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15 00:03 | 来源:华商网 2008年01月19日 04:28:13 | 查看:5757次
郭永胜16年身体力行书写“善”字,累计捐款100多万元
郭永胜(左三)在车间里同工人用手语交流 本报记者 蔡勇 摄
爱心素描:郭永胜,西安华亚电子公司董事长,曾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他的华亚电子是一家福利企业,61%的员工都是残疾人。16年来,他身体力行地书写着一个“善”字,累计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100多万元。
公司就像残疾人的家
“哦!这个是漂亮的意思!”1月17日上午,在“华亚电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郭永胜用手语跟聋哑职工冉艳愉快地进行着交流。冉艳掰着郭永胜的手指,告诉他“漂亮”应该这么表达。在冉艳的周围,是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的职工,他们大多都是聋哑人。郭永胜的“华亚电子”是一家福利企业,58名职工中残疾员工占到了61%。
郭永胜给这些残疾人办理了“五金”,还有误餐费、交通费、书报费、锻炼费、寒暑假补贴费等各项福利,残疾职工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很多员工在这里一干就是10多年,有的员工中途离开后,又千方百计回到公司。
他用善与爱给残疾人提供了施展才干的平台,他的“华亚电子”也成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和西安市著名商标,独家生产的SZS增视仪主治儿童弱视、斜视、近视等,产品从最初的1种发展为10大类80多个品种,获国家专利54项。公司年产值上千万,创利税100万元。
苦难的童年造就慈善家
向记者讲述他的童年时,郭永胜潸然泪下。他的父母都是工人,兄弟姊妹共4人。刚一出生,他的左眼就患上先天性弱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家家都吃不饱,10多岁的郭永胜家境更为困苦。家里没有煤烧,他就去垃圾堆里刨别人家未烧尽的废煤。家里没啥吃,郭永胜常常骑自行车到很远的郊外去捡菜地里没有挖净的白菜。“从那时起,我就看不得别人穷。”郭永胜认真地说,儿时的经历也许是他跟慈善结缘的原因。郭永胜常跟别人讲起的一句话是“活着去慈善”。他说,人总要死的,但要死得其所,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回报社会。可能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在能力内尽力去帮别人,这个人就是一个慈善家。郭永胜就在用毕生的精力书写着一个“善”字。
投身慈善累计捐款100多万元
当渭南遭受多年不遇洪灾后,郭永胜开着车4下渭南,将1万个馒头、580箱方便面和2000件棉衣,迅速送到灾民手中,感动了众多灾民;2003年非典,郭永胜率先拿出2万元捐给在北京抗击非典的医务工作者;他还资助“红凤工程”,帮助23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架桥修路、扶持山区残疾人……
武汉有一个名叫林琼敏的女孩,她下肢残疾,跪着上学长达12年。从报纸上知道这个消息后,郭永胜拿出2万多元,先在武汉为她做了手术,随后又把她接到西安,为她装上假肢。这个花季少女终于像其他女孩一样“亭亭玉立”。
多年坚持不懈做善事,郭永胜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他先后被评为省、西安市劳动模范,获得中国公益事业百优功勋人物、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等。前香港特首董建华、现任澳门特首何厚铧还曾分别为他题词:“华人慈善家”、“慈善大使”。“办企业,忧天下忧;为社会,乐天下乐。”这是郭永胜的办企业和做人的信念。如今,他将目光投向更多充满爱心的人,希望能动员更多人参与慈善,“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不枉此生。”
本报记者 卢红曼
寻找我们身边的慈善小人物
本报讯(记者 卢红曼)您的身边是否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虽然并不富有,但却坚持长期做善事。从今日起,本报“2007陕西慈善榜”评选活动寻找我们身边令人感动的慈善小人物。
如果您的身边有令人感动的爱心故事,如果您的身边有低调的慈善小人物,或者您曾受过别人的帮助,生活得到了改善,也请将您的故事讲给我们。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
拨打电话:029—88429371(上午9:00—12:00,下午2:00—5:00)
发电子邮件:jingjixinwen2006@163.com
同时,本报“2007陕西慈善榜”评选申报环节将于1月24日结束,请爱心企业抓紧申报。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1楼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2011-03-20 21:55:23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