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3 18:47 | 来源:浙江文明网 2017年01月23日 09:35:40 | 查看:248次
胡巧花,女,1945.07出,临安市河桥镇秀溪村大坞12号村民。63年前,许月金领养了年仅14岁的方生根,而儿媳胡巧花进门后,和睦的婆媳关系更是被邻里称道。胡巧花二十几年如一日,不辞辛劳,照顾长辈,毫无怨言。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婆婆,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无私的付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走进方生根的家,不大的房间放着两张床,一张是医护专用床,一张是单人可折叠的钢丝床。
胡巧花说,4年前婆婆不小心摔断了腿,之后就一直瘫痪在床,为方便照顾就买了医护专用床。至于钢丝床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29年前,胡巧花的公公不幸去世,婆婆许月金一时接受不了打击,常常在夜半时惊醒流泪,为帮助婆婆度过低谷期,胡巧花二话不说就把钢丝床搬到婆婆房间,这一陪伴就是29年。婆媳俩一万余个日夜的朝夕相处,凝结的是超越血缘关系的爱与情意。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儿媳妇?可是胡巧花却是一个把婆婆当亲娘的好儿媳。在儿媳的悉心照顾下,许月金抚平了丧夫之痛,也从花甲迈入耄耋之年,成为家里名副其实的老寿星。
清理老人的秽物、定时帮老人翻身以防生长褥疮,洗脸、喂饭、擦身,这些看似简单干起来并不轻松的工作早已成为胡巧花的日常。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揉肩捶背,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胡巧花都从未落下一次,也从未说过一句怨言。“这两年舅妈(许月金)牙口不好,只能吃软糯的食物,一日三餐都是嫂子(胡巧花)另外开灶头做的,就为了让舅妈能吃的舒服。”表弟媳陈铮说起嫂子胡巧花时,语气里透露浓浓的感激与钦佩。
有时候许月金晚上睡不踏实,胡巧花就要随时起身,查看婆婆是否肚子饿,是否要上厕所,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要起身4次。而今年,胡巧花刚满72岁,本该是个享清闲的年纪,她却笑着说:“婆婆的身体还没好,不敢闲下来。”
俗话说,孝敬老人最大的难处就在于“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是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胡巧花身上从没看到过。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办法把老人哄开心。就这样,寒来暑往,瘫痪的婆婆,在胡巧花的悉心照料下,心情逐渐恢复,逢人就夸胡巧花,说有这样的儿媳妇,那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也是她上辈子修来了福气。
作为好儿媳,胡巧花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振聋发聩的表白,不发豪言壮语,不要宣传报道。她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心态,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孝”字深深地刻写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写着孝的朴实无华。胡巧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种大爱的意义。孝顺是一种储蓄,时间到了,总是能兑现的。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胡巧花的女儿、孙女都在外工作,要强的她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一个人包揽了所有家务。喂猪、打扫屋子、照顾婆婆,一刻都不清闲,但她展露最多的却是爽朗的笑容,“作为儿媳妇照顾婆婆是应当应分的,没什么好抱怨!”几十年的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来没有红过脸,起过争执。许月金因病无法开口说话,但是精神很好,一头银丝被梳理得一丝不乱,看着胡巧花的眼神也充满关爱。
有了长辈的言传身教,子女才会耳濡目染。孩子也争着孝敬老人,有好吃的都想着“太婆”,逢年过节都要买点小礼物给“太婆”。每隔两周,胡巧花的女儿及在杭州工作的孙女都会带着大包小包回来。一到家孙女们就围着“太婆”许月金,为她洗澡、剪指甲,有时孙女们热热闹闹围成一团在床头聊天,许月金也会开心地摇晃着手臂,欢声笑语充斥家里的每一处角落。
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让老人安享晚年,是每个子女应尽义务。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吴巧花的身上,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到,孝敬老人其实是一种永不磨灭的幸福和感动。“读书明理,尊老爱幼,长幼同心”这句挂在墙上的方家家训同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一样让这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熠熠生辉。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