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别报道】陪伴 无论他乡或故乡,都不孤单(2图)

发布时间:2022-01-28 20:11 | 来源:中工网 2022-01-28 08:07:17 | 查看:574次

编者按

  近日,人社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春节期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的通知》,强调要做好农民工出行服务。各地方、各企业也积极响应,采取“点对点”专车专列、包机返乡、服务自驾人员等方式,保障农民工顺利有序返乡。同时,出于留岗工作安排或疫情防控的需要,一些外来务工者也选择了就地过年。

  不论是暂留他乡,还是跋涉返乡,陪伴是务工者新春佳节里最核心的元素。在过去一年的务工之路上,有太多的感动、欢笑和赞叹;在就地过年的时刻和返乡的旅途中,又何尝没有精彩的故事值得分享?

漫画:赵春青

  工人变身大厨、爱人相守身旁、在岗也有仪式感……

  外来务工者花样就地过年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裴龙翔 陈曦 通讯员 赵渊青

  2022年春节即将来临,有人已经迎来团聚,有人正在归途,也有人由于岗位安排或防疫需要,选择就地过年。近期,北京、上海、陕西等多地在发出就地过年倡议的同时,要求做好留岗人员的节日补贴和保障工作,以有温度、有指向的服务丰富外来务工者就地过年期间的生活。

  一线工人变身工地大厨

  在中铁长安重工公司阎良生产基地职工食堂内,几名一线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洗菜蒸煮,一旁正准备大展身手的主厨不是别人,正是车间的热处理工王万秋。

  原来,工地食堂的厨师因为居家封控,不能到岗继续工作。为解决400多名车间工人的吃饭问题,该公司10多名一线工人主动请缨,从钳工、焊工,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厨、帮厨。上色、爆炒、出锅……一锅色香味俱全的回锅肉准时送到打饭窗口。

  王万秋的手艺不仅让厨房里的工友馋得不行,还受到了前来打饭的工人们的好评,他笑着说:“虽然在热气腾腾的厨房内待一天比在工厂还辛苦,但是看着工友们吃得欢心,累一点、热一点也是值得的。”

  留守工地不仅要吃得好、睡得好,工友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能耽误。在西安市高新区荣民科创园项目工地,项目部先后组织举办了钢筋绑扎技术、质量通病预防等10余场专项培训。“这些天举办的技术培训,我和工友们都非常喜欢!”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结束,来自钢筋绑扎工班的何西高兴地说,“对我们来说,多掌握一项技能,就等于多了一个拿高薪的好机会!”

  1月24日起,西安全市降为低风险区,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王万秋也回到了车间工作。出于工期需要和对防疫要求的考虑,他今年春节将继续留守岗位,变身厨师的经历让他和工友们之间变得更亲近。

  异乡过年也有仪式感

  烧得一手好菜的,还有在上海长宁区做住家家政工的马萍。算上今年,马萍已经在上海连续过了8个春节。“起初是走不了,现在对上海这座城市和雇主家慢慢有了感情,习惯了在上海过年”,和记者聊起这些年的故事,她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2015年,马萍从河南南阳老家来到上海,初次上门服务就凭借一手好厨艺被雇主家相中。她说,“我是河南人,雇主老家在山东,生活习惯和口味都比较接近。”

  最初那几年,她照顾的老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每到过年时她却往往走不开,“老人子女都忙,年夜饭吃完就又忙工作去了,一到过年老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看着80多岁老人期盼的眼神,马萍还是决定等节后再找时间回去。

  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家里的老母亲也在盼着她回来过年,有一年中秋回家,母亲把马萍搂在怀里哭了好久。今年春节,她犹豫再三,和雇主提出了想要回家和母亲团圆,“好多年没陪母亲过年了,想回去陪她过个团圆年”。雇主欣然同意,可还没等找到临时接替的阿姨,河南疫情反复的消息传来,她只能打消回家过年的念头。

  在上海过年,马萍也从不将就,把仪式感拉得满满的。和往年一样,她要在除夕当天起床后忙着贴春联、窗花,然后出门买齐年夜饭的食材,下午和老人一起聊聊家常,陪他等待子女们回家团聚。

  “老人和我父亲年纪差不多,这些年我们早就处成了家人。”马萍坦言,在上海工作多年,让她渐渐有了家的感觉。“和我一样选择在上海过年的同行还有不少,我们会守好岗位,也是为防疫出力。”

  有爱相伴就是团圆

  和按摩师蔡文芳一起留在北京过年的,是和她一起在城市打拼的丈夫。今年47岁的蔡文芳来自甘肃天水,2004年和丈夫一起到北京后,学习起了按摩,没曾想这行一干就是十多年。

  蔡文芳已经在积水潭附近的一家按摩店内干了7年,每月调休两天,从中午12点干到凌晨。多年工作下来,蔡文芳的双手手指粗短,大拇指还有些外翻,她说,“手指要经常按压用力,时间久了就会这样。”

  对蔡文芳来说,每天最享受的时刻就是凌晨下班后,步行半小时回到夫妻俩的小出租房内。“一个人吹吹风,慢慢走,整个人都放松下来”。有时,做防水项目的丈夫结束工程回家,蔡文芳下班就能吃上他做的热乎饭菜。

  对夫妻俩来说,今年的春节还有一些特殊。“儿女们聚不齐,我也怕疫情耽误回京上班,干脆各自安心留下。”蔡文芳说,她的儿子在新疆当兵,留在了部队过年,大女儿经营的美容院在西安市雁塔区,出于防疫考虑,她也没有打算出省,只有在兰州上大学的小女儿寒假回家陪爷爷奶奶过年。

  “平时每天接待三四个客人,最近翻了一倍,就等着过年休息呢”。年关将近,蔡文芳的工作反倒更加忙碌。春节假期,不仅意味着自己可以有十多天的休息时间,常年在外奔波的丈夫也能在家多住些日子。她说,“两个人在家热热闹闹张罗几顿饭,谈谈天说说地,再一起逛逛北京城。”

  北漂十多年,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蔡文芳很珍惜眼前的幸福。但她也坦言,在北京的日子已经进入倒计时,“等孙辈出生,我们就去帮忙带孩子”。言谈中,她流露出不舍,打算趁着冬奥会的氛围,多逛逛各大公园和景点,“这里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想再好好看看它”。

漫画:赵春青

  摩骑驶向创业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黄嘉莉

  1月13日,苏福贵开着摩托车来到了佛山市龙山加油站。刚一进站,相熟的油站员工就已经和他打起了招呼,问起了今年回家的行程。苏福贵有点腼腆,还是身后的儿子苏子轩说道:“爸爸不仅要回家过年,还要回家创业!”

  苏福贵是广西平乐人,来佛山打工已经20多年。作为佛山市龙江镇一间家具厂的木工师傅,大到木门、木床、木柜,小到木质小玩具,苏福贵都能一手设计、打造。

  22岁的儿子苏子轩从小跟着爸爸在佛山打拼,每年春节都是父子俩骑摩托车10个小时回家。这一切在今年有了新变化。

  2021年,苏子轩大专毕业后,和父亲商量起回乡创业的计划。“我爸爸有木工手艺,我做过兼职导游,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想回乡试试乡村振兴的旅游商机”。据苏子轩介绍,平乐县是桂林市下属县,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民宿和自驾游市场都有开发的潜力。

  多年在外打拼的苏福贵也有结束漂泊的想法,听了儿子的计划之后决定支持创业。1月17日清晨5点,苏福贵父子就踏上了最后一趟摩骑返乡之旅,来到了每年都会路过的龙山“情暖驿站”。

  苏福贵从领取的“易捷福袋”中拿出八宝粥、饼干等食品,转送给了现场忙碌的志愿者。“这么多年来,你们一直都在关心我们这些骑车回去的外地人,以后我就留在老家了,你们也一定要好好的。”苏福贵不善言谈,却情真意切。

  在驿站服务了8年的志愿者罗文峰认出了苏子轩,“记得第一年见你,个子还不到我肩膀,现在都要回去创业了!”罗文峰坦言,小小驿站不仅服务了许多期盼团圆的务工者,更见证了他们摩托换小车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专车安定工友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明清 张嫱 通讯员 林子涵

  “大伙儿赶紧拿上行李,走啦,回家喽!”1月21日上午,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铁建工山东公司即墨中心城项目门口,来自枣庄滕州市的工友生兆广一边拿起行李,一边招呼着其他工友赶紧上车。

  据即墨中心城项目经理冯庆涛介绍,根据提前统计的工友信息,山东省内菏泽、临沂等地工友较多,项目部组织对接青岛城运控股交运汽车总站,先后发出5辆返乡专车。冯庆涛说,“这样既免除了工友抢票、赶路的麻烦,也是做好防疫工作,‘点对点’地把工友们送回家。”

  红彤彤的福字、喜庆的拉花……开往家乡的专车上,满目所及都是年味儿。在志愿者的引导下,17名外地工友依次登车。“今年的工程是重点项目,挣得也比去年多了,特地买了即墨麻片和即墨老酒的特产给家里人尝尝”。工友苏宪春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给家人买的礼物,并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坐专车回家。

  坐在专车宽敞的座椅上,来自菏泽东明县的张乾坤用视频电话对家人说:“放心吧,再过6个小时就到家了,晚上就能吃上团圆饭!”即墨中心城项目党支部书记夏莉正忙着把装有春联、福字的新春大礼包一个个递到工友手中,她告诉记者,通过专车把工友从工地门口送到家门口,让工友及其家属和项目部都能放心。

  为了确保工友安全顺利返乡,交运汽车总站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严格控制车辆客座率,合理规划运行线路,规避途中已知的中、高风险地区;认真进行车辆消毒、通风,配备一次性防护口罩、75%酒精湿巾等防疫物品;发车前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行李安全检查,并为工友购买了安全保险。

  护航逐梦八千里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马安妮

  “回家喽!”1月6日,带着回家的喜悦和激动,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工作的杨洪元乘坐由山东东营飞往新疆克拉玛依的SC2209航班回家。这是2022年新疆克拉玛依机场和东营机场之间首次点对点包机送务工人员回家过年,短暂停歇后,这架飞机又搭载来自东营工作结束的人员返回家乡。

  在员工眼里,东营至克拉玛依之间近4000公里的距离,每次来回都是一次实打实的折腾。“以前每次回家都得先坐3个半小时的车到济南,再从济南乘4个多小时的飞机到乌鲁木齐,然后再从乌鲁木齐坐车5个多小时到家,来回费用高、时间长。”杨洪元说。

  受限于两地间的遥远距离,工人们回家也有诸多不便,这一难题终于在2020年3月得到解决。“当时受疫情的影响,接班的员工无法正常到岗,我被滞留在单位两个月。”现河采油厂员工雷辉说道,“进不来,出不去,两边的员工只能干着急。”

  就在大家都在为无法返疆、无法回家而苦恼时,作为甲乙方的胜利油田新春公司和现河采油厂联系到山东航空公司并达成合作,策划实施东营至克拉玛依的直飞航班。此后,这条特殊的航程不仅承担了每个月固定时间的常态化接送,还成为服务务工人员“点对点”返乡的重要交通工具。

  此次返乡出发前,雷辉参加了公司统一组织的核酸检测,还领到了口罩等防疫物资。“乘务人员还会根据防疫政策,指导我们进行信息登记,到地面后再核对一次。”雷辉笑着告诉记者,包机返乡不仅便宜、便捷,还安心,让自己实现了“早上在单位吃饭,下午在家吃饭”。

  列车载满归乡情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

  “两罐八宝粥、两瓶矿泉水、毛巾……”1月15日傍晚,在中铁四局渝湘复线巴彭路5标水江隧道产业工人公寓“诚信超市”内,今年35岁的农民工汪建一边用“安全积分”兑换日用品,一边挑选回家路上吃的“干粮”,脸上挂满了期待的笑容。

  走出超市,汪建便迫不及待地与在安徽桐城老家的妻子视频。“我已经把路上吃的买好了,明天晚上9点左右就能到家。”电话那头,妻子仔细叮嘱着汪建早点休息。回到公寓后,工友连忙提醒汪建做好核酸检测,他回应道:“早就做完了,还按要求提前和村里报备过。”

  汪建告诉记者,在外务工最期盼的就是春节,而今年的返乡程序却有些复杂,必须要有核酸检测报告并提前报备。“我去镇上的卫生院做核酸检测,表明我是中铁四局的工人,工作人员核对我的身份信息后,没收费就安排了检测”。汪建被告知检测费由项目部统一结算,“那一刻的自豪感、满足感特别‘上头’”。

  隔天早上6点40分,汪建早早起床洗漱完毕,特意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衣服,搭乘工友的车去重庆涪陵坐动车,心里盘算着到安徽合肥后再给孩子买些玩具。10点41分,汪建乘坐的动车驶出涪陵站。途中,他通过电话告诉记者,路上还遇到了几个同样在重庆务工的桐城老乡,列车上不时有乘务员来查验行车码,并提醒大家要戴好口罩。

  下午6点44分,列车抵达合肥南站后,汪建又立刻坐上由合肥到桐城的高铁,后又转乘汽车在晚上9点半顺利到家。此时,妻子和父母已经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两个儿子期待着父亲带回来的玩具。屋外寒风呼呼,却吹不散屋内的暖意与温馨。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