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2-18 08:43 | 来源:重庆商报网 2011-2-15 | 查看:1672次
日本公布2010年经济数据 首次全年被中国超越 自1968年以来首次失去第二大经济体地位
经过三十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10年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这也是1968年以来日本经济首次退居世界第三。
事实上,中国经济规模从去年第二季度起就超过日本。当时的数据显示,日本第二季度的GDP为1.28万亿美元,而中国的二季度GDP为1.33万亿美元。
中国人均GDP仅日本1/10
美国《华尔街日报》用“一个时代的结束”来形容这一历史性时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袁钢明昨天再次强调,国际上衡量国富国穷的指标是人均GDP,“目前中国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国内媒体应该淡化这一变化,避免国际舆论借机再度炒作‘中国经济威胁论’”。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也表示,“以国家为单位来说,中日两国的GDP出现了逆转,但是按每一个人的平均值来说,两国还相差近10倍,日本的人均GDP还是很高”。
日本经济收缩只是暂时的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日本经济收缩的主要原因是,约占GDP中60%的个人消费减少。尤其是去年9月对环保车辆的补助告终使轿车的销售量下降,给个人消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美国《商业周刊》对此报道称,日本公布的GDP数据证实了中国经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强调了作为日本邻居的中国是日本经济增长的源泉,也突出了中国不断上升的经济地位。考虑到中国和美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拉动日本的出口,预计日本经济的季度收缩只是暂时的。
彭博社援引26名经济学家预测数据报道,日本经济本季度有望恢复增长,增幅为0.6%。到2011年第四季度,这一数值可望上升至1.9%。
英国巴克莱资本公司日本首席经济分析师森田京平(音译)说:“这是暂时下滑,(后续)经济增长可能超过投资者对本季度和下季度的预期。出口下降低于预期,只要亚洲经济体持续繁荣,出口将持续增加。”
专家说法
从国富走向民富更重要
虽然美国《华尔街日报》评价称,“此次新排名标志着作为全球增长引擎的中国和日本分别开始崛起和衰落”,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袁钢明昨天再次冷静强调,“中国还是一个‘穷国’的事实并没有改变”。
怎样看待世界第二?
中国“穷国”事实没改变
对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官方表现得较为平静。据日本媒体最新消息,日本经济财政相与谢野馨于同日就此做出回应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日本不与中国争GDP排名,而是为了使日本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对于国际舆论的评述,袁钢明昨天再次强调,国际上衡量国富国穷的指标是人均GDP,“目前中国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中国还是一个‘穷国’的事实并没有改变,国内媒体应该淡化这一变化,避免国际舆论借机再度炒作‘中国经济威胁论’”。
如何避免未富先骄?
应用钱做对生活有利的事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在部分国家,中国人普遍被认为是“不理性花钱的人”、“只要拿钱可以不讲道理的人”,百姓们应用钱去做真正对生活、健康有利的事情,而不仅仅是炫耀。因此如何冷静客观对待中国经济的地位与现状,避免“未富先骄”、“未富先奢”,显得尤为重要。
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测算,晚清时期(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2.9%,可见经济大国与经济强国不一定能画上等号。
未来增长潜力如何?
中国经济发展要靠效率驱动
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究竟在何时在经济上超越美国,取决于中国远高于美国的增长率还能持续多久。
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表示,中国人均GDP近4000美元,经济发展已经从要素驱动进入效率驱动阶段,在此阶段不仅需要简单地调动要素所有者提供要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投资的积极性要调动起来。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称,中国经济将在今年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传统行业去产能化基本结束,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全面上升,消费和服务业全面兴起。
如何从国富走向民富?
中国需加快收入分配改革
中国经济蛋糕在不断变大的同时,如何公平分配这块“大蛋糕”,缩小收入差距,从国富走向民富,一直来是学界与社会关注焦点。
国际知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财富规模较上一年增长28%,达到5.4万亿美元,中国已有67万户百万美元资产家庭,位列全球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虽然中国富裕家庭的数目在迅速扩大,但是中国距离成为富裕国家仍有不少差距,富有家庭占全国的比率仍然非常低。中国内地百万美元资产家庭只占中国总家庭数的0.2%。而在日本、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一般是5%的家庭控制国家50%至60%的财富。
“GDP健康增长非常重要,但如何让普通老百姓切实感受到GDP增长对于生活福祉的改善,更为重要,这才是增加GDP的根本目的。”袁钢明认为,中国经济需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
新闻链接
日本当年如何增长
日本当年怎样衰退
日本政府1986年发表“面向21世纪产业社会长期设想”,提出以对外实现“国际水平分工”,对内实现“知识融合化”作为产业结构的新发展方向。经济发展路径的“出口战略”以及积极宏观策略和政府扶持产业发展等调控措施,使得中日两国经济增长模式极为相似。
1960年,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场新经济运动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1968年,日本成为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到1973年,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日本从此诞生和形成了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产阶层。
日本当年怎样衰退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土地投机的热潮高涨,地价、股价联动,资产价格循环上涨。但到1991年春,伴随着经济减速,泡沫破灭:土地和股市投机的不动产企业、建筑公司大都陷入破产倒闭、土地担保融资银行产生大量坏账、金融机构接连倒闭,即后经历所谓“失去的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所谓的“失去的十年”并非是失败的典型。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失业率仅为3%左右,是美国同期失业率的一半;在所谓“失去的十年”里,日本实现广泛的医疗保险,收入不均维持在较低水平,预期寿命全世界最高,婴儿死亡率和犯罪率都很低。
小资料
2005年
中国GDP增加16.8%,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2006年
中国经济规模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2007年
中国GDP数值增幅为13%,一举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