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14 00:06 | 来源:东北网 2011年02月25日 15:03:52 | 查看:2134次
朱术华(中国好人网配图)
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她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玫瑰的娇艳,没有荷花的清高,但她却有青松的傲然,有小草的坚毅,三十多年如一日服侍患病的婆婆,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镇。她细心地呵护她的爱情,精心地照料她的家人,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她就是肇源县福兴乡复兴村的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朱术华。只要提起朱术华,邻里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
她出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她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朱术华的丈夫是家中的独子,她的婆婆在23岁时就守寡,一个人带着独生子艰难地生活。在朱术华结婚之前,婆婆就因骨质疏松症导致腰椎骨折,落下了行动不便的后遗症,后来又患心肌梗塞和脑梗塞而导致全身瘫痪,到最后甚至丧失了语言功能。丈夫把母亲有病的情况全都告诉了她,并且多次要与她分手,对她说:“你还是另找他人吧,我很爱你,但我不想看到你过于操劳,不想因为我的母亲拖累你而毁掉你的幸福,我母亲因病造成不幸与痛苦,就让我一个人承担吧。”可朱术华却深情地说:“我既然爱你,就要与你风雨同舟,这也许是上天对我命运的安排和考验吧;我既然决定了嫁给你,你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咱俩的母亲,她老人家前半生已经够不幸的了,我们一定要让她的后半生过得幸福、开心。让她尽量减少痛苦,尽一份做儿女的孝心。”朱术华的一番话,让丈夫热泪盈眶,并且永远镌刻在了心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术华默默地兑现她婚前的承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清理老人用的痰盂、给婆婆喂饭,为婆婆清洗身子,有时还带上一次性手套给婆婆抠便……这就是她真实的生活。朱术华的婆婆虽然有孝顺的儿媳侍候着,但她还是感觉自己成了家里人的拖累,看着一天天消瘦下去的儿媳,她逐渐消沉,愁眉不展,茶饭不思。朱术华看到婆婆这样,便和丈夫商量,发动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以及婆婆能谈得来的人,让他们跟婆婆谈心,帮她走出阴影。就这样,每天晚饭后,她都把一天的趣闻趣事讲给婆婆听。婆婆失眠症发作时,她在身边一遍又一遍哼唱着婆婆爱听的小曲直至她入睡。周末,她还让孩子陪婆婆说话,给她讲笑话,让她开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婆婆终于又树立了生活的信心。长时间的和睦相处,朱术华同婆婆有了许多的相似之处,如一样的性格、相同的爱好、喜欢一样的颜色等。婆婆常对邻里说“这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气,我才有了这么个好媳妇,我这个媳妇就是我的女儿啊!”三十多年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没红过脸,从没发生过争执。耳濡目染,孩子也争着孝顺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逢年过节或奶奶的生日都要给买上点小礼物。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朱术华的婆婆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为了生活,朱术华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出去挣钱养家,她不得不天不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务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婆婆有晚餐喝一点点酒的习惯,朱术华就每顿晚餐都要为婆婆备一杯酒;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三十多年来,朱术华从来不敢住在外面,到十里八乡喝酒,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有次内侄婚庆,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带到了娘家,让婆婆感动地逢人便夸奖她有个好儿媳。婆婆胃口不好,她变着花样做菜吃;婆婆情绪不好,她想着法子讲笑话;因语言障碍不能说话,她试着学打哑语与她沟通。如今婆婆只要一比划她就知道她想说什么,连她的丈夫都自愧不如。
近几年,家境日渐宽裕,朱术华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为婆婆买了一台微型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排忧解闷。去年3月,婆婆住进医院,吃喝拉撒全要人来护理,大小便都在床上解决,一天好几次,每碰到这种情况,朱术华不躲不闪,帮婆婆擦洗好身体、换好衣服床单,让婆婆干干净净地躺在床上。每当说起这事,邻居都感叹不已:“为照顾婆婆,你可是尝尽了艰辛。”但朱术华总是淡淡地一笑,说:“人都有生老病死,我只是尽了自己做儿媳妇应尽的责任。”平谈的言语中,却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美德——孝道。其实,人的一生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朱术华用三十多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复兴村的村民都夸朱术华孝顺,她总是微微一笑,真诚地说:“人都有老的时候,我这么做都是应该的。”朱术华是这样理解“孝顺”的:花钱为老人买喜欢吃的、喜欢喝的、喜欢用的东西叫“孝”,让老人不怀疑、不生气、不担心叫“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朱术华总是让婆婆吃得开开心心,穿得干干净净。在复兴村周边,大家都知道朱术华的名字,婆媳如同母女,婆婆叫她从不叫大名,总是亲切地、甜甜地叫“华华”。“一个做儿媳的能得到婆婆这样的疼爱,是多么荣耀和幸福啊!”朱术华这样真切地坦露着自己的心声。朱术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种大爱的意义。孝顺是一种储蓄,期限到了,总是能兑付的。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
在生活中朱术华又是个有远见肯吃苦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给婆婆看病和供孩子读书,日子过的越来越紧张。朱术华就与为人忠厚的丈夫商量:“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只要能挣钱,再苦再累的活我们也不怕。”丈夫听完后默默点头,同意了妻子的想法。朱术华在家种田养猪,家务活料理得井井有条。她不满足于家里原来种的8亩田,又租了别人家几十亩田耕种。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朱术华一年养四、五十头猪,她一天到晚忙碌着。她起早贪黑,一年辛苦下来能挣7000多元。经过努力日子逐渐好转。然而,前年一次不幸的车祸夺去了她丈夫的生命,这对她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伤心欲绝的她曾几度想过自杀,随丈夫而去,可一想到那个孤苦伶仃的比她还痛苦、还需要她去照顾需要安慰的可怜的婆婆,她就又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没有倒下,朱术华坚强地站起来了。她说:丈夫走了,还有没完成的心愿,那就是对婆婆的照顾,对儿女的期望,她会一个人扛过来,要担起所有的责任,不能流泪,不能向困难低头。靠着这个信念,朱术华用她那单薄的身躯撑起了那个支离破碎的家。有人看她带着患病的婆婆艰难地度日都很同情,有热心人就帮她介绍对象,她说什么都不肯,因为她要照顾患病的婆婆,她说:“如果有谁愿意娶我,必须带上我的婆婆,否则无论多好的条件我都不嫁。”多么善良的农家妇女!街坊邻里无不伸出大拇指夸她是个好媳妇!
朱术华无私奉献,勤俭持家,尊老敬老、任劳任怨,是个好妻子、好儿媳,她为传承传统文化、创建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迎风而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