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2期】程振洋:扎根基层三十年 自创“秘籍”解矛盾(图)

发布时间:2022-09-13 10:24 | 来源:河北文明网 2021-11 | 查看:410次

程振洋,男,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邢台市信都区区矛盾纠纷大调解委员会副主任。自2004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自创的“十八五五调解法”已成为信都区的调解规范。小到邻里不和引发的口角,大到信访多年的老案,听民声、访民意、排民忧、解民难,据统计,经他成功调处、案结事了的各类矛盾纠纷已有3000多起,涉及当事人8000余名,调解案值高达400多万。他先后获得“邢台市优秀人民调解员”“优秀人民陪审员”“优秀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优秀共产党员”“抗洪救灾先进个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诉非衔接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其先进事迹陆续被多家媒体报道、刊发,“有事找老程”已成为基层群众的口头禅。

  部队复原后当过保卫干部、干过协警、担任过村支书,扎根基层30多年来,无论身处何职,他始终兢兢业业,坚守“群众之事无小事”的初心使命。自2004年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他求真务实、追求极致,不断总结完善调解工作经验,自创的“十八五五调解法”已成为信都区的调解规范。调解矛盾纠纷,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他总是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用他的话说:“只有怕难的人,没有多难的事”。

  小到邻里不和引发的口角,大到信访多年的老案,听民声、访民意、排民忧、解民难,据统计,经他成功调处、案结事了的各类矛盾纠纷已有3000多起,涉及当事人8000余名,调解案值高达400多万。他还先后获得“邢台市优秀人民调解员”“优秀人民陪审员”“优秀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优秀共产党员”“抗洪救灾先进个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诉非衔接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其先进事迹陆续被多家媒体报道、刊发,他在调解工作方面所做的贡献赢得了我区很多乡镇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和区领导的高度认可,“有事找老程”已成为基层群众的口头禅。

  任劳任怨,用情做调解

  山区有一老汉,因房屋纠纷陆续上访20余年,期间经过多次协调此事但都无果,因照顾不好自己,老汉满脸污垢,浑身长满虱子,更是人见人躲。程振洋介入此事后暗下决心:必须解开这个死结!从关心生活起居开始着手,端茶倒水、陪他坐、听他唠,多次查看现场、调查取证、协调劝导,多番努力下,最终将此案成功调解。老汉同别人一道放着鞭炮,抬着一块书写“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牌匾送到镇政府,甚至泣不成声,跪在程振洋面前。王某因琐事与邻居发生纠纷,双方大打出手,一方重伤四级伤残、一方坐牢,宅基地被法院拍卖,因矛盾无法调和,各种法律程序也都走到尽头了,两家随后视同水火。程振洋介入后,先是多方联系详细了解事情原委,随后定下方案着手开展调解。期间,他曾将愤怒失控、手持杀猪刀拼命的当事人制服,法理兼施对其引导,还曾被醉酒当事人殴打住院,但稍作调整后便拔掉输液管,走进当事人家中做起当事人的思想工作,通过持续鏖战,终于在某日凌晨3点,促使双方就此事达成了和解。

  2019年担任区矛盾纠纷大调解委员会主任以来,喝米粥、啃烧饼,通宵熬夜,凭浓茶和吸烟提神……程振洋与同事们一起不辞辛劳、毫无怨言,成功化解信访积案、重大矛盾纠纷30余起,无数个家长理短的“皮毛小事”通过他的努力而化于无形。在他看来,调解工作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当事人当家人和亲人,把乡亲的事当自己的事,要心怀大爱做调解,不辜负那份沉甸甸的信任,用情解民忧。

  精益求精,认真做调解

  干调解难吗?真难!许多事难办,许多人难缠。调解的最高境界在哪?孔子说:“听讼,必也使无讼”。程振洋的生活中,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上班时千头万绪,回家后总想着调解案件,吃饭时往往解答咨询,睡觉时电话微信忙个不停。许多人会因此愁、因此烦,但在他看来,忙点累些很有滋味,还乐此不疲。从事调解工作,他总是善于总结、精研细磨。

  有人说:有本事的人不干调解,没本事的人干不了调解,程振洋则认为:只有好人才能干调解。好人是什么标准?首先是善心善行,其次是能力勇气。当事人为什么起纷争?不外乎三项:一点利、一口气、一张皮(即面皮、脸面)。如何才能干成调解?也有三项:敢调、能调、会调。结合自己多年的调解经验,经过潜心研究,分析研判矛盾发生、发展的规律,如何取得当事人的信任,调解时机掌握,调解载体分析,调解的方法技巧,他写成了近两万字的调解技法心得,简称《一0一八五五调解系列谈》,即接待十要,接案必一招,调解八法、调解五部曲、调解五种基本功。这些技法在全市推广,被定位全县调解工作规范。区司法局先后多次举办由程振洋主讲的人民调解员培训会,主要围绕人身伤害赔偿、邻里关系、工程承揽、婚姻关系等方面常见矛盾纠纷,利用以往成功调处案例进行通俗易懂的精彩讲解,通过他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区内专兼职人民调解员的调解业务水平。工作闲余,他还摘录了五万多字的精句格言,勉励自己:要一心做调解,让更多的调解员掌握更多的方法技巧,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调解服务。

  甘于奉献,倾心做调解

  家住太行山深处,从小家境贫寒,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使他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劲头;从军后,部队锤炼出了他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入党后,他又树立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信条;任专职人民调解员那一刻起,他便将这些全部转化为了工

  作动能,开始为人民调解事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说到工作,不得不说下他的家庭,1996年他的妻子因车祸险些丧命,做手术切除部分脏器后,身体变得越来越差,连照顾孩子,操持家务都十分困难。2009年又因脑出血住院治疗,手术后在重症监护室一住就是二十多天,一直到2017年秋天,生活才勉强能够自理。次后,除了下半个身子和手脚功能障碍外,他妻子还落下了一个大毛病:夜里时不时地没有了呼吸,要翻身、掐穴位才能苏醒,有时还会小便失禁。就这样,程振洋并没有因为家里有困难就放下调解,相反在妻子默默无闻地支持下,他反而不为名、不为利,倾尽全力地投入到调解工作中。

  有些人为名誉地位所争,有些人投机取巧,为名所累,但程振洋在外工作近40年,从不与人争名、自抬身价。2004年,有一个河北省优秀调解员的名额分到他所在的乡镇,得到消息后,他坚辞不受;2016年中央电视台到乡镇采风,发现了他的事迹要做专访,他也婉言谢绝。程振洋自称:德不配位,没干什么事,不值得褒奖宣扬,忙于应酬,还会减少从事调解工作的时间。在他看来,财富地位与自己无关,心里最坦然的事情只有调解,只那有干不完的活、调不完的事、说不完的理、帮不完的人。    

  主动担当,彰显党员风采     

  程振洋不仅是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他主动请缨,强烈要求到基层一线,驻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经批准后,他第一时间赶赴西黄村镇东牛田村,迅速与村干部对接,按照“人见人、面对面”要求,逐户逐人详细核实,开展洗房式扫街式排查,之后根据排查情况建档立卡,实现了人员信息全掌控。针对基层群众畏惧恐慌和防范意识松懈的错误认知,程振洋一对一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疫情防控知识宣讲,引导他们科学理性看待疫情,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用多起感染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劝导他们提高防范意识,做好自我防护。村内有一婴儿因感冒发烧得了肺炎,治愈回村后,需到隔离点进行居家医学观察,孩子的父亲赵某推三阻四,以各种理由拒绝。作为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他的调解工作经验丰富,通过细致讲解耐心劝说,最后赵某终于认识到了隔离措施的重要性,接受了隔离。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后,程振洋每天早出晚归,驾车往返80公里,每天自带热水,中午吃泡面充饥。山里时常会刮起大风,尘土被刮到泡面里,他笑着说那是老天给午饭加的调料。由于长期吃泡面他开始上火牙疼,有时疼的整夜睡不着觉,后来又拉肚子。老伴儿心疼他:“你这都60岁的人了,现在身体又不好,就不能跟领导说说,请假休息一段时间再去吗?”他马上反驳道:“疫情防控现在正处于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党员我怎么能现在退缩。”有的同事知道他是六级伤残军人,了解他的状况后也纷纷劝说,他抿嘴一笑:“我现在可比当兵负伤时要强太多了,看看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跟他们相比,我这点事算啥啊。”在他的心里,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危难时,共产党员就应该将责任扛在肩上,就应该一往无前,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的路上。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