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8 19:49 | 来源:青海文明网 2022-07-28 09:06:20 | 查看:430次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每一位来援青的人,对高原都是有所向往的,在他们身上,总能找到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浙江省第四批援青干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恒看来,3年援青生活,1000多个日日夜夜恍如昨日,在即将离开时,他才发现自己对这片热土的难舍之情是多么强烈。
3年前,李恒从东海之滨的繁华都市来到海西州。援青期间,他主要负责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州教育系统相关工作。作为浙江第四批援青教育领域的“领头羊”,这3年,他组织带领全体教育援青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在高原戈壁间挥洒汗水,奉献智慧,促进了海西州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019年8月3日,李恒踏上援青之路。刚进入高原,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他每天只能勉强睡四五个小时,加之柴达木地区干燥少雨,睡到半夜的他会经常起来找水喝。
在适应高原气候环境的同时,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李恒立即奔赴各地区各学校了解海西教育情况,“只有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有效解决问题。”召开座谈会、推门听课、交流谈话……他采取不同方式,对海西教育教学详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沈雨虹是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平时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业,她还会经常通过“青鸟云课”与海西中学生连线,进行在线一对一交流。“每次连线前,我都会及时与连线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沈雨虹说,她一直都有一个教师梦,“青鸟云课”线上志愿帮扶让她提前圆梦了。在“云课堂”上她一遍遍纠正学生发音,用耐心给予海西学子最好的关怀。2020年,为了能让海西地区更多中学生享受到教育帮扶“红利”,李恒主持推出“青鸟云课”在线一对一结对辅导公益项目,组织发动浙江师范大学的优秀在校生结对海西州中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交流。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德令哈、茫崖、乌兰、都兰、天峻、大柴旦6个地区、惠及近千名学生。
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3年中,李恒3次作为教育代表团成员赴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厅对接工作,推动增加本科定向招生计划、普通高中异地办班、浙江援青海西高中示范班、教研帮扶、教育信息化、教育评估、职业教育帮扶、学校结对等8个方面的援青举措。随后做好项目清单和任务分解,扎实推进工作。
不久前,德令哈市高三学生陈存洋,刚刚参加完高考,571分的成绩让他和家人都非常高兴。他是海西州首批“浙江班”返回该州参加高考学生中的一员。普通高中异地办班,是李恒到海西之后探索开展的帮扶项目之一,该项目连续3年异地招收普通高中生已累计近百名,为海西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渠道。“希望孩子们不负3年苦读、不负青春韶华,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李恒说。
李恒认为,重视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努力和奋斗的方向。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德令哈市,2014年1月该学院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一所省州共建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援青期间,李恒多次带领该学院领导干部前往浙江开展走访交流、挂职学习等活动。协调帮助该学院与浙江省9所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的高中职院校,以帮扶专业个性化需求清单的形式深化结对帮扶,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深度合作。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分别派出专家组奔赴海西帮助该学院打造机电、化工、旅游、会计等特色专业,落实教师挂职、学生访学、课程改革、资源共享、大赛经验交流等具体援建事项。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麻严排说:“李恒在教育帮扶的实践中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他言出必行,倾尽全力为海西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和智慧。做每一件事,都非常有责任心和积极性。在他身上,体现出了来自发达地区优质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平时工作交流中,他经常对我们说,教育是成风化人的事业,需要久久为功,开展教育帮扶更是如此,不能只做短期计划,而要有长远谋划。”
“3年来,我们在教育口上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援青资金,改建改造了一批校舍、购置了一些教学仪器设备、改善了海西州的教育教学条件。”李恒满怀憧憬地表示:“相信在国家对口支援的大战略下,援青干部会一届接着一届干,海西的教育事业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