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1 19:07 | 来源:新华网 2023 08/09 19:55:22 | 查看:5607次
新华社天津8月9日电 题:特写:生命之堤
新华社记者李秉宣、尹思源
武警天津总队某支队官兵在子牙河天津静海段搬运沙袋加固堤坝(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秉宣 摄
“刘老庄连”“抗洪抢险突击队”“模范卫生队”……一面面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大堤上。
装沙、扎口、搬运、垒筑……红旗之下,官兵们挥汗如雨,喊着号子加固河堤。
8日,海河流域大清河、子牙河台头段水位持续上涨。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民生村,与洪水仅一堤之隔。
数公里的河堤,与加固后的大清河围埝一起,形成了守护民生村等4个村庄的“生命之堤”。
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铁军旅”、第81集团军某防空旅的两千余名官兵,正在这段总长8公里多的“生命之堤”上加固堤坝。
“铁军旅”是一支传承了“叶挺独立团”英雄血脉的部队。在抵达这次任务点位之前,该旅已经在河北省白沟河任务区奋战多日。
武警天津总队某支队官兵在子牙河天津静海段垒筑沙袋加固堤坝(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秉宣 摄
他们闻“汛”而来,于7日傍晚抵达天津。受领任务后,千余名官兵没有休整,于8日5时许登上大堤,开始作业。
“工作量很大!平均每人要搬运260个沙袋,垒筑4延米的堤坝。”现场指挥员张兴民一边拿着对讲机指挥各营连,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在该旅“刘老庄连”任务区,戴着“党员突击队”袖标的二级上士孟晗正带领大家装沙筑堤。“刘老庄连”连长、指导员及大部分官兵远赴国外执行维和任务,目前全连只剩下不到一半人。
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老兵,孟晗主动请缨,带领战士们奋战在抗洪一线。
武警天津总队某支队官兵连夜在子牙河天津静海段搬运沙袋,对沿河堤坝进行加固(8月8日摄)。新华社发(胡东润 摄)
“就算只有一个人,我们‘刘老庄连’也要坚决完成任务!”孟晗说。
正午,几片云暂时遮住骄阳,天气闷热。
连续奋战近8个小时,“模范卫生队”特诊技师、二级上士赵鑫的衣服干了又湿,脸颊和胳膊晒得通红。
除了担负全旅的卫勤保障任务,赵鑫和连队其余9名女兵主动请战:挺在一线,装沙筑堤。
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铁军旅”女兵在大清河天津静海段装填沙袋加固堤坝(8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秉宣 摄
“男兵能干的我们都能干。”赵鑫说。
穿过民生村就是大清河围埝,这里是守护台头镇的“第一道防线”。围埝北面的蓄滞洪区已是一片汪洋。
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防空旅营长郭纳站在堤坝上回头望。在他身后,民生村的村屋院落幽深静谧。看了一会儿,郭纳擦了把汗,不觉加快了装填的动作。
在筑堤的队伍中,一个身穿旧式作训服和作训靴的人格外显眼。
家住天津市河北区的赵梓智是一名退伍3年的老兵。听说老部队要来天津防汛抗洪,他第一时间和连队取得联系,申请加入抗洪队伍。
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铁军旅”官兵在大清河天津静海段装填沙袋加固堤坝(8月8日摄)。新华社发(杨仕伟 摄)
“不论走到哪,我都是一个兵。守这里,就是守家乡。”赵梓智说。
从大清河向南驱车5公里,子牙河北岸的筑堤队伍同样干得热火朝天。
武警天津总队某支队一中队中队长张龙飞和战友们,用4个小时完成了100多米的堤坝加固任务。
顺、压、挤、盖,这是张龙飞总结出的筑堤经验。“用这样的技巧筑堤,既可以保证堤坝摆成梯型,也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堤坝强度。”他说。
从高空俯瞰,白色的堤坝和绿色的队伍,如两条巨龙拦阻着浑黄的河水。
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铁军旅”官兵在大清河天津静海段加固堤坝(8月8日摄)。新华社发(杨仕伟 摄)
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防空旅官兵在大清河天津静海段装填沙袋加固大堤(8月8日摄)。新华社发(陈龙 摄)
在子牙河天津静海段,武警天津总队某中队指导员为任务官兵加油打气(8月5日摄)。新华社发(胡东润 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