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4 14:52 | 来源:山东文明网 2024-01-23 15:27:00 | 查看:2196次
1月16日,一场降雪飘落,位于大汶河之滨的宁阳县蒋集镇郑龙村满目“银装”。在村民田二妮家中,嫂子黄昌华细致地为身体瘫痪的小姑子田二妮梳妆,这样的坚持,已经持续了28年。28年的坚守殊为不易,既是亲情使然,更是品性的见证。黄昌华的无私奉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她荣登2023年“中国好人榜”,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嫂子是我的恩人”
1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田二妮家中时,黄昌华正在忙碌,各种活计手到擒来、干净利索。今年51岁的黄昌华话语不多,脸上写满了庄稼人的朴实。面对采访镜头,她有些茫然,只说自己干了分内的事,不值一提。心细的田二妮接过话题,讲述了她眼中的这个给予她“新生命”的嫂子。
黄昌华(右)和田二妮聊家常
“嫂子是我的恩人,如果没有嫂子,我可能活不到现在。”田二妮说,1994年冬天,她去河堤里干活,拉沙时一棵树倒下,重重砸在了她身上。这次意外让田二妮胸椎骨折,虽然命保住了,但她失去了行动能力,从此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突然降临的不幸,给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也让田二妮遭受了严重的心灵创伤,她以泪洗面,感觉人生无望。
黄昌华为田二妮梳头
转变出现在嫂子黄昌华嫁到田家。1996年,23岁的黄昌华经人介绍,同田二妮的哥哥结婚,给这个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笑声。“跟二妮哥哥领证时没想那么多,虽然二妮瘫痪,但来到这个家里,只要过得和气就行。”面对其他人的提醒和担忧,黄昌华这样说。面对瘫痪在床的小姑子,黄昌华不嫌脏不嫌累,面带笑容安慰田二妮不要有顾虑,安心养病,好好锻炼,坚强面对生活。炎热的夏天里,黄昌华害怕小姑子长痱子,一天几遍地给她擦洗,黄昌华勤快,小姑子的房间也总是干干净净,每天的穿戴整整洁洁。因为长期不能行走,田二妮有时心情烦躁,甚至发火,但黄昌华总是任由小姑子耍性子,再温柔地开导她、劝慰她,直到小姑子高兴起来。就这样,在嫂子日复一日地鼓励下,田二妮开始振作起来,黄昌华则开启了“一人多职”的高强度生活。
“嫂子是我们家的恩人”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田二妮经人介绍结了婚,并于2008年生了一个女儿,黄昌华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田二妮的女儿,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无微不至,还接送孩子上下学、买学习用品、辅导作业,对孩子倍加呵护。后来,村内连片建设居民楼,黄昌华考虑到照顾小姑子方便,便和丈夫将房子买在了妹妹家对门。黄昌华每天早上,先去小姑子家,帮她洗脸、梳头,做好早饭后才下地干农活。黄昌华的婆婆上了年纪后身体一直不好,黄昌华在照顾小姑子的同时尽心尽力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后来,黄昌华的公婆先后去世,80多岁的爷爷患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由于丈夫外出打工,黄昌华与叔叔们一起轮流照顾爷爷,轮到谁家,老人就吃住在谁家。黄昌华一边耕种6亩土地,一边照料两个孩子,同时看护小姑子和老人,所有担子“一肩挑”。2018年,爷爷安详离世。
“这么多年,嫂子不仅照顾我,还照顾我年迈的爷爷奶奶、父母以及我的孩子、我的家庭,对两个家庭倾注了所有。”回忆起过往,田二妮眼里含泪,她说:“嫂子是我们家的恩人。”
人人称赞的“孝老爱亲”模范
二十八年,弹指一挥间,岁月让昔日满头青丝的黄昌华鬓角染霜,她还是日复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小姑子。“我一直把二妮当成亲妹妹看待,把外甥女当成亲闺女,这一路走来,困难很多,但我都坚持了下来。”黄昌华说,在她看来,现在小姑子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她们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言传身教下,黄昌华的孩子以及田二妮的孩子十分懂得“孝老爱亲”。黄昌华经常叮嘱孩子:“姑姑行动不方便,平时多陪姑姑聊聊天、解解闷。”如今,黄昌华的孩子只要有空就帮助妈妈照顾姑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我和孩子也常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始终铭记恩情。”田二妮说。
在郑龙村,提到黄昌华,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哥嫂对妹妹这么好,从没有一句怨言,我们都挺感动的。她的感人事迹广为传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郑龙村村干部田丽华说。黄昌华的这种“孝老爱亲”美德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事迹被媒体多次报道。近年来,黄昌华先后获得2022年度“最美宁阳人”“泰安好人”“山东好人”,并荣登2023年“中国好人榜”。在乡亲们看来,黄昌华身上闪耀的责任和担当,诠释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真正含义,用点点滴滴的真情解读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是人人称赞的“孝老爱亲”模范。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