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科:续写一片叶子的“祁”迹

发布时间:2024-06-21 17:32 | 来源:安徽文明网 2024-04-29 14:38 | 查看:3549次

人物名片 

  王可科,黄山祁门门门红茶业有限公司制茶车间主任。37年来,始终坚守在制茶一线,努力推动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创新。2022年11月,被授予“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 

  人物寄语 

  坚守生产一线,坚持传统技艺,坚定创新发展,传递原生态“祁门香”理念。 

  4月24日晚上7时,220余公斤高山鲜茶拉进了黄山祁门门门红茶业有限公司的制茶车间,车间主任王可科抓起一把,在手中翻了翻、闻了闻。

  “每天来的鲜叶都不一样,所以要看茶做茶。看品型决定制作哪款茶,看水分决定萎凋多长时间。”王可科告诉记者,祁门工夫红茶制作技艺有17道工序,尽管很多工序已被自动化、智能化的机械所替代,但萎凋时间的长短、揉捻压力的轻重、发酵温湿度的控制等关键点,仍需要靠制茶师的经验来把握。

  1969年9月,王可科出生于祁门县凫峰镇,这里盛产茶叶,他的父亲和哥哥均是村里的制茶能手。除了家庭的熏陶,王可科在学校里也学习过制茶。

  “那个时候,我们上的中学就叫‘凫峰茶中’,初一、初二学习采茶、挖茶,初三学习制茶。”王可科回忆。

  1987年,初中毕业后,王可科应聘到镇茶厂。在收购鲜叶的过程中,他对不同品种的茶叶、不同季节的茶叶有了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在制茶过程中,王可科苦心钻研,虚心向厂里的老师傅请教,逐步掌握了每道工序的精髓。

  1993年,茶厂改制后,王可科与他人合伙将茶厂承包下来,后注册了黄山凫峰绿色食品开发公司,再后来变更为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在此期间,他在坚守祁门红茶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坚定走创新发展之路。

  在制茶技艺方面,参与了全国首条茶叶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的研制,申请茶机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在绿色发展方面,深入茶园讲授绿色防控知识,示范推广“绿肥+自然生草+有机肥”种茶模式,推动公司6000余亩茶园达到有机茶标准,并获得欧盟有机认证。

  2015年,在米兰世博会上,祁门红茶荣获金奖。作为打造金奖产品的骨干成员,王可科说:“这个奖是对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肯定,是对一代代祁门红茶制茶人薪火相传的褒奖。”

  2018年,王可科加入黄山祁门门门红茶业有限公司,并担任车间主任。制茶之余,他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祁门红茶的宣传推广以及制茶技艺的“传、授、教”等方面。

  作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可科先后奔赴合肥、上海、郑州等地,为茶艺专业学生授课。他创办了“祁门县王可科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7名徒弟,如今均已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制茶高手。作为中国商业史学会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研究员,王可科邀请该领域专家到祁门县考察,助力祁门县加入万里茶道申遗城市联盟。

  2022年,当选为黄山市第八届人大代表后,王可科积极为祁门红茶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鉴于祁门红茶在品牌运营上缺乏整体规划、标准不一等问题,他建议成立国有“祁门红茶茶业集团”,发挥国有企业引领作用,带动全县茶企做大做强。此外,他还提出了举办中国茗茶之都国际茶叶博览会、建立茶界名人馆、举办“凫绿”摘茶节等建议。

  “以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因此,祁门红茶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由‘解渴茶’到‘品味茶’的蝶变。”王可科告诉记者。(记者 袁中锋)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