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老奶奶攒下13万颗红豆,背后的故事很暖心!(组图)

发布时间:2023-10-07 16:37 | 来源:山东文明网 2023-09-13 14:47:00 | 查看:2305次

在山东省东营市,有一种温暖叫我在“晓凤义务理发室”理发,这种温暖源自晓凤义务理发室志愿服务队队长——82岁的赵晓凤。

从1人到300多人,从1家店到18家“工作室”,她50多年坚持义务理发,用坏了上百把推剪,爱心行程累计达16万公里;每次理完发,大家就会在瓶里丢一颗红豆。现在,一排排瓶子里,攒了超过13万颗。

13万颗红豆代表着13万次的爱心播撒。宋星刚 摄

1969年,赵晓凤跟随丈夫来到胜利九二三厂(现胜利油田),插秧、干农活,繁重体力劳动之余,她看到石油工人生活条件艰苦,头发长了没地方修剪,便自告奋勇利用午休时间在田埂上帮大伙理发。这一干,便是50多年。

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一把推子,几十年如一日,她为邻里街坊义务理发,理发工具用坏了近百把,一摞又一摞的结对帮扶理发手册记录了她的爱心轨迹。

《理发记录册》里记载着赵晓凤的爱心轨迹。宋星刚 摄

198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晓凤注意到,自己家小区里有一些瘫痪在床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及病人,他们常年待在家中,头发总是不方便修剪。看到这种情况,赵晓凤心生怜悯,自此她便决心义务为这些老人按摩、理发。萃苑社区居民琼犀因脑血栓瘫痪在床,赵晓凤得知情况后就每月上门为其理发。

张信荣是“晓凤义务理发室”的“老顾客”,从2001年起,她便时常找赵晓凤为自己修剪头发。“以前腿脚好使,自己就能走到晓凤家里去理发,这两年身体不行了,只能打电话叫她们来。”张信荣说,晓凤很心疼她,每月的28号左右总要来一趟,还时常给自己带些好吃的,风雨无阻。

理发时,赵晓凤有时甚至还需要趴地上、跪地上,一个姿势要坚持个把钟头,长年累月,赵晓凤的脊柱逐渐发生了侧弯。赵晓凤有专门的记录本,每月理发的时间记得清清楚楚、密密麻麻。像琼犀这样的老人,赵晓凤帮助过的有上百位……赵晓凤说:“只要我活在这个世上,就一定把晓凤理发室的队伍带好,为那些老人和瘫痪的病人做好服务。”

赵晓凤(右)和志愿队的队员们为老人义务理发。宋星刚 摄

2011年,在社区党组织的帮助下,以赵晓凤名字命名的“晓凤义务理发室”正式成立。后来,“晓凤义务理发室”不断扩大,理发室成员规模从最初的1名志愿者发展为现在的300余名,服务范围更是从辛店街道萃苑社区辐射至学校、敬老院、周家村、刘家村、牛庄镇乃至全省各地。每周五,赵晓凤还要组织“晓凤义务理发室”的志愿者们召开会议,总结近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内容,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当地居民服务。

如今,“晓凤义务理发室”已发展到18家,这支平均年龄75岁的志愿服务团队,服务项目由单一的理发扩展到了按摩推拿、收拾卫生、心理疏导等。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到30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队长,对公益近乎“偏执”的赵晓凤始终秉承“帮助他人、传递爱心”的信念,用行动践行着钟爱的公益事业。

赵晓凤(右三)和她的义务理发志愿服务队队友们。宋星刚 摄

“他们老是说我80多岁了,我不爱听。我觉得我还是18岁,能干!”暮色四合,电话铃声响起,赵晓凤赶忙背上工具包出发。夕阳洒在她身上,映在墙壁上,还是坚挺的腰身,匆忙的步履,只是肩膀高低得厉害。

“赵姨,这么晚了,还入户理发去?”赵晓凤笑笑,哼起那首《党叫干啥就干啥》,渐渐消失在暮色里。

赵晓凤在为社区居民义务理发。宋星刚 摄

除了每天坚持做公益外,赵晓凤还定期到学校、企业开展宣讲。翻开其珍藏的一本纪念册,上面工整地记录着胜利一小的孩子们与她之间的“约定”:“赵奶奶,您言传身教,我们也会继续发扬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我会把您说的话铭记在心,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为民服务的“星星之火”还在不断“续燃”。

2023年第一季度

赵晓凤入选“中国好人榜”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