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4 21:15 | 来源:山西文明网 2021-03-18 | 查看:2716次
王垚,男,2017年7月被选派到东大有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由于工作变动,2019年12月被村民挽留继续留任。
驻村的第一天,面对一个一无所知的贫困小山村,他陷入了从未有过的煎熬,怎么办?为了找准工作切入口,他一户一户走访,详细了解村民们尤其是贫困户的所思所想……很快,一张详细的“村民村情图”便在脑海里绘制。
顺民意、建设施,打出改善民生“组合拳”
明确了发展思路后,他决定首先从改善村容村貌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他明白,一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是东大有村脱贫致富的“保障路”。为了早日开工,王垚多次向扶贫办及相关部门领导汇报,并邀请工作人员深入东大有村调研。在他的多方争取下,修路的资金很快到位。2017年,投资20余万元的东大有水泥硬化路按计划如期开工。在东大有弯弯曲曲的半山路上,1800余米长的环村乡间路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也拉近了村民到万荣打工做生意的距离。“村民都说这是一条便民之路,希望之路,但是我明白,这是我们致富路的第一步。” 王垚如是说。
饮水问题一直是东大有村的重要难题,他挨家挨户走访征求意见,多次到水利、住建等部门沟通、协调,2017年,项目资金30余万元的饮水入村、饮水入户项目工程正式开工……如今,为期两年饮水惠民工程已全面完工,东大有村靠天吃水已成为历史。
同时,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清理陈年垃圾3800余方;在全村道路两旁栽植绿化苗木5000余珠。引进项目资金60余万元,硬化了全村大街小巷和通村路2800余米、田间路1800余米;创建文化墙3000余平方米;硬化小广场游园3个;安装70盏太阳能路灯,为村民出行提供便利;建成2000余平方米停车场一座。
抓项目、育产业,弹好脱贫攻坚“交响乐”
全面脱贫,“富口袋”和“富脑袋”一个都不能少,只有充分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摆脱“等靠要”思想,才能使其真正实现脱贫。这是他驻村扶贫以来的方向所在,目标所在。
东大有村的半坡地形极大地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王垚任“第一书记”后,通过与村两委共同努力,最终向扶贫办争取10万元资金,在东大有设立了16千瓦光伏板发电项目,现在已经并网发电,预计年收益可为东大有增加1.5万元左右的集体收入。
在东大有工作三年有余的王垚在心里琢磨着东大有经济的未来。向上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入股纸包装企业,为集体经济实现年底分红6万元;大力发展各类中药材100余亩;扩大原有杏树、双季槐等经济林面积200余亩;种植红薯100余亩。2018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梯田杏花开,花香扑鼻来”为题,对东大有村的特色种植进行了报道,在杏花盛开的二十天内,前往该村观赏杏花的省内游客日均达到1000人次。“这不仅为我们村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开了个好头,还让我们村民的土特产直接进行了销售,实现了人均增收580余元。”
眼下正是杏果销售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拓宽销路,王垚变身主播,带领村民直播带货。在他的努力下,直播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上百万粉丝围观,成交订单达到800多件,销售甜杏2000余公斤。
增福祉、解民忧,画好为民服务“同心圆”
七十多岁的贫困户黄因虎,因妻子腿部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儿子长期游荡无所事事;贫困户杨勇因脑部肿瘤做手术,家中缺乏劳力;贫困户吴全龙一家因病致贫,无钱看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有什么比关注群众冷暖安危更上心的事呢?他积极联系县残联和相关部门,为黄因虎争取上级扶贫款3000元,并为其儿子在昆山一企业找到工作,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最近,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贫困户杨勇争取到400只土鸡,并协助其家销售土鸡蛋;他充分发挥单位优势,认真协商研究,由村里规划土地,为3户五保对象集中建设了新住房,并完善设施配套;动员社会爱心企业为因病致贫的吴全龙妻子捐助2000元治病,帮助吴全龙找了一份环卫工作……一桩桩,一件件,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基层干部的使命与担当,用最质朴的方式演绎着最温暖的动人情怀。
他不仅是东大有村的第一书记,更是全镇各村的“热心书记”。回顾任职以来所做的工作,他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只有坐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是最真实建议;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心上”、“当亲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他用一颗火热的心,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曲情系群众、攻坚克难的赞歌。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