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6 10:45 | 来源:中工网 2022-03-15 07:34:07 | 查看:632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剑影 通讯员 刘旭东
从“一张刀片走天下”到以烙铁为“针”在不过寸许的零件中“引线飞针”,荆江之畔,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南湖公司电装组的姑娘们扎根三尺桌台,投身国防航天事业,用指尖技艺“绣”出巾帼青春的别样精彩。
24年前,南湖公司濒临破产。彼时6名女职工组成的电装组主动放弃每月每人不足100元的补贴,“不忍看到付出这么多年心血的企业就这么倒下了”。她们向企业捐出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还有退休女职工甚至都捐出了自己的退休金。电装组就这样为南湖公司点燃了继续走下去的“希望之火”。
在艰难起步的岁月里,姑娘们主动将有限的设备花销用度让给其他班组,自己打着企业自行生产的航灯,靠着刀片、钳子、固温烙铁等工具开展作业。虽然工作环境简陋,但电装组从未降低过一项工作标准。
为提升产品质量,她们狠下苦功、磨练技能,将双眼练成“游标卡尺”,把每一类工作所积攒的点滴经验都认真记录到本子上,避免问题的重复,一代代传承至今,这个方法后来成为电装克难制胜的“法宝”。
2016年,南湖公司并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电装组的生产制度及理念迎来由内而外的变革,但“攻坚克难、连续作战、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航天南湖精神历久弥新。乘着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加快产业布局的东风,电装组的姑娘们每年都会集体赴北京本部学习先进工艺,促进能力提升。她们对企业的未来有了更远大的目标——成为预警领域的佼佼者。
近两年,电装组负责某核心组件的生产任务,生产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多项关键技术能否顺利实现。
第一次见到组件实物时,大家着实在心中好好掂量了一下。组件背板上,800个0.2毫米需要加工的棱形角犹如列队严整的方阵。作业时,线枪与板面呈90度直上直下,以0.12毫米的蓝白双绞线作精准缠绕。角度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可供施展功夫的只有与邻角之间不到0.5厘米的半径空间,稍有歪斜便会使整个组件“全军覆没”。
她们以公司内能找到的最细小的钉子尖部进行模拟作业,人均尝试操作300余次,练就在方寸之间腾挪的好眼力。她们将目光聚焦至棱尖,精准引线,眼到即手到,“绣”出了一束束飘逸的蓝白“流苏”,进行包裹后犹如微微绽放的花朵,数百根线“叶”无一差错,完整实现核心部件的功效。看到精致的成品,大家无不称赞,戏称她们是以线枪为针的“绣娘”。
在装接工作中,电装组最常进行的是焊接工序,大家形象地比喻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在一些材料板上,操作者要顺着既定“轨道”精雕细琢出金属图案。不足发丝一半粗的导线,她们要将其在材料板的印制线纹路上进行焊接,达到完全吻合的状态。不仅是印制线与导线宽度几乎一样,而且纹路更是“峰回路转”,难以拿捏分寸,对焊接锡量的要求更是非常苛刻。“锡量大了,会成流散状,小了则不牢固。但我们每一次都能把握精准用量。”周文君说。这是属于电装组的又一项绝活。
除了高精尖的加工,更多电装工作是流程烦琐的工艺工作,电装组不断总结,提高效率。面对电装工艺中流程最复杂的机柜,姑娘们总结了各种线缆路线及尺寸固化方案,在接到任务而实物还未运来时,就提前完成“入柜”前的梳理、制作、捆扎等30余道工序。等到整体装接时,一束束精致的电缆接进机柜相应位置,误差率控制在0.5%以内,材料损耗、时间成本因此减少了一半。
20年来,电装组连获荆州市“标兵岗”、湖北省“三八红旗单位”等荣誉。2022年3月3日,他们又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