哈达,他说:“这是我所得到的最高的奖赏。”
之后,他在一些电视剧、电影里都有一些人物的出演,于他自己,他依然在学习、专注在演艺事业,但于大众而言,他再次归入寂静。
2009年,游本昌应邀参演了话剧《弘一法师·最后之胜利》。了解到这部话剧因无法走完全商业化道路而无法继续。当时,已经76岁高龄的游本昌出资买断,并组建了一个24人巡演团队。为了更好地演绎这个角色,80岁高龄时,他住进寺院体验生活。在近10年间,他一直坚持和年轻演员一起排练,国内外巡演达一百五十多场,演出打动了无数观众,该剧最终获得了文华奖,被加拿大等国家邀请巡演。
无欲 于喧哗中现平常心
此前,在备受瞩目的玉兰奖申报之际,游本昌提前联系《繁华》剧组,主动提出不参与白玉兰评奖申报。采访时问及此,游本昌说:“我已经拿了品质级奖了,很多人都够获奖的水平,就让青年们多多地得到鼓励吧。”
在游本昌看来,艺术的价值不在于获奖的多少,而在于对观众的真诚奉献和对艺术的不断追求。能够在演艺事业中感受进步、不断地突破,享受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不为名、不图利,游本昌践行着济公“济世为公”的处世哲学。据了解,2018年,游本昌创办了济公公益基金会,秉持“济公”精神,通过培养年轻演员、资助乡村教师培训、举办文化公益演出、捐助救灾等活动回馈社会;2019年,游本昌和女儿游思涵发起公益项目“种子计划”,从全国招募学员,提供免费的专业培训组成教师团走进乡村,发展美育教育,五年来,教师团已经走进全国10个县域的50多所乡村小学来进行戏剧美育教育,惠及师生3万多人。
对于人生,游本昌曾这样说过:“人生如登山,上一山过一山,山山相连。”
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在不断尝试新事物。他的人生哲学与竹叶青“心存高远、意守平常”的茶文化不谋而合。对梦想的赤诚热爱,对事业原则的不二坚守,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平常心。游本昌用生动的人生故事为大众诠释了“平常心”的内涵。
以平常心立身,守正创新,这也是中国茶业代表竹叶青的发展之道。据介绍,竹叶青茶从采摘到成品,需要经过38道精细的工序和116项严苛的检测标准。每一颗茶芽都经过精心挑选,只选取饱满鲜嫩的茶芽作为原料。这种对原料的挑剔和对工艺的严谨,正是竹叶青茶品质得以保证的关键。
竹叶青还通过多元化品牌宣传,不断触达年轻消费者,让传统茶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作为中国茶代表,竹叶青这种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和对品质的坚守,以及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是将匠人精神与企业发展相融合,这已成为其品牌文化的底色。在多年的积淀中,竹叶青用茶文化的视角回答了产业发展的命题。
“平常心”是不响,于无声中听惊雷; “平常心”是不动,于寂静中方见非凡;“平常心”是无欲,于喧哗中见淡泊。新华网携手竹叶青茶正式推出重磅访谈栏目《论道平常心》,与各个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深度对谈,通过他们的感人故事,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理念,带大众读懂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平常心。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