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民族敬老院院长张黎利——奉献大爱的敬老之星

发布时间:2011-04-22 00:22 | 来源:河北文明网 2011-04-19 08:26:00 | 查看:2111次

  她顺应时代潮流,敢为人先,自筹资金办起了敬老院——保定市民族敬老院;她苦心办院,孝亲敬老八年如一日,书写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动人篇章;她和她的敬老院屡获殊荣——中华孝亲敬老之星、中国老年产业健康发展十大爱心人物、全国敬老模范单位…… 

  她就是张黎利,市民族敬老院院长。

  心怀大爱 与时俱进勇为先

  张黎利生于1968年,父母都是离休干部。从小父母就教育张黎利: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做人之根,百善之本,要尊敬、关爱老年人。正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张黎利后来的事业选择打下了根基。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张黎利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家庭对老年人的赡养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人们的养老观念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人不认为养老一定在家里,不少老人主动要求到养老院安度晚年,人们对社会养老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如何让老人们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渐渐成了她的“心事”。她把自己想办敬老院的设想与父母商量,得到了二位老人的大力支持。就这样,2003年初,张黎利放弃了大企业的优越待遇,自筹资金办起了敬老院——保定市民族敬老院。

  苦心办院 做儿女所不能

  市民族敬老院成立八年来,出现了许多感人事迹:张黎利被糊涂老人打,眼泪在眼圈里转,却依然和颜悦色安慰老人;服务员王雪云为方便照顾老人,晚上睡觉很少脱衣服,在给老人们擦屎接尿时从没嫌过脏;服务员苏俊征在老人大便发干的情况下,为了减轻老人痛苦,直接用手从肛门往外抠大便……

  敬老院从院长到每一位工作人员把苦和累藏在了心底,本着“老人的儿女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人的儿女做不到的我要努力做到”的精神,为老人们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凭着这份热忱,张黎利把市民族敬老院办成了一个由200多位老人组成的温暖、幸福的大家庭。

  八年来,张黎利的汗水、泪水都洒在了敬老院。她说:“这是事业,更是爱心。”每年盛夏时节,闷热的天气让院里的老人和工作人员都有些烦躁。可张黎利还是像往常一样,挨个检查房间卫生,并及时清扫。她说:“夏天敬老院的卫生最难保持,可为了老人的健康,必须加倍付出,才能保持清洁。”她整天忙碌的身影老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住在二楼的赵大妈家庭条件好,房间里有个冰箱。夏天时赵大妈每天都在二楼楼道里拿着一根雪糕等着张黎利,不看着她吃完绝不回屋。张黎利说:“每当接过赵大妈手中的雪糕,都无比幸福,老人们是把我当成儿女心疼了。”

  孝亲敬老 八年如一日

  从筹建敬老院至今,张黎利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极少歇双休日,下班时间也不固定。

  每天一上班,张黎利先到各屋走一趟,帮助护理员收拾卫生,同时还要观察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陪情绪不好的老人聊会儿天,直到把老人逗笑。当走完80多个房间、看完所有老人后,午饭时间就到了。一位护理员说:“她自己根本吃不了几口饭,只顾照顾老人们,一会儿喂这个一口汤,一会儿给那个夹口菜。”

  下午,张黎利还要为老人们的生活琐事忙个不停,晚上9点以后回家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张黎利说:“别看这些工作说起来简单,可是在我看来哪儿也马虎不得,因为一点失误就有可能会伤害老人和他们的子女。”

  谈及自己的家庭,张黎利深感愧疚。2006年3月,张黎利的父亲和敬老院的一位老人同时生病住进医院,因为老人没家人照顾,张黎利就一直守在他身边,直到脱离危险,而自己的父亲直到出院她都没顾上看一眼。“我觉得敬老工作不只是经营,更是爱心。只有见到老人们能干净、舒适的生活,我才能安心。同时我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关心老人、呵护老人,将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张黎利说。(于庆玲)

(责任编辑:祁建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