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08 08:39 | 来源:大洋网 2010-04-21 09:16 | 查看:1259次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也是维持人体健康及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维生素C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营养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目前认为,每日摄入10毫克维生素C,便可预防坏血病,但考虑到维生素C极易遭受破坏,我国制定的每日供给标准稍高一些:即成年男子75毫克,女子70毫克,孕妇100毫克,乳母150毫克,儿童按体重比例计算略高于成年人。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刺激凝血功能、增加抗感染能力以及防止致癌物质生成的作用。在临床上,维生素C主要用于补充营养和治疗坏血病、齿龈肿胀和出血,还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或其它疾病以增强抵抗力,也可用于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及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近年人们发现维生素C具有很多新用途:如预防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缓解胆囊及胆道括约肌痉挛、加快组织修复及创面和溃疡愈合,在防治感冒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方面维生素C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维生素C是临床治疗的常用药品,为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中的品种,且已纳入国家医保甲类目录。目前维生素C主要有片剂、丸剂、泡腾片、颗粒剂、咀嚼片、注射液、冻干粉等多种剂型,另有各种复方制剂。
口服剂型的维生素C由于携带方便,服用简单、快捷,在营养补充和常见病的自我药疗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了适应儿童低年龄组的服药特点,还有多种果味口服剂型可以选择。注射液、冻干粉等注射剂型维生素C属于全科用药范畴,主要在医院中使用。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维生素C本身容易氧化,维生素C注射剂在灭菌后放置半年,容易出现发黄、发爆的现象,这也是广大医护人员长期反映的有关VC针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国内仅有几个资深大企业生产的维生素C针剂(如新华牌维生素C针剂),经过生产人员长期反复的科研攻关,不断积累经验,在生产中更加注意避光操作、各环节及时足量地通氮气及合理应用抗氧化剂、精确控制灭菌时间,很好地解决了维生素C针剂发黄、发爆的情况。因此,临床中使用维生素C注射剂时,应尽可能地选择这样的供应商,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临床事件。
维生素C并非越多越好,需要警惕其大量应用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如:每日服用1~4克维生素C,可使小肠蠕动加速,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C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严重者还可有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导致胃出血。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最终代谢产物为草酸,以草酸盐的形式从尿中排泄,加之维生素C呈酸性,可使尿酸浓度增高,因此大量口服维生素C极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此外,大量应用维生素C还可能产生贫血、痛风、静脉炎、免疫力降低等不良后果。(周树娥)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