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5 21:57 | 来源:新华网 2022 10/05 15:37:10 | 查看:2643次
新华社南宁10月5日电 题:祝雪兰:茶香氤氲蕴初心
新华社记者吴思思、郭轶凡
祝雪兰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采茶(2022年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驱车行进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的山路上,茶香扑鼻,馥郁芬芳。正是采收秋茶的时节,六堡镇山坪村的祝雪兰家里,村民们陆续送来采摘好的茶叶。
“正好11斤。”称重、登记,祝雪兰把村民送来的茶叶一一记录在册。
祝雪兰是山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经过她统一炒制的六堡茶,因成熟稳定的品质受到市场欢迎。
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祝雪兰(右)和村民一起称刚采回来的茶叶重量(2022年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我从小就看着外公外婆制作六堡茶,杀青、揉捻、干燥,每一个步骤都要很细致,做出来的茶才又香又耐泡。”祝雪兰说。
以“红、浓、陈、醇”及独特的槟榔香闻名的六堡茶因产地得名,“茶船古道”舟来楫往的盛况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坐落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坪村,有着种植六堡茶的天然优势。然而,曾经的山坪村并没有因茶而兴。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成为天然的掣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坪村一度成了自治区级贫困村。
2008年,祝雪兰当选为山坪村党支部书记,立志要寻找一条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一件事,我想到的就是修路。”祝雪兰说,有了路,产业才能发展。经过多方协调,她争取到修路的项目资金,一条水泥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此后十几年,修路、架电网,种茶、种八角,祝雪兰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开了这个封闭的小山村。
如何让通村水泥路变成“致富路”?祝雪兰与乡亲们商量决定,还是要做“茶文章”。
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祝雪兰(前)和村民采茶后走下茶山(2022年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传承千年的六堡茶,有一套高标准的制作工艺。但山坪村各家各户的制作工艺却并不统一,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一套好的制茶工艺,往往是镇上一些家庭秘而不宣的致富“绝招”。
出生在“制茶世家”的祝雪兰从小就浸在茶香里。看着村里漫山遍野的茶树,她决定公开家里的制茶技艺。
“祖传的手艺怎么能传给外人?”想法初提出,便遭到家人反对,但祝雪兰有属于自己的坚持。
“产业要发展,单打独斗当然比不上抱团发展,只有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真的把产业做好。”祝雪兰说。其实,理性考量之余,她还有着一份感性的热忱,“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永远记得入党时的初心。制茶是好路子,不把手艺传给大家,我们村怎么走出这六堡大山?”
自家炒茶的小平房成了“教室”,祝雪兰办起了“茶园讲堂”。山坪村和邻近村镇的民众都慕名前来讨教,近千名茶产业从业者掌握了传统制茶工艺,村落里六堡茶的茶香愈发醇厚。
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祝雪兰走在村道上(2022年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山坪村六堡茶制茶技艺从此逐步推广开来,村民种茶、制茶的积极性高了,增收致富的能力也增强了。2016年,山坪村成功脱贫。成熟茶园从10年前的300亩扩大到如今的2600多亩。2021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8万元。
“这10年,山坪村一点一滴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祝雪兰说,看着翠绿的茶山,她准备把茶文化、瑶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发展,开发“茶文旅”的新路子。
带领着山坪村不断孕育振兴动能,祝雪兰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今年,祝雪兰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压力,是对我十几年来践行初心的一份肯定。我要守着我的初心,继续做好‘茶文章’,带着山坪村继续前进。”祝雪兰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