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5 12:24 | 来源:新华网 2024 02/03 10:08:06 | 查看:2013次
新华社西宁2月3日电(记者李琳海)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多年来,位于世界屋脊的青海全力守护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良好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
33岁的才让东周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泽曲国家湿地公园的一名湿地生态管护员,平日他负责巡护的区域是泽曲观鸟点。隆冬时节,顶着高原的寒风,他每天都要参与生态巡护。该湿地公园内,像他一样的湿地生态管护员共有22名,合力保护着湿地生态。
才让东周说,这个湿地公园有黑颈鹤等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冬春季节,成群的赤麻鸭和斑头雁在这里栖息。“每到夏季,湿地成为黑颈鹤迁徙途中的‘中转点’和‘加油站’,阵阵鸟鸣让草原充满生机。”
1月30日,泽库泽曲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管护员们在进行日常巡护和记录。新华社记者 李琳海 摄
泽库泽曲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三江源水源涵养重要区,属于青藏高原典型的高寒湿地,泥炭资源丰富,占地面积16915.48公顷。泽曲河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像一条盘旋的银蛇镶嵌在草原上。
黄南州泽库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局长马尔沙说,近年来,当地政府共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170万元,截至目前,恢复植被5135亩,维护巡护道路43公里,水系贯通21处。2023年,该湿地公园被国家林草局认定为国家重要湿地。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处处长马建海说,近年来,青海省积极推进湿地资源管护,2023年青海省林草局争取各类湿地保护项目资金7247万元,分别实施了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等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19项,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各类湿地公园为补充的湿地保护地体系。
水清岸绿,鸟鸣啾啾,高原大地上的一处处湿地,展现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德曲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密布的水网时而交错,时而融汇,渐渐汇聚成汹涌澎湃的长江一级支流——德曲河,成为曲麻莱主要水系之一。
该湿地公园主要由昆仑山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等组成,常年积雪的山峰很多,冰川发达。日夜奔腾的德曲河,维系着其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38岁的永丁次成是曲麻莱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家住曲麻莱县巴干乡麻秀村,他们的草场就位于德曲源国家湿地公园内。2012年,他在当地注册了峻达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当地牧民一起保护湿地。
“13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湿地公园里,捡拾垃圾、救护动植物、用镜头记录珍稀野生动植物生长状况和活动影像,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植物分布与活动规律的研究和有效保护,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永丁次成说。
湿地生态治理是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举措。记者近日来到青海湖鸟岛国际重要湿地时,湖面上漂浮的碎冰如同破碎的琉璃,与纯净的蓝天和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呈现出变幻莫测的湖冰盛景。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科副科长魏启超说,近年来,当地政府先后投资2.5亿元实施青海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监测体系建设、保护能力建设等重点生态保护项目。针对青海湖水位上升新生生态环境问题,投资9505万元持续推进刚毛藻水华治理,治理面积2000余公顷,打捞刚毛藻9.94万余吨。
通过持续保护,目前青海湖水体面积达4546.99平方公里,水位3196.72米,水质优良率达到100%,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60%,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万吨,鸟类种数288种,栖息水鸟60.6万只,普氏原羚3400余只,高原独有的“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趋于平衡。
“我们将通过努力,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杜平贵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