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9 21:35 | 来源:浙江文明网 2022-07-28 09:52:09 | 查看:228次
萧山日报 记者 盛凤琴 顾思扬 通讯员 姚宇慧
闻堰街道有个孙大叔,是一个热心肠,捐资助学的公益行动已经做了整整十年。这个孙大叔本名叫孙坚,是闻堰街道黄山村人,也是杭州一家劳务公司的老总。
这个孙大叔很低调,十年来助学用的都是“孙大叔”的名字,就连他所在村的村书记都不知道他默默助学的事。孙大叔还很“倔强”,他的助学帮扶并不是单纯的出钱资助,而是亲自来到孩子们身边,看看山里的孩子们是否吃饱穿暖了,缺啥少啥了,按照孩子们的需求来添置。
十年来,他的足迹已经遍布丽水、缙云等地的30多所山区学校,累计捐款捐物达百万余元。不仅如此,在他的带动下,他身边聚集了千余人次爱心人士,这份来自萧山的关爱,温暖了山区200多个孩子的心。
点亮山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什么是幸福?
有人觉得,大富大贵是幸福;有人觉得,功成名就是幸福。
可孙大叔觉得,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幸福。而助学,就是孙大叔想做的事情。
7月26日,记者来到闻堰见到了这位孙大叔,对于此次采访,孙大叔还有点不好意思。他说:“我们能做的只是尽点微薄之力,让大山里的孩子吃饱穿暖,让他们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昨天,又有60床床上用品寄往丽水一所山里的小学,作为开学礼物送给孩子们。”
这份“开学礼物”,购买床品的费用出自孙大叔大儿子所在学校的义卖筹集款项,学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义卖款用得更有意义,于是找到了孙大叔,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成功结缘山区的孩子们。
扶今天,更扶明天。说起自己的助学之路,孙大叔打开了话匣子。
2013年的春天,孙大叔无意中从收音机中听到有关助学活动的新闻报道。从此,一颗公益助学的种子悄悄在他心中种下……
“最开始我只是纯粹地向一些慈善机构捐钱。后来发现,一定要自己到学校实地真正看过,才能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来到一所小学,天气那么冷,却有孩子穿着凉鞋,脚指头露在外面,冻得通红。这些画面,当我真正面对时,内心遭受到剧烈的震颤。原来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一双暖和的鞋,我们马上给孩子们买了鞋!”孙大叔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仍有些心疼,但是当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时,那种感觉比吃了蜜还甜。
从那时候开始,孙大叔就坚持每次助学都会去学校实地考察。为此,孙大叔走访了丽水囿山小学、缙云县祝强希望小学等30多所山区学校,有时甚至跟孩子们一起吃、一起住。
记得有一次,孙大叔住在孩子们的宿舍里,晚上孩子们都跑到了上铺睡觉,一张床挤了三四个孩子。一问才知道,原来宿舍里的电风扇只能吹到上铺,为了能睡觉凉快点,孩子们只能挤在上铺睡觉。为此,孙大叔立马买了两台空调安在了两个宿舍里。
孙大叔说:“孩子们没有衣服,我们就送衣服;没有图书馆,我们就筹建图书馆;没有学习用品,我们就送学习用品;伙食不好,我们就出资提高孩子们的伙食餐标,哪怕是加一个鸡腿,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山路崎岖难行,每次赶往山区,孙大叔都要开4-5个小时的车程,但是内心的一份责任和关爱让他无惧远行。
言传身教,带着孩子行万里路
孙大叔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言传不如身教,闭户不如远行,这也是他身为父亲一直秉承的观念。
从2013年开始,孙大叔就带着刚上托班的大儿子一起参与山区助学活动,让孩子感受山区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目前,大儿子孙辰枫已经跟着他一起走过20多个山区学校,还用自己的零花钱结对了10多名山区同学。
“说在帮助山区孩子,但何尝不是在帮助我自己,帮助我的孩子呢?”善良是相互的,孙大叔觉得,自己在帮助山区学生的同时,也从对方身上获得了很多帮助。
大山里的淳朴、热情感染着他和他的孩子。孙大叔笑着说:“在一次六一演出中,山区的孩子给我们准备了一场表演,学校操场的泥地就是他们的舞台,自家的大葱、土豆、南瓜就是他们的道具,但是这些并不影响孩子们唱唱跳跳,我们也都沉浸在其中,这种快乐很单纯,很美好。”
通过助学,孙大叔的大儿子孙辰枫也学会了合理支配自己的小钱包,学会珍惜目前所拥有的学习环境和幸福生活,学会做一个手心向下的人,懂得给予、懂得分享、懂得感恩。
一路走来,孙大叔深深感叹,好心人真的太多了。其实每次助学,孙大叔都不是孤身一人。有时只是在朋友圈中发了一些助学照片,身边的亲戚朋友、朋友的朋友都纷纷自发组团参与进来。
十年来,孙大叔的助学范围也越来越广,帮助过的孩子们也纷纷通过书信、电话向他汇报学习情况,还有孩子走出大山来到杭州上高中。这些时不时传过来的好消息,让孙大叔觉得再累再辛苦也值得。如今,孙大叔正在筹备8月底的一次助学之行,再去看看严鸟小学的孩子们。
他说,生活中困难的人有太多太多,依靠个人力量不可能全部帮到,希望能够有更多有爱心的社会人士,加入公益活动中,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