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8 22:40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0年7月 | 查看:539次
事迹:30年无偿献血309次的爱心市民
简介:常永青,男,1960年生,南京市江宁区南京造币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常永青从1991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一直持续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无偿献血年龄60岁上限。30年来,累计无偿献血309次,其中,全血8500毫升、血浆 7600毫升、机采血小板491个治疗量,六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2006年以来,常永青还带动同事、朋友和家人成立爱心小组,开展社会公益行动,多年坚持帮扶孤寡老人,捐赠各类书籍,定期捐助家境贫困学生,累计公益捐助资金和物资达30万元。
常永青,男,1960年生,南京市江宁区南京造币有限公司退休职工。
他坚持无偿献血30年,用一腔“热血”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号召朋友、亲属加入爱心队伍,给贫困地区送去帮助和关心……他就是常永青,南京市江宁区南京造币有限公司一名普通员工。从1991年至2020年2月(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无偿献血年龄60岁上限),常永青累计无偿献血累计无偿献血309次,六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另外,常永青还吸引了一批同事、朋友,自发组成爱心小组,定期、定点不间断地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至今已累计捐助资金和物资近30万元。2013年荣获中国人民银行“感动央行人物”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德奖”,2015年荣获南京市第十三届“南京好市民”称号,2020年获得“美丽江宁人”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献 血
在常永青家里,有厚厚的一堆献血证,这是常永青30年来一次次挽起衣袖,用自己的血液挽救生命的记录。1991年,南京造币有限公司组织集体献血活动,常永青踊跃报名,首次参加无偿献血。从此他一发不可收。起初他只是每半年到南京市血液中心献血一次,有时他还到江苏省血液中心和南京军区总院献血,就这样他每年坚持无偿献血4次。2006年底他参加由江苏省血液中心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得知血小板对临床病人更有针对性,每献一次血小板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从那时起他又开始坚持每个月献血小板2次,一直持续到2020年2月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无偿献血年龄60岁上限。30年来,常永青累计无偿献血309次,其中,全血8500毫升、血浆 7600毫升l、机采血小板491个治疗量,六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他献出的鲜血,按照200毫升全血或1个治疗量血小板救治1人次病人计算,可为571名需输血救治的危重病人提供帮助。
常永青在单位担任总配电房电工工作,常年三班倒。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常常是下了夜班顾不得休息就从江宁区坐一个小时左右的公交车赶往市区血液中心。多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了他献血的热情。后来,他买了一辆小汽车,除了日常代步,为他方便前往市区献血,乃至去外地做好事提供了方便。
常永青介绍说,第一次献血时,妻子为他炖了老母鸡汤,做了一桌子的菜为他进补。妻子平时言语不多,但是从她的行动中,常永青看到了妻子的心疼与顾虑。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每次去血液中心献血,不是对家里人说去加班,就是说出去溜达,对自己的长期献血行为从不张扬,就连在他身边工作的同事大多也不知道他多年献血的义举。他把献血证、各种荣誉证书都藏起来,生怕妻子看到担心。有一年,江苏省血液中心到南京造币有限公司采血时,一名医生见到常永青,无意中将他是“全国献血先进”的消息透露后,他的献血义举才广为人知,成为大伙心中不折不扣的“献血大王”。说起献血经历,常永青坦言:“献血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献血是表示爱心最简单的方法。”
带 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常永青无偿献血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中国文明网、江苏文明网、南京文明网、新华网、中国江苏网、江苏法制网、南京报业集团龙虎网、中文百科在线网等网站纷纷给予了转载,他由一名企业的普通员工,成为一位知名的“献血大王”和“爱心大使”。在他的感染带动下,周围的许多朋友、同仁纷纷向他靠拢。同事冯宁、朱毅、陈群、朱皓、汪军、杨伟铭等人很快加入到他的爱心行列,成立了以公益捐助为宗旨的“爱心小组”。不久,陈杰、王霞、王荣、马立项、马丽娟、李豫江、金厥文也加入其中。从此,“爱心小组”定期、定点不间断地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至今已累计捐助资金和物资近30万元。
2010年常永青儿子常量从部队退伍回来后,也被父亲善举大爱所打动,多次跟着父亲一起到江苏省血液中心献血,并参加了中华造血干细胞志愿活动。
常永青是江苏省血液中心的“常客”。有一次,他带着他的新老“粉丝”与儿子常量一同前来捐献血小板。常永青说,“马上就是清明节了,我特意挑选了这个日子来献血,正好也赶上我的同事和孩子都休息。我把今天的活动称之为‘血祭’,也表达一下对无数革命烈士的敬意。”随他一起前来的不仅有他的老“粉丝”,一起工作的同事朱皓、陈群、冯宁,还带来了一个新“粉丝”张新越。
张新越说,常量和我都是同一天进公司工作的退伍军人,我经常听常量说起他及父亲献血的事情,受常量父亲及自己的师傅陈群的影响,我这次主动提出加入到他们的献血行列。献血不但对人的身体没有影响,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献爱心,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成分献血室里,常永青熟练地带着大家,告诉他们献血小板的程序,从填表、体检、化验到上机,他一直陪着大家,直到他们都适应了没有什么不适才离开,自己上机献血。
善 行
一次,常永青去南京军区总医院献血,看到一个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的年轻人,仔细询问后,才知道这个年轻人还是一所名校的高材生,不幸患重病,给本来就贫乏的家雪上加霜。常永青听说因缺钱可能无法继续治疗时,想都没多想,毫不犹豫将身上仅有的1000元钱捐给了年轻人,没留下姓名和住址就匆匆离开献血去了。像这样的“一次”,还有很多……
安徽省广德市曾是常永青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有一次他回广德碰到一位老同学,听说有几个热心公益的人捐款为新农村建了文化活动室,设有文化书斋,陈列着各种供村民们学习、借阅的书籍。常永青知悉,多次购买书籍赠送。一次他和“爱心小组”成员开车去广德送书和善款途中,因天下大雨,汽车水箱坏了,沿路要不断加水,经过近7个小时才赶到广德县柏垫镇前程村。听到早已在村头等候的乡亲们高喊着“欢迎南京造币有限公司‘爱心小组’为我们送来书籍捐款”时,常永青和“爱心小组”成员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此后,“爱心小组”多次购买农业、科技、历史、法律等方面的书籍送往文化书斋。截至目前,购送书籍花费已达6万余元。
2010年4月的一天,常永青和“爱心小组”成员去南京六合区金牛湖游览,因口渴到一老乡家讨水喝。闲谈时得知,这位名叫陈根栋的老人今年72岁,双目失明,老伴67岁,从小得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老两口无儿无女,全靠低保近800元生活。老夫妻俩一个双目失明,一个手脚残疾,因失去劳动能力多年吃低保,家中连电视机都没有,十分辛酸。回来后第二天,常永青就去超市购买了大米、食油、衣物等用品驱车送到老人家里,老俩口感激得泪水湿了眼眶。半年后,常永青又委托“爱心小组”成员冯宁带些礼物去金牛湖看望两位老人。
打这以后,常永青每年都要带上生活用品及爱心小组成员捐款前来看望老人。有一次,常永青爱心小组再次看望老人时,发现老人盖的被子单薄破旧,屋里的窗户也破损不堪,到处漏风。常永青及其爱心小组成员冯宁等人回家后不久,就新买了两床厚棉被给老人送去,还替老人把家里的窗户全部修理好。由于老人的住处不通电,以往每次来看望老人时,都要带上一些煤油供老人点煤油灯使用。“有没有适合家用的太阳能照明灯呢?”在一位朋友的提醒下,常永青在网上做了多次调研,发现一款家用太阳能照明灯非常适合老人使用。于是爱心小组成员常永青、冯宁、朱毅、陈群、朱皓等人一商量,立即决定为老人购置了一套价值600多元的太阳能照明灯系统。
常永青和他的“爱心小组”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没能阻挡他们善行帮扶、乐于助人的脚步。目前,常永青还在定期捐助安徽广德红斑狼疮重病患者陆丹丹,广德杨滩乡上初中的何玉洁、杨梓豪等家境贫困的学生。
走进常永青家里,墙上挂着的、桌上摆着的都是数年来他捐助过的家庭和学生赠送来的锦旗和寄来的感谢信,以及多年来从事公益活动获得的荣誉证书。常永青淡然地说:“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既是肯定也是鼓励,更是我人生中的一个美好纪念。”他始终认为,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多作点贡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常永青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如今常永青已经退休了,虽然过了无偿献血的年龄,但他仍然不忘初心,心存大爱,扶贫助学的善举一如既往地继续着,续写着爱的故事,传递着爱的正能量,弘扬着爱的真善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