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15 00:24 | 来源:公益时报网 2010年12月13日 23:29 | 查看:1727次
■ 本报记者 康婷
这几天,中国首善陈光标又忙了起来。12月9日下午18时许,公益时报记者打电话找他的时候,他说:“这几天找我的记者特别多啊,因为环卫工善款被收上去平分的事。”善款被“上缴”平分!想不成为新闻都难!这其中折射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哪些问题?陈式慈善到底应该值得赞扬还是存在漏洞?
记者打开陈光标在人民网上的微博看到,11月29日16:30至16:52,陈光标共发了9张和环卫工在一起的照片,事情就要从那天说起。
25500元和50件羽绒服
11月30日是夫子庙景区环卫工秀英60岁的生日,这也是她身为保洁员的最后一个生日。早在十多年前,当陈光标还在夫子庙摆地摊时,就结识了这位环卫工人吴秀英大妈。
“她非常苦,从20岁就开始干环卫,干了40年。今年她60岁生日,我就想给她祝祝寿。单独她一个人,也没意思,我就让她单位组织些人过来一起参加。我说30个、50个都可以,最后确定是50个,正好一辆大客车,就把他们带到了我在江宁的防灾减灾培训中心。我在酒店请他们吃了顿饭,给吴大妈包了1000元红包,给其他环卫工人一人发了500元,再给每人一件羽绒服。”陈光标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也是一个环卫工人,因为我们黄埔公司从事的环保拆除,就是无污染,无噪音,无粉尘,是在为人类环境做环卫,做慈善。”
陈光标在生日聚会上还提出两个倡议,一是国家把每年的11月30日定为“环卫工人节”,表达对环保的重视,对在最基层为我国低碳社会作贡献的环卫工人工作的敬意。二是在每个城市成立“低碳环保基金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参与环保,向环卫工人奉献爱心。
陈光标做慈善一向很高调,这次也不例外,除了他在自己的博客里刊发现场照片外,还邀请了南京许多媒体参与报道。记者计算了一下,当天,陈派发出的现金为25500元,羽绒服50件。
“红包”被“上缴”
生日过完了,本来事情也就结束了。没想到没过几天,就有参加过生日宴会的环卫工人向记者反映,生日宴会上收到的红包和羽绒服在当天就已经全部“上缴”,领导表示将统一分配所有的红包和羽绒服。
据了解,此次受邀的50名环卫工,均来自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办公室,但分属于夫子庙景区、大成殿及白鹭洲公园三个分区。而这三区在人员派出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负责此事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国梁透露,自己并没有直接跟陈光标本人联系过,这个活动是一个叫胡鹭的“中间人”从中协调的。
“他给我看的活动策划中,提到了会有衣服和钱的事情。”王国梁说自己也曾和胡鹭商量过此事,看能否给每人一件衣服,派出一个代表代领所有的红包。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王国梁说他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有他的考虑,白鹭洲公园一共是15名环卫工人,所有的人都去了,并不存在回来分配的事情。但是夫子庙景区有94名环卫工人,大成殿也有5名环卫工人。“现场去的50个人里,他们只能占到35个名额。”考虑到有可能要出镜,抽选的35人除了外貌之外,还根据各自的上班时间来确定的。
“我们一开始就以为陈先生是向所有环卫工人献爱心,景区里环卫工不止50名,我们认为这50人是代表全体。”王国梁说。
“再分配”:200元和180元
事情果真如此吗?如果按王国梁所说,11月29日的“发红包”现场,白鹭洲公园的15名环卫工,每个人都拿到了500元和羽绒服。白鹭洲一共只有15个环卫工,按说回去不用分了。而当记者采访时却发现,除了各自的羽绒服,每个人只发了200元。
“当天就交了,现在发回来只有200元。”采访时,除了一位环卫工人愿意说出200元的实情,其他的人都不愿多说。对此,白鹭洲公园一位金姓工作人员称,因为三个区都属于秦淮风光带,是一个整体。“我们得跟总区步调一致,那两个区什么情况,我们参照处理。”所以,员工们分得了部分款额,剩余部分上报成立了陈光标基金,用于每个月奖励单位中工作出色的员工。
秦淮风光带管理办公室夫子庙片区保洁工作负责人李女士接受采访称,单位选派33名保洁工去接受捐助,事先有交待。那天早晨8点左右,33名保洁员到单位广场集合。她告诉大家,大家都很辛苦,经济条件都差不多,但捐助名额有限,只能安排一部分人去。去的人只是一个代表,不是说你们今天去了,陈光标发这个红包就是你们个人的。你是代表大家去的,作为管理部门来讲,单位肯定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分配。
“夫子庙景区共得到捐赠现金1.7万元,已经按照人数发下去了,每人180元,余下80元,给了一名生病手术的环卫工人。衣服33件,按照7个片区分发下去,早晚轮流穿。”李女士表示。
陈光标:平分“不是我的初衷”
“我没想到,管理部门会将这些钱物收上去平分。在网上看到后我也很吃惊,这不是我的初衷。”陈光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网上看到网站发了100多条消息后也很吃惊,他表示一对一面对面的发放方式是他的惯例,“我没想到,管理部门会将这些钱物收上去平分。我在酒席上讲得很清楚,就是给你们来的环卫工人的一点心意。”陈光标说:“我希望管理部门将钱物退还给环卫工人,其他没有拿到钱物的,我准备在12月14日再补给他们,一样标准。”
对于此次捐助,王国梁表示,此次捐赠活动是以单位名义来组织的,作为环卫工人的上级领导,此举是考虑到平衡辖区内所有环卫工人的利益,同时也是希望放大捐助者的爱心。“这是第一次接受捐赠。经过这次周折,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希望能直接跟捐赠人联系,了解捐赠人的真实想法,如果当时设定了限制条件,可能单位就不会做出平分的决定了。”王国梁说。
“我还是要感谢景区管理部门把红包收回去。”陈光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谢?他说:“因为这个举动,引起了全国网民的争议。当前,中国慈善事业正处于初级阶段,就是在‘争议中前行’。而每一次争议,其实都为推动慈善事业的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作出了贡献。我相信,这一次,同样会有助于中国慈善事业的进步。”
如此“平分”并非偶然
这件事情,网民关注度非常高,之所以大家都关心,因为它暴露出当下中国慈善事业中的一个“灰色疑问”:捐给我的钱,可以再分给他人吗?
事实上,我国的《捐赠法》第一章第五条就指出:“捐赠财产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符合公益目的,不得将捐赠财产挪作他用。”换言之,在上级统一收取善款善物之时,最起码应该尊重陈光标的意见,问他是否同意。而此事中,我们却并未看到如此举动,在忽略民众感受后,也无视捐赠人的意愿。
不尊重捐赠人的意愿,私自将善款善物重新分配看似偶然,实际上正是当前善款分配尴尬局面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慈善饱受质疑的罪魁祸首。
我们捐的钱用在哪里了?这恐怕是所有向慈善组织捐过钱的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但目前在我国,这个问号依然悬在亿万捐款人的心头。
据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显示,超过九成社会公众表示,对当前我国慈善信息公开情况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由此可见,忽略民众感受,不尊重捐赠人意愿,这些,或许正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有一个具体的数据是在中民慈善在去年递送到民政部的一份报告中称,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善款数量井喷之后,开展募捐的社会组织对公众最关心的捐赠实际支出和转移详尽披露的不到50%。
由此可见,中国慈善业除了之前社会广泛议论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外,善款使用还存在着规范程序、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而这种现状不仅反映出国内慈善业制度建设的举步维艰,更有业内人士指出,从事慈善服务管理的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主要原因。
景区拒绝陈光标“补捐”
各大媒体纷纷追踪报道这起“善款被上缴再平分”一事,就在陈光标在媒体上呼吁希望管理部门将钱物退还给环卫工人,其他没有拿到钱物的他再补捐。果然没多久,南京夫子庙景区管理办公室便按陈光标的意愿,将当天50名环卫工领得的善款善物如数发还给了他们,但对于陈光标再补捐一事,按9日晚陈光标的说法是:景区谢绝补捐。至于是何种原因?双方也都没有对媒体说清楚。
南京夫子庙景区管理办公室于9日下午在网上发出告示称:“由于此次接受陈光标先生的捐赠活动是以单位名义组织的,夫子庙景区管理部门依据当初与派去接受捐赠的环卫工人的约定,采取了将捐赠款、物收回并重新平分给景区所有环卫工人的做法。在得知陈光标先生通过媒体传达的定向捐赠意见表达后,为尊重陈先生本人意愿,景区管理部门已将陈先生捐赠的钱和衣物,如数发放给当天参加捐赠仪式的环卫工人。并鉴于其他未参加仪式的环卫工人的异议,由景区管理部门按照同样标准补助其钱和衣物。”落款为“夫子庙管理办公室”。
随后,一名姓王的工作人员也向媒体记者证实了该帖的真实性。按其说法,如当初获赠一样,除吴秀英获得1000元外,32名参加活动的环卫工每人500元,另外每人一件衣服,目前已如数发放到手。“参会的环卫工,现在是按照陈光标先生的意愿获赠了补助,而剩下没有参会的,每人500元和一件衣服,将由景区补齐,以示公平。”这名工作人员称。
夫子庙即孔庙,原来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自1984年复建以来,夫子庙已接待游客八千多万人,每天基本上都会有十多万人来观光、购物,旅游旺季可达三十万人。记者经调查了解到,今年初,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刚刚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级景区。今年10月1日至7日,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42万人次,旅游商贸总收入近2.5亿元,景点收入430万元。
而据媒体10日报道,目前夫子庙景区确实已按照500元的标准补发给了部分没有参会的环卫工人,其他工人的补助将陆续按照同等标准很快补发到位。
陈光标应该反思什么?
对于捐款遭“平分”,再捐遭拒绝,陈光标虽是第一次遭遇这样的事,但究其缘由,陈似乎也难逃“干系”。针对陈光标每次行善习惯采取一对一的当面发放方式,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指出:陈光标式慈善并不代表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一种倒退。不过,这件事情应该让他好好反思,如何更专业做慈善。以往他做慈善的方式是不是也存在类似问题,只不过没有被曝光而已呢?他的慈善方式是不是存在漏洞呢?陈光标作为中国“首善”,在中国慈善界拥有很大影响力的陈光标能够不断反思与学习,真正为中国的富人慈善树立更好的榜样。
邓国胜表示,诚然,由于公益组织社会公信度不高,老百姓更愿意一对一捐赠,这样放心。因此,作为普通公民,这种一对一的捐赠并无不妥,也是一种爱心表达的方式。但是,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的陈光标,由于他的一举一动对其他企业家等有示范作用,因此他这种做法并不合适。
邓国胜进一步阐释道:首先,这种方式专业性不高。扶贫济困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目标群体的瞄准机制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这个工作其实比较复杂,需要扶贫机构的专业技能的。陈光标式慈善,历来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性,帮助的未必是真正最需要帮助的穷人,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这次事件。其次,效率低下。慈善资源也是稀缺资源,陈光标式慈善由于没有专业化和准确瞄准目标人群,被帮助的往往不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因此才容易出现平分的现象。他往往将目标群体选择的任务委托给当地政府或部门,而这些部门也不是专业扶贫机构,而且由政府部门选择,被救助对象往往以为是政府的福利,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得到。而政府部门为了避免矛盾,也容易采取平分的方式。
邓国胜认为,做慈善不容易,也需要精益求精。国内外经验表明,这种输血式扶贫的效率与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养懒人。因此,专业慈善机构正逐步从传统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探索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办法。所以,最理想的方式,还是通过专业的慈善机构来运作。如果陈光标对其他机构不放心,那么,邓国胜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陈光标自己办一个非公募基金会,专业化从事慈善工作。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